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促进实现碳中和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双碳”战略下,未来40年我国电力系统的供需规模仍将持续增长。文章首先对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电网体系进行了总体分析,认为未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逐步成为主体电源,这给电网消纳新能源带来新任务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建设原则,分析了电网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未来远距离输电规模将持续扩大且资源和负荷不平衡,新型电力系统依然存在着电源和负荷逆向分布的显著特征,因此其基本形态仍由大电网构成,并以分布式系统为有效补充。此外,电网中灵活调节资源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电力市场化运行机制应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最后,提出了建设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分阶段实施策略,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中和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意义。

  • 加速能源转型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估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系统需要深度转型,而发展新能源是能源转型的核心。文章利用综合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模型框架,比较了当前能源系统转型力度下和未来能源系统加速转型下的经济社会成本和收益。研究表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深度转型是实现 2060 年碳中和目标和美丽中国的空气质量要求的必要条件;风光发电的大规模发展将促进自身成本和我国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带动我国光伏和风电设备出口及其他出口行业的发展,驱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加速能源转型还将带动就业岗位的净增长和环境健康效益,避免大量因碳排放造成的社会成本。

  • 锁相环主导下变流器振荡问题的阻抗判据:标称性与鲁棒性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23-04-25

    摘要: 基于dq坐标、序坐标和极坐标的阻抗法是研究变流器振荡问题的常用方法,不同阻抗法可相互转化并在判断系统稳定性方面等价,然而它们的差异性和适应性尚待深入探讨。为此,首先在上述三种坐标系分别建立并网系统阻抗模型,并对比分析其数学和物理特征;其次,分析了不同坐标系下阻抗模型的可解耦性,给出了所导出的阻抗判据在主导环节分析和机理解释方面的具体区别。进一步,以锁相环高参与度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为例,针对变流器四象限运行时的不同场景,分别从阻抗判据的标称性和鲁棒性角度分析了开环传递函数右半平面极点的存在性和对不确定性参数的灵敏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几种现有阻抗判据的适用场景和条件。最后,利用仿真验证所提结论的有效性。

  • 电力大数据驱动的项目投资效益评价研究——以Y 市电网公司SG-ERP 系统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为满足电网公司针对新能源项目投资进行管控的需要, 尝试基于电网公司内部大数据, 建立面向新能源项目投资效益评价的数据抽取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电网公司SG-ERP 系统架构, 构建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据管理体系, 提出基于Golden Gate 的评价数据抽取方法, 建立覆盖项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项目决策期、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并辅以Delphi 法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实证得到指标变异系数权重和Y 市电网公司2015 年新能源项目投资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得分。【局限】量化评价指标时采取的分类标准可进一步细化。【结论】本研究方案可实现电力新能源项目投资效益全过程的评价, 数据抽取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算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配电网低碳高效运行的可拓层次评估方法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本文在传统配电网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能源配电网的综合评估指 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设备运行状态、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经济性以及环保性五 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对新能源配电网进行综合评估,突出了新能源配电网区别于传统配 电网的特性,同时提出了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在传统层次分 析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人为判断的模糊性,并且较容易满足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要求。最 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评估方法的适应性。

  • 配电网低碳高效运行的可拓层次评估方法

    分类: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本文在传统配电网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能源配电网的综合评估指 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设备运行状态、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经济性以及环保性五 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对新能源配电网进行综合评估,突出了新能源配电网区别于传统配 电网的特性,同时提出了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在传统层次分 析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人为判断的模糊性,并且较容易满足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要求。最 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评估方法的适应性。

  • 基于SCAN-CPM的产业新兴技术识别与演化路径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产业新兴技术能够创造或改变传统产业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向,及时、准确识别产业新兴技术并明确合适的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与变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方法/过程] 依据专利IPC分类信息,构建IPC节点网络,使用网络结构聚类算法(structural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networks, SCAN)识别产业集群及新兴技术,并进行详细解析;然后基于已经识别的5个新兴技术领域专利的时序数据,构建专利节点网络,并借助关键路径分析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分析不同新兴技术领域下的关键路径,使识别结果更加微观化与精细化。最后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获取专利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基于SCAN-CPM分析是传统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有益补充,由大及小、由粗及细地展示技术演化路径,为全面识别新兴技术及探测技术演化路径提供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段。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内部设计及外部布局仍然是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热管理技术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技术支持,演化扩散路径明确;电池包环境、电机散热、电池液冷却技术、热交换器材料等技术问题是未来的重要突破创新点;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目前形成较高的专利壁垒。

  •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网络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知识的网络溢出效应在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文章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基于新能源汽车专利数据构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合作矩阵,并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的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计算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基于创新网络关系的溢出效应,并将结果与基于城市距离关系与邻接关系的溢出效应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示:(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活动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创新网络,但城市间、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并不密切;(2)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并且此类城市拥有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3)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整体上并未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

  • 考虑DG、DS和EV协同运行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放电和分布式储能运行的协调配合,并 与不同类型无功补偿装置输出无功功率的协同控制,以配电网有功网损及电压波动量 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配电网无功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考虑风速的概率特性、 日照强度的不确定性、荷电状态和充放电特性以及运行效率,构建分布式风电机组出 力、光伏发电系统出力、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以及储能装置充放电功率的随机模型。 选择 DG、DS 和 EV 等无功功率作为控制变量,采用遗传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 仿真计算表明了本文构建的无功优化模型的适应性和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双碳”背景下材料技术发展策略――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例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降低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从源头节能减排是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路径之一,变革性能源材料技术将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性支撑。发展太阳能—储能电池供电体系和交通能源电动化,让煤、石油和天然气从燃料回归到材料,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在为此而努力。该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中心按照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进行研发,文章重点选取了实验室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材料、柔性及锌基电池3个团队的工作予以介绍。为了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各团队3年多来建立了研究和中试线,把相关核心关键材料和器件转化成产品,通过创新工场模式与产业界密切合作。建议统筹规划,稳定支持实验室研发,以及打造研发中心—创新工场—产业园区集群式发展模式。

  • 外环控制延时下多场站系统暂态过电压评估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22-10-11

    摘要: 新能源多场站系统故障恢复期间的暂态过电压问题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消纳和发展,然而现有研究缺乏相应的量化指标及方法。为此本文从暂态过电压机理出发,提出了一种考虑无功饱和特性的新能源并网系统暂态过电压风险量化方法。首先,基于新能源多场站系统的暂态过电压机理建立了故障恢复期间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分析模型,论证了基于准稳态相量模型评估暂态过电压的合理性。在充分考虑了故障后变流器的饱和特性及新能源间相互作用后,导出了新能源多场站系统暂态过电压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系统过电压水平与短路比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新能源多场站系统的过电压短路比指标及其实用化应用流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指标及方法可有效评估新能源多场站系统暂态过电压风险及系统的安全裕度。

  • 规模化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需求与应用分析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发展规模化储能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电网削峰填谷以及增加可再 生能源并网消纳的重要途径,储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将大幅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本文首先介绍几种适合规模化发展的储能技术类型,对比 分析了这些储能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影响规模化储能应用的因素。通过分析规模化 储能五种最具潜力的电网应用模式:调频、新能源消纳、延缓电网投资建设、负荷跟 踪平滑和削峰填谷,给出了储能应用所需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要求。最后展望了规模化 储能发展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为储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使命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温上升,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碳中和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的指导,碳中和学应运而生。碳中和学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动态平衡”——全球碳排放与碳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技术内涵包括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封存和移除的全过程及相关的技术体系。能源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新能源为主的转型,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将由当前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四分天下”,向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新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此过程中,需构建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多种能源协同发展。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也将从当前以煤炭能源为主的“一大三小”,向未来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格局发生革命性转变;新能源将主导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转型,最终将力争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独立”。但在能源发展中,始终把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社会、建设绿色宜居地球的关键。碳中和下新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能源科技创新的前沿、能源强国建设的主力、绿色地球建设的动力,肩负能源转型、能源安全和“能源独立”的使命。当整个人类社会都被纳入碳中和体系,我们将获得并长久拥有一个绿色宜居地球。

  • 基于空间信息认知人口密度分界线——“胡焕庸线”

    分类: 能源科学 >> 能源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6-12-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胡焕庸线”是我国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呈北东—南西走向延伸的人口密度分界线,其形成和发展与自然条件诸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要素密切相关,更与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相关。面向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胡焕庸线”“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三大问题。文章基于空间信息和相关时空数据的综合分析,通过典型地区的实地调查,提出了“胡焕庸线”应该破及其依据、“胡焕庸线”可以破及其理由、破解“胡焕庸线”的科学思路3点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破解“胡焕庸线”的4点建议,即:(1)多方并举提高西部水资源承载力,“三业”联动铸就西部大发展新模式;(2)打造中国绿色新能源基地,构建耗能密集-节水型高新技术产业;(3)“群”“带”结合走西部城镇化之路,挖潜革新促东西部均衡发展;(4)打造以人为本环境吸引各路人才,构建利益均沾机制保障创新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