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2-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发展战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等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大家热议海洋粮仓、远洋渔业、海洋牧场、离岸养殖、冷水团养鱼、养殖工船、透明海洋、智慧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近海走向大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话题和计划的大环境下,从全球海洋角度,将海洋作为一个整体,从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能流和物流的层面探讨海洋渔业资源发展历程和发展出路,提出“海洋渔业3.0”发展计划,旨在探讨建立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碳汇交易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等战略的内在要求和有效机制。文章分析比较了我 国海洋碳汇交易的政策与实践,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在碳市场建设、“双碳1+N”政策框架下,我 国海洋碳汇交易顶层制度初具基础,具体表现在:国家层面出台实施了多部海洋碳汇标准;在地方层面上, 部分区域发布和实施了典型海洋碳汇交易的核算指南或方法学,操作性政策正在逐步构建;个别区域开展了 海洋碳汇交易的探索性实践,探索性交易涉及红树林、双壳贝类、大型藻类、盐沼等交易标的,以及直接购 买、参加保险、质押贷款、拍卖等交易方式。我国海洋碳汇的政策规范和探索性交易,为未来更加规范的海 洋碳汇交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不健全的交易流程、不规范的审查和报告、缺乏监督的平台和普遍较 低价格等因素,降低了海洋碳汇在碳资源优化配置及蓝色经济转型升级中应发挥的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 推进未来海洋碳汇交易发展的建议:将海洋碳汇纳入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为核心的交易体系, 加快标准和方法学研制以健全操作性政策,改进交易流程、健全方法、多元化主体,并开展针对性的实践。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2-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中存在各种对气候和环境有显著影响的多尺度自然现象,如热带不稳定波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等,它们是海洋中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过程及其与地球系统中其他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和相互作用等特点。对海洋的研究要作为一个系统来展开,以考虑多尺度和多圈层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要采用不同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包括观测、理论和模式等);在认知和表征现象和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模式,从而模拟、预测和预估海洋相关现象及其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作为地球系统中最强的年际变化信号,ENSO现象是研究年际时间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预估的核心内容,本文以ENSO为例,来阐明海洋多尺度和多圈层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对ENSO的调制影响(如海洋生物引发的加热效应和热带不稳定波等的反馈作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2-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文章通过对海洋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及海洋科学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我国在近海、深海、大洋、海洋装备领域的研究重点。建议在未来海洋战略中加强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海洋综合感知体系建设,实现海洋信息的有效传递、处理和应用。提出从海洋系统角度开展海洋研究的理念,加强海洋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通过科学与技术的协同发展,使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以及对海洋系统的综合管控。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成功研制及良好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载人深潜的装备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含的丰富资源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面向深海的资源开发需要更加专业化的科考装备。为此,文章在回顾世界各国载人潜水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目前世界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工作性能和关键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载人潜水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核心技术,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加快建设世界海洋科技强国提供管窥之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承担多种生理生态功能。北部湾海洋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海洋植物有3门43种。该文综述了从2002年起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从11种红树植物和7种共附生微生物中获得59个新化合物和35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从3种海草植物中获得3个新化合物和7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从6种海藻植物和1种共附生微生物中获得25个新化合物和8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主要涉及结构类型有萜类、生物碱、黄酮类、甾醇,多数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北部湾海洋植物研究方向并提出后续研究建议。该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提供参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重要基础。文章回顾了全球和我国海洋观测探测计划和观测网络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构建的实践,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展望。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问题“双引擎”;强化科技攻关,瞄准最紧急、最紧迫的关键问题持续发力;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模式的新探索,实施11年取得明显实效。该计划有力保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海上考察需求,搭建了海上调查和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培养锻炼了青年骨干,推动了海洋调查资料积累与共享,带动了海洋科学整体发展。面对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新趋势,国家战略需求对“海洋科考船共享航次计划”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亟待进一步提升该计划的战略定位,优化和创新其管理机制,加大资助规模。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中国科学院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基于长期观测与系统研究,揭示了中国近海关键种——中华哲水蚤的度夏机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浮游动物功能群概念;阐明了全球变化影响下胶州湾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变过程与机制;揭示了中国近海水母灾害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揭示了黄海绿潮成因,提出了黄海绿潮规模的预测思路和方法,形成系统化的防控应对策略;揭示了我国近海海水与关键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特征;研发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与承载力评估系统。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采用周浸实验模拟了A1060纯Al在我国万宁、西沙两种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和失重法等方法研究了A1060纯Al在室内模拟大气环境和户外实际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和腐蚀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周浸实验后A1060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组成、腐蚀动力学规律与实际热带海洋大气环境暴露实验结果的相关性较好。结合灰关联法建立了A1060在两种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寿命预测模型。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通过2a现场暴晒实验,采用腐蚀形貌宏观观察、SEM、XRD及失重法,对电镀锌板在青岛和西双版纳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电镀锌板在不同Cl-浓度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电镀锌板在青岛和西双版纳大气环境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分别为0.76和0.1935μm/a,在青岛大气环境中暴晒2a后局部有红锈产生,主要腐蚀产物为Zn5(OH)8Cl2H2O,ZnO和Zn(OH)2,在西双版纳大气环境中表面有少量白色锈点,主要腐蚀产物为2ZnCO3·3Zn(OH)2,ZnO和Zn(OH)2。电镀锌板在青岛和西双版纳大气环境中主要表现为均匀腐蚀,并伴有局部不均匀坑蚀;青岛大气环境中的Cl-使电镀锌板在青岛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加剧。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分类: 地球科学 >> 海洋科学 提交时间: 2016-11-07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摘 要:采用周浸试验模拟了纯铝A1060在我国万宁、西沙两种海洋大气环境的腐蚀行为,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失重法等方法对比了A1060纯铝在室内模拟大气环境和户外实际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腐蚀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周浸试验后A1060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组成、腐蚀动力学规律与实际热带海洋大气环境暴露试验结果相关性较好。结合灰关联法建立了A1060在两种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寿命预测模型:T_wn=146.7t^1.29,T_xs=862.3t^0.85。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国际公约和倡议有利于鼓励和加强各国采取一致行动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文章总结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相关的重要国际议程,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相关政策和机制,认为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与国际公约倡议在应对全球海洋生态危机中体现出协同增效的效果,并提出我国构建精细化区域海洋生态图、加强生态廊道修复、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国际合作等对策建议。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通过周期浸润加速腐蚀实验,研究了不同Ni含量的耐候钢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规律。采用失重法评价耐候钢的耐蚀性,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方法对耐候钢表面生成的锈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实验钢的耐蚀性逐渐增加,当Ni含量超过3%(质量分数)其耐蚀性较对比钢提高了两倍;Ni的存在能够提高实验钢的自腐蚀电位,并促进保护性腐蚀产物α-FeOOH的形成;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实验钢中Ni含量越多,实验钢的电阻越大,锈层的保护性越好。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事关国家战略利益,事关全人类共同命运,急需发展全方位、多维度地观测、探测海洋的各类装备。文章简要介绍了核能应用于水下观探测装备供能的2种技术途径及各类热电转换技术,定性归纳了核供能对各类型装备的适用性,分析了其中的核安全相关问题,并建议重点支持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分离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个性化特种反应堆研发与共性平台建设、热电转换技术研究及相关核安全问题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海洋环境安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对海洋强国建设、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还将对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落实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文章结合实际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的体系构成,即海洋环境参数感知技术、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应用保障技术。继而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今后重点发展以下“四个能力”:全时全域、多维一体的监测探测能力,高效安全、稳定可靠的信息传输能力,实时精准、客观定量的预报预测能力,精准运筹、高效便捷的辅助决策与支撑能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作为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尚无试点先例。文章通过综述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理念与途径,论述了融合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与重点研究内容,以期为建立兼顾清洁能源生产、渔业资源持续产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模式提供参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2-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环境是最为恶劣的自然腐蚀环境;海洋腐蚀问题是海洋工程安全服役面临的主要威胁,也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未来人类对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拓展,也将面临不断出现新的腐蚀问题的挑战。文章结合目前海洋开发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了海洋腐蚀环境特点,分析了我国海洋腐蚀防护现状及需求,并对海洋腐蚀防护研究以及相关政策规章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碳汇是解决我国碳排放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在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容量的双重约束下,实现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需要探索更多的政策手段。我国海洋碳汇建设的潜力较大,通过将海洋碳汇与陆地碳汇协同起来,构造一体化碳汇体系,对我国碳汇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以海洋生态改善为基础的海洋碳汇增加路径中,海洋养殖、滨海湿地保护、污染排放控制都将对海洋碳汇增加提供可能。在原有碳交易市场基础上通过设计合理的碳汇交易规则,能够以市场的方式引导更多资源进入海洋碳汇建设领域,实现增强我国碳实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