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明确中国危重症住院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流行病学现状,包括AKI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院内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全国9家地区性中心医院2013年间所有成人危重症住院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及血肌酐检验资料,AKI诊断及分期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12年提出的AKI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所有纳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合并症、AKI分期、院内预后、危险因素等指标。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症患者共14305人,其中4298人(30.04%)发生AKI,AKI 1、2、3期患者分别为2240(52.1%)、845(19.7%)及1213(28.2%)。AKI患者死亡716 人,院内死亡率为16.7%,死亡风险优势比为7.59(95% CI 6.54~8.79, P<0.001)。随着AKI分期升高,患者住院天数延长、日均住院花费增多、死亡率升高(P值均小于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肾脏病(CKD)(OR=5.45, 95% CI: 4.71~6.32, P<0.001),肾外器官衰竭(OR=12.57,95% CI: 11.24~14.07, P<0.001),休克(OR=2.44, 95% CI: 2.01~2.96, P<0.001),心脏手术(OR=5.96, 95% CI: 5.16~6.87, P<0.001)等是危重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血肌酐变化符合KDIGO诊断标准的AKI人群中,仅有5.4%的患者出院有“AKI”诊断。结论 危重症患者中AKI发生率高,预后差。AKI分期与院内预后相关,CKD、肾外器官衰竭、休克、心脏手术是危重症住院患者AKI主要的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多数AKI被漏诊,我们应提高对住院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AKI的重视。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比较ICU危重症患者动脉血气血糖和末梢血糖值的可靠性;分析影响动脉血气血糖值和末梢血糖值之间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ICU重症患者40例,晨间同时检测患者动脉血气和快速末梢血糖。结果 动脉血气分析和快速末梢血糖检测的血糖值与静脉血生化中的血糖值均高度相关(r=0.952,P<0.01)。动脉血气血糖和末梢血糖之前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血糖和末梢之间的差异受末梢循环的影响。结论 危重症患者采用末梢血糖测量结果作为控制血糖策略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末梢血糖测量结果受末梢循环的影响。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6
摘要: 目的 探讨PMP结合清单管理在儿科急危重症患儿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12月在医院儿科急诊进行抢救的患儿268例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12月在医院儿科急诊进行抢救患儿28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管理流程对危重患儿进行抢救和护理,观察组在抢救过程中,采用PMP结合清单管理,从护士培训、仪器设备物品药品管理以及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三个方面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抢救人员处置行为正确率,以及与抢救物品、仪器、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抢救人员处置行为正确率98.94%(280/283),高于对照组的91.42%(245/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仪器设备功能相关不良事件和物品不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MP结合清单管理能显著降低急危重症患儿抢救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儿安全。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6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新入职护士对肝脏疾病急危重症教学认知状况及需求,为进一步开展肝脏疾病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教学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自制新入职护士对肝脏疾病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教学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对医院2020年1月12月肝脏疾病科室新入职的7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教学的认知调查中得分最高的前5项分别是:提高临床急危重症急救技能操作能力得分(4.430.50)分,提高临床急救经验得分(4.400.55),增加对急危重症理论知识的巩固得分(4.390.62),锻炼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得分(4.310.50),提高主观能动性得分(4.300.60)。对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教学的技能培训需求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位列第一,91.43%新入职护士希望参加相关培训,培训时间以40~60min最为适宜。结论 新入职护士对肝脏疾病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教学整体认知度高,对急危重症情景模拟相关急救知识技能培训需求较高。科室培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肝脏疾病急危重症情景模拟培训方案,进一步提升新入职护士的急危重症急救技能,使其掌握操作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理论在降低危重症孕产妇产后出血率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实施FMEA理论的106例危重症孕产妇为观察组。以实施常规护理的100例危重症孕产妇为对照组。实施FMEA理论分析重症孕产妇中引起产后出血的失效模式及原因,并制订改善措施。比较两组优先风险数值和产后出血率的差异。结果 实施FMEA后,危重症孕产妇分娩护理流程中引起产后出血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皆降低。两组产后出血率(31.0% vs 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理论应用于危重症孕产妇分娩护理流程中,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2-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慢性危重症(CCI)社会负担重。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但基于中国老年人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反应代谢及炎症状态的指标可能有助于CCI的早期预测。目的 探讨分解代谢及炎症指标的变化趋势,初探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发生CCI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2018—2020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ICU住院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记录,临床评分包括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实验室数据包括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UCR)、24小时尿尿素氮(UU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第7天UCR/第3天UCR比值(UCRR7/3)、第7天UUN/第3天UUN比值(UUNR7/3)等及其变化趋势。将患者分为CCI组(定义为持续器官功能障碍≥14 d)或快速恢复(RAP)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CC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并记录随访90 d时死亡率及住院率。结果 共纳入115例患者,其中40例为CCI。CCI组患者的感染比例、ICU住院第1天APACHE Ⅱ评分、ICU住院第7天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ICU住院第1天淋巴细胞计数(LY)、UCR,ICU住院第3天UCR、ICU住院第7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NLR、C反应蛋白(CRP)、UCR、UUN以及UCRR7/3、UUNR7/3均高于RAP组,ICU住院第1天NLR、ICU住院第7天血红蛋白(Hb)、LY、白蛋白(Alb)低于RAP组(P<0.05)。CCI组患者死亡率及继续住院率高于RA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住院第7天Hb(OR=0.942,95%CI=0.906~0.979,P=0.003)、NLR(OR=1.208,95%CI=1.025~1.423,P=0.024)、CRP(OR=1.034,95%CI=1.011~1.057,P=0.003)及UCRR7/3(OR=32.418,95%CI=2.412~435.736,P=0.009)、UUNR7/3(OR=22.889,95%CI=2.421~216.372,P=0.006)是ICU老年患者发生CC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CRR7/3、UUNR7/3、CRP、Hb和NL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68、0.808、0.808和0.814。上述5个因素联合预测ICU老年患者发生CCI的AUC为0.962(95%CI=0.932~0.992),最佳截断值为0.59,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96.0%。结论 ICU老年患者住院第7天Hb、NLR、CRP及UCRR7/3、UUNR7/3是CCI的早期预测因素,建立上述5个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可能有助于提早预警老年CCI的发生。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6-0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乌司他丁具有抑制蛋白水解酶、调控炎症反应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但也被应用于休克、脓毒症、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种急性中毒、重症中暑、重度烧伤、严重创伤等其他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及心搏骤停患者,而且已被临床常见急危重症诊治相关的多个指南/专家共识推荐。然而,目前关于乌司他丁的适应证及其用法、用量等尚缺乏统一意见。因此,为推动乌司他丁的规范化应用,《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专家组针对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适应证及在常见急危重症中的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乌司他丁在临床工作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