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健康的影响。试验将160尾初始体重为(28.50±0.01)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YH0组,作为对照组)和5 g/kg(YH5组)酵母水解物的饲料。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5 g/kg的酵母水解物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的蛋白质沉积率(P0.05)。YH5组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YH0组(P0.05)。针对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凋亡因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分析表明,YH5组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YH0组有下调的趋势(P>0.05),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家族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YH0组鱼体肝脏组织发现脂肪浸润以及纤维化表型,在纤维化组织中显示较多的激活态半胱天冬酶3信号,说明该表型下细胞凋亡严重程度高于脂肪肝和正常肝脏,YH5组鱼体肝脏组织未见纤维化表型。由此表明,饲料中添加5 g/kg的酵母水解物可促进大口黑鲈鱼体蛋白质沉积,降低肝脏细胞纤维化的风险。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酵母硒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组织抗氧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评价大口黑鲈对饲料中酵母硒的耐受性。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Y0)、0.5(Y0.5)、2.5(Y2.5)、5.0 mg/kg(Y5.0)(以硒计)酵母硒,其中0.5是硒的最高推荐剂量,2.5和5.0 mg/kg分别是最高推荐剂量(0.5 mg/kg)的5和10倍。基础饲料本底硒含量为0.76 mg/kg。选用初始体重为(12.99±0.01) g大口黑鲈,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Y0组增重率和摄食率最低,同时其饲料系数也最低,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硒日摄入量和肝脏硒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肝脏硒含量随硒日摄入量的提高呈线性增加。各组大口黑鲈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添加0.5 mg/kg酵母硒对肝脏损伤有缓减作用。由上述结果可知,饲料中添加0.5 mg/kg酵母硒(总硒含量为1.29 mg/kg)对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脂肪代谢促进作用和抗氧化保护功能,且对大口黑鲈是安全的。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组织抗氧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结构,饲料本底硒含量为0.76 mg/kg时,大口黑鲈对饲料中酵母硒的耐受剂量为0.5 mg/kg(以硒计),即为硒的最高推荐剂量,安全系数为1。鱼粉、磷虾粉等动物蛋白质源中含有较高水平的硒元素,因此在高鱼粉水产动物饲料中补充硒要慎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评定大口黑鲈饲料中维生素A的需求量,本研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量(0、1 000、2 000、3 000和4 000 IU/kg)的维生素A醋酸酯,配制5种不同维生素A含量(实测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415、1 406、2 755、3 501和4 646 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48.47%;总能18.15 kJ/g)。用上述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52.75±0.12) g 的大口黑鲈49 d,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从415 IU/kg升高到2 755 IU/kg,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以增重率和肝脏维生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求得,大口黑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 600和3 550 IU/kg;而以非特异性免疫为评价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得出的最适需求量与以肝脏维生素A含量为评价指标所得出的需求量相近。本研究得出,大口黑鲈对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最适需求量为2 600~3 550 IU/kg。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评价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肌肉品质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组织抗氧化指标及肝脏、肠道组织学变化,评价大口黑鲈对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耐受性。以初始体重为(6.20±0.01) g的大口黑鲈为靶动物,在基础饲料中依次添加0(D0组,作为对照组)、150(D150组)、300(D300组)和1 500 mg/kg(D1500组)的BHA,其中300和1 500 mg/kg分别是设定最高推荐剂量(150 mg/kg)的2和10倍,进行为期10周的饲喂试验。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4组中以D150组的生长性能最好,其余各组的终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摄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150和D300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 500 mg/kg BHA可以显著提高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P<0.05);饲料中添加150、300、1 500 mg/kg BHA均显著降低了血浆、心脏和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对照、D150和D1500组大口黑鲈的肝脏、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D150和D1500组的损伤相对较少。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50 mg/kg BHA对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脂肪代谢促进作用和抗氧化保护功能,且对大口黑鲈是安全的,安全系数为10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氢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氢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首先配制低磷基础饲料,然后在低磷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8.86、11.08、13.29、15.51 g/kg MCP,以及9.34、11.67、14.01、16.34 g/kg高水溶性MDCP,使得2种磷酸盐所提供的磷均分别为2.0、2.5、3.0、3.5 g/kg,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0、P2、P2.5、P3、P3.5、DP2、DP2.5、DP3、DP3.5。每种饲料饲喂4个重复的初始体重为(8.5±0.1) g的大口黑鲈,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CP和高水溶性MDCP均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磷消化率与沉积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随M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均以P0组最低。随高水溶性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磷消化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P0组磷沉积率最低,DP3组磷沉积率最高。分别以增重率和磷沉积率为指标,通过斜率比法计算得出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0%和118%。以M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1%时,增重率和磷沉积率达到最高。以高水溶性MD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2%时,磷沉积率达到最高。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组织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4.12±0.02) 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将270尾试验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以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5.76%、11.05%、17.65%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肥满度、肝体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脂体比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17.65%脂肪组显著高于5.76%脂肪组(P0.05)。11.05%脂肪组大口黑鲈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76%和17.65%脂肪组(P0.05),但11.05%脂肪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17.65%脂肪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脂肪水平能够影响大口黑鲈的脂肪沉积,改变大口黑鲈组织脂肪酸组成,并且通过影响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变大口黑鲈对脂肪的转运和利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