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Sp1在不同种类宫颈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不同种类的6种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Caski、Me180、Ms751、 C33a) 中Sp1的基础表达水平,选择Sp1高表达细胞株和低表达细胞株,利用慢病毒载体进行SP1的沉默及过表达。采用克隆形成实 验检测沉默/过表达稳定株及其对照组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存活情况,曲线拟合计算不同剂量辐射后各放射生物学参 数。结果 6种宫颈癌细胞Sp1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Me180>Caski>C33a>SiHa>Ms751>HeLa。Western blot证实成功构建稳定 沉默Sp1及过表达Sp1的宫颈癌细胞株。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电离辐射作用后,靶向抑制Spl的表达可以使Me180细胞的 存活分数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e180/shSP1细胞SF2、 D0、 Dq值较对照组偏低, α/β增高。经X射线作 用后,稳定过表达Sp1(HeLa/SP1)细胞存活分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a/SP1细胞SF2、 D0、 Dq较对照组显 著升高, α/β值则显著降低。结论 沉默Sp1的表达能够增加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而过表达Sp1则能增强宫颈癌细胞放疗 抵抗, Sp1在宫颈癌放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8-17
摘要: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数据,描述1990-2019年中国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利用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估计其不同危险因素水平。结果 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卵巢癌发病率增幅最高,增加了0.78%,2019年宫颈癌、子宫癌的高发年龄均为55~59岁、而卵巢癌为70~74岁高发。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各年龄段的DALY、YLL、YL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导致DALY和DALY率的危险因素中,宫颈癌为吸烟(14.53万人年/20.83%)和危险性行为(162.22万人年/232.57%),子宫癌为高身体质量指数(BMI)(9.08万人年/13.02%),卵巢癌为高BMI(1.67万人年/2.39%)、高血糖(4.46万人年/6.40%)和职业接触石棉(0.79万人年/1.13%)。相较于1990年,2019年中国DALY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卵巢癌归因于高BMI、高血糖和职业接触石棉,分别增加482.93%、253.59%和162.79%,增长率远高于全球水平。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将绝经及绝经后期女性作为重点防控人群,增加三类癌症的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癌症筛查、提高人们疫苗接种意愿,从而降低我国女性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的疾病负担。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调RbAp48表达对人宫颈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iRNA下调RbAp48表达,以划痕实验、Transwell 小室检测下调 RbAp48 表达后对人宫颈癌细胞株 MS751 迁移侵袭的影响,Western bolt 检测 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 、Snail、Twist、MMP-2、TIMP-2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下调RbAp48表达后MS75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均明显减少(P<0.01);其间质细胞表型蛋白Vimentin、N-cadherin、MMP-2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上皮细胞表型蛋白E-cadherin、TIMP-2表达明显升高,显示MS751细胞的上皮-间充质样变(EMT)受到抑制。Snail、Twist表达水平也发生显著下调。结论 下调RbAp48表达能有效抑制宫颈癌MS751细胞株的上皮-间充质样变,降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与降低Snail、Twist的表达有关。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研究Statl蛋白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增殖及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DDP处理Hela细胞后Statl蛋白表达差异;转染Statl-siRNA后,通过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果;应用四甲基偶氮A}蓝(MTT)法和5-嗅脱氧尿嚓陡核昔}B rdB)观察转染Statl-siRNA后Hela细胞对DDP敏感性变化,并检测Statl相关细胞因子。-My。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DDP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中Statl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DDP浓度为5 mg/L时,Statl蛋白表达上调1.5倍,DDP浓度为10 mg/L时,Statl蛋白表达上调近2倍;特异性Statl-siRNA使Hela细胞中Statl的表达下调70% ,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Statl-siRNA可以降低DDP对Hela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效应,削弱DDP对c-Myc的抑制作用结论Hela细胞中c-Myc是STAT1发挥抑癌作用的靶点基因之一;STAT 1 /c-Myc通路介导了DDP抑制Hela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STAT1可增强Hela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改善生存率提供参考指标。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其中术后放疗者55例,未行手术者25例;临床分期Ⅰ期30例,Ⅱ期37 例,Ⅲ期 13 例;80 例患者均接受体外调强放疗及腔内后装放疗。体外调强放疗处方剂量 45~50 Gy/25 次,单次 1.8~2.0 Gy,若有肿大淋巴结,则给予同步加量至60~70 Gy。后装腔内放疗采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进行,未手术患者放疗剂量35~42 Gy/6~7 次,单次 5~6 Gy,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剂量为 15 Gy/3 次,单次 5 Gy。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 相关性检验,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Forward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57.5%(46/80),其中Ⅰ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 46.25%(37 例),Ⅱ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 11.25%(9/80),未出现Ⅲ、Ⅳ级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mean、直肠V30、V35、V40、V50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直肠V40为影响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独立性因素。结论 宫颈癌调强放疗直肠V40为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研究α1-PDX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生长、转移及成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α1-PDX转染HeLa细胞,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Boyden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HeLa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Furin及产物膜性I型金属蛋白酶(MT1-MMP)蛋白量的变化,荧光酶底物实验检测Furin活性。制作HeLa细胞致瘤裸鼠模型研究肿瘤体内生长。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4 h α1-PDX组HeLa细胞体外生长抑制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α1-PDX处理组穿过滤膜和基质胶的HeLa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HeLa/PDX可显著降低Furin的活性和MTI-MMP的蛋白水平。HeLa/PDX致瘤裸鼠的成瘤机率及皮下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α1-PDX可有效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转移及成瘤能力,机制可能与降低Furin活性及产物MTI-MMP的表达有关。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18-12-12 合作期刊: 《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近年来,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早期宫颈癌中被广泛应用。既往回顾性研究显示,微创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同时总生存期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差别。但N Engl J Med在2018年10月30日刊登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一项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均显示,微创手术增加了早期宫颈癌的死亡率。这两项研究结果虽不能完全否定腹腔镜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但应引起术者的重视与反思:规范化的肿瘤治疗原则是基础,手术路径的选择应以患者、疾病和术者技术特点为依据。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12
摘要: 目的 总结1例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贴压联合经穴推拿对心脾两虚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2022年08月5日收治1例心脾两虚型宫颈癌失眠的患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肿瘤绿色调护技术》对患者行耳穴贴压联合经穴推拿疗法,并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效果及PSQI评分和AIS评分。结果 患者治疗后临床失眠症状改善,PSQI评分和A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结论 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经穴推拿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促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提高,增强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提出并验证一种应用于宫颈癌放疗的基于精确表面剂量累加的直肠并发症预测方法。方法回顾性采集到42例宫颈癌患者数据,对各个治疗分次的直肠壁进行精确点配准得到变形场,利用该变形场对直肠壁受照剂量进行变形和叠加,得到3D总剂量。将3D直肠总剂量分布映射到2D平面,分别提取出剂量体积特征和剂量几何特征,并筛选出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剂量分布特征,建立基于序列前向选择算法和逻辑回归的直肠并发症预测模型。结果直肠壁表面配准的精度较高,4个相似度评价指标表明,配准后不同治疗分次的直肠表面配准程度有显著性提高。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79.5%,81.3%,75.0%和0.88。结论本文提出基于精确表面剂量累加的直肠并发症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为宫颈癌患者直肠毒性预测提供可靠的支持。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提出并验证一种应用于宫颈癌放疗的基于精确表面剂量累加的直肠并发症预测方法。方法 回顾性采集到42例宫 颈癌患者数据,对各个治疗分次的直肠壁进行精确点配准得到变形场,利用该变形场对直肠壁受照剂量进行变形和叠加,得到 3D总剂量。将3D直肠总剂量分布映射到2D平面,分别提取出剂量体积特征和剂量几何特征,并筛选出有显著性差异(P< 0.05)的剂量分布特征,建立基于序列前向选择算法和逻辑回归的直肠并发症预测模型。结果 直肠壁表面配准的精度较高, 4 个相似度评价指标表明,配准后不同治疗分次的直肠表面配准程度有显著性提高。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准确性、敏感性、 特 异性和AUC分别为 79.5%, 81.3%, 75.0%和0.88。结论 本文提出基于精确表面剂量累加的直肠并发症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 为宫颈癌患者直肠毒性预测提供可靠的支持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是当前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的 了解1990—2021年中国宫颈癌疾病负担的趋势,并预测2022—2035年宫颈癌疾病负担,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对1990—2021年中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并与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比较。基于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BAPC),对2022—2035年中国宫颈癌疾病负担进行预测。结果 中国宫颈癌标化发病率由1990年的11.80/10万增至2021年的13.37/10万(EAPC=0.88,95%CI=0.70~1.07);标化死亡率由1990年的6.98/10万降至2021年的4.64/10万(EAPC=-1.05,95%CI=-1.20~-0.89);标化DALYs率由1990年的228.2/10万降至2021年的149.8/10万(EAPC=-1.07,95%CI=-1.22~-0.92)。2021年,中国宫颈癌标化死亡率分别是英国的2.11倍、澳大利亚的1.73倍、美国的2.45倍,标化DALYs率分别是英国的2.01倍、澳大利亚的2.38倍、美国的1.59倍。1990—2021年,35岁以上女性宫颈癌的发病数占比从1990年的86.41%升至2021年的92.12%,DALYs占比从1990年的88.48%升至2021年的95.07%;40岁以上女性宫颈癌的死亡数占比从1990年的86.42%升至2021年的95.54%。25~54岁组宫颈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其中,45~49岁年龄组上升幅度最大(EAPC=1.49,95%CI=1.2~1.78);45~49岁组宫颈癌死亡率和DALYs率在<60岁人群中下降幅度最小。预测2035年,中国宫颈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以及标化DALYs率将分别降至11.8/10万、3.4/10万和112.8/10万。结论 中国宫颈癌疾病负担较重,高于英国等发达国家;35岁以上人群是宫颈癌疾病负担的主要构成,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建议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9~14岁女童HPV疫苗接种的全国普及,并探索将其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可行性。同时,进一步提高35~44岁人群的宫颈癌筛查覆盖率,结合加强宫颈癌防控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防控体系,降低中国宫颈癌疾病负担。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2-17
摘要: 目的: 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及化疗;常规术后放疗的应用仍有争议。本研究评估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入组2006年-2022年的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按术后是否放疗分为术后未放疗组(组A)和术后放疗组(组B)。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总生存率。结果: 入组66例患者,组A共32例 (48.5%),组B共34例 (51.5%)。术后随访35 (区间12-116) 个月, 26例 (39.4%) 复发。与组A相比,组B的盆腔复发率略低 (12.5% vs 2.9%, p = 0.142),远处转移率略高 (28.1% vs 44.1%, p = 0.177),总复发率相似 (29.4% vs 31.3%, p = 0.871)。组B的宫颈间质浸润≥1/2更常见 (28.0% vs 63.0%, p = 0.012),此类患者(宫颈间质浸润≥1/2)术后放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33.9个月 vs 47.9个月) 和总生存期 (40.7个月 vs 70.0个月) 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 = 0.963, p = 0.636)。淋巴脉管间隙受累是术后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 (HR 9.13, p = 0.005),但此类患者术后放疗未改善无进展生存期 (51.5个月 vs 48.8个月, p = 0.942) 和总生存期 (53.9个月 vs 60.6个月, p = 0.715) 。研究局限性: 回顾性队列研究,样本量偏小。结论: 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放疗可改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淋巴脉管间隙受累是术后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但此类患者术后放疗可能并无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