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青梅幼苗与成年树木光合特性和叶片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青梅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该文利用Li-6400 便携式光合测 定系统分析仪和真空电子扫描镜对广西青梅幼苗和成年树木光合生理特性与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 析,探究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结构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1)直角双曲 线修正模型是广西青梅光响应拟合的最佳模型。(2)成年树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 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d)均显著高于幼苗而光补偿点(LCP)低于幼苗(P<0.05)。 (3)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均显著低于成年树木(P<0.05)。 (4)成年树木叶片的气孔器长轴、气孔器面积和气孔密度显著高于幼苗;成年树木叶片的叶面积 和比叶重(SLW)显著(P<0.05)大于幼苗,而比叶面积(SLA)小于幼苗。综上所述,广西青 梅具有幼苗喜阴而成年树木喜阳的光合特性。幼苗的光适应能力,光能利用率较弱以及成年树木 过度遮阴导致幼苗无法进行充分光合以满足生长需求,是幼苗无法成长为大树的重要原因。在广 西就地保护中可通过人为的方式,对乔木层林木进行人工“开窗”,提供相对充足的光源,以利 于广西青梅大苗的生长发育成大树和种群的更新;而在引种栽培中,广西青梅幼苗时期需要适当 的遮阴处理,以及移栽至有一定荫蔽度的环境中。

  • 沙区光伏设施干扰下近地表输沙通量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了揭示沙区建设光伏电站后沙尘运移特征和形态发育及演变过程,本文定量分析了主要风向(光伏板面向正南,风向为W,即光伏设施排布方向与风向夹角为0°)条件下,库布齐沙漠200 MWp光伏电站腹地区域光伏板不同位置输沙特征、地表风蚀状况和流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① 光伏板不同部位输沙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不同风速下平均输沙率板间(1.17 g·cm-2·min-1)>板后(0.86 g·cm-2·min-1)>板前(0.65 g·cm-2·min-1)。0~30 cm垂直断面上,不同部位90%以上输沙率集中分布在0~8 cm高度范围内,95%以上输沙率集中分布在0~11 cm高度范围内,挟沙气流中输沙率随高度的分布均符合指数规律递减[WTBX](R2≥0.98)。② 沙粒平均跃移高度表现为板前>板后>板间,且与风速正相关。风沙流通量系数分析表明,板间和板后风沙流集中在近地层,而板前风沙流有向高层移动的趋势。③ 光伏板不同位置摩阻风速表现为板前(0.5620~0.596 0 m·s-1)>板后(0.331 2~0.436 0 m·s-1)>板间(0.3252~0.3632 m·s-1)。而且板前干沙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位置,土壤可蚀性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板前发生强烈掏蚀现象,观测期风蚀深度可达12.44 cm。研究可为沙漠地区光伏电站内风沙危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