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核能是满足能源供应、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核能发电在技术成熟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相较于水电、光电、风电具有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等优点,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目前核能主要用于发电,只有少数反应堆应用于核能供热和海水淡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和应用,核能有望超脱出仅仅提供电力的角色。文章围绕核能的综合利用,从高效发电、核能制氢、海水淡化、核能供热和高温工艺热利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核能综合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展望了核能在未来构建多能融合的复合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事关国家战略利益,事关全人类共同命运,急需发展全方位、多维度地观测、探测海洋的各类装备。文章简要介绍了核能应用于水下观探测装备供能的2种技术途径及各类热电转换技术,定性归纳了核供能对各类型装备的适用性,分析了其中的核安全相关问题,并建议重点支持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分离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个性化特种反应堆研发与共性平台建设、热电转换技术研究及相关核安全问题研究。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科学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5-05-02
摘要: 核能制氢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超高温气冷堆耦合热化学水分解制氢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大规模绿色制氢方法。在核能制氢系统的研究中,氢气泄漏和扩散行为对于系统安全性的影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核能制氢化工厂与核电站之间的距离是衡量系统安全性的关键指标。本文以核电站与制氢厂的分离距离为核心,研究了储氢装置自身条件以及环境参数对氢气泄漏扩散的影响,主要包括罐内压力、罐内容积和环境温度等影响因素。同时结合TNO多能法评估了氢气爆炸产生的峰值超压冲击,并预测了避免安全事故所需的最小分离距离。研究结果表明扩散距离与罐内压力存在线性增加关系,环境温度对扩散距离和各位置氢气浓度影响不明显,而较大的罐内容积会延长泄漏扩散总时间。在本文研究的最恶劣工况下,保守估算的分离距离为253m。本文研究可以为核能制氢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系统厂址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文章广泛调研了近10年美国、欧盟、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出台的各种官方文件,通过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战略规划、经费投入、科研布局、组织机制等角度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各个国家和地区能源政策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包括:自身资源禀赋是制定能源政策的基础,能源多元化和清洁高效利用是各国能源政策共同目标,科技创新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最后,就我国抓住能源变革机遇、打造能源新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核能的公众接受性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交叉研究课题,也是风险认知学科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主题之一。当前国内学界在该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相对落后于国际学术前沿,迫切需要展开深入研究。文章以中、英文权威科学索引收录的期刊论文为对象,使用理论综述的方法展开综合研究,以期为核能公众性研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预判。文章首先对核能公众接受性研究构建一幅整体图景,接着对这一领域的中外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将现有理论成果整合成一个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指出未来的核能公众接受性研究应将宏微观跨层互动与文化视角纳入分析,加强跨学科领域的理论对话,以及引入更为有效的研究方法并提高数据质量。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摘要: 具有长寿命高激发态的同核异能素在国家战略安全和储能领域有重要的意义,其关键技术在于掌握人工诱发同核异能素快速退激到基态。近些年该项技术研究遇到了瓶颈,需从原子核结构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同核异能素的形成、受激激发和退激机制的深入研究,突破遇到的瓶颈,进而掌握诱发同核异能素快速退激到基态的关键技术。本工作是在实验技术方面利用白光中子束流轰击 Hf 靶,创新性地建立了由氟化钡探测器阵列进行全能量测量与高纯锗探测器进行特征伽马射线测量相结合,再结合白光中子飞行时间开窗组成三重符合测量的系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了 178Hf 同核异能态激发到过渡能级并快速释放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