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中国橙衣属和果衣属地衣的新记录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对采自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无量山地衣标本的研究,发现了橙衣属的一个中国新纪录Caloplaca indica(三室类型孢子)和果衣属的一个中国新纪录Ramboldia haematites。在对实验室标本的整理过程中,发现Ramboldia haematites 在福建省和广西省同样存在。该文详细描述了其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方面的特征,并且提供了显微结构照片。本研究丰富了云南省、福建省和广西省地衣的物种多样性,为橙衣属和果衣属地衣分类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可靠资料。所用标本存放在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SDNU)。

  • 绣球属(Hydrangea L.)及近缘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绣球属(Hydrangea L.)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价值和系统学意义,并厘清绣球属与近缘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对国产绣球属及其近缘属 41 种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以及表面纹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绣球属及其近缘属的花粉为三孔沟;其形状多数为长圆体形或近球体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圆形;极面观多为圆形,少数为三角形或圆三角形。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网状纹饰和孔穴状纹饰。网眼内的三级纹饰可分为光滑和具颗粒状突起。根据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类型将上述物种划分为 4 个组,分别是花粉的形状为长圆体形,表面纹饰为孔穴纹饰;花粉的形状为长圆体形,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花粉的形状为近球体形,表面纹饰为孔穴纹饰;花粉的形状为近球体形,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并进一步细分为8 个类型。研究显示,花粉形态证据可为绣球属及其近缘属的属下分类和种间界定提供重要佐证;但结合前人的系统发育重建分析该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系统学意义相对有限,如花粉形态证据对于该属及其近缘种属系统发育树上大支的界定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

  • 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一新异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1-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2017年,Joe et al. 基于采自我国藏东南地区的植物标本,发表了合萼吊石 苣苔的一新变种Lysionotus gamosepalus W. T. Wang var. biflorus A. Joe, Hareesh M. Sabu,并且认为该新变种不同于原变种的主要区分特征包括:叶缘稍具锯齿, 每个腋生花序仅有2朵花,花冠被毛,具2枚卷曲的退化雄蕊。然而,近年来基于 查阅大量标本和野外考察工作,笔者认为所谓变种的形态特征属于合萼吊石苣苔 Lysionotus gamosepalus W. T. Wang 的变异范围之内,加之分布区完全重叠,生 长环境也类似,物候期也一致,不宜作为变种等级处理,故在此将该变种处理为 合萼吊石苣苔的异名。

  • 中国哥纳香属(番荔枝科)植物新资料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番荔枝科(Annonaceae)是基部被子植物木兰目(Magnoliales)中较进化且物种数最多的科。目前的系统发育研究将番荔枝科划分为􀀁4 个亚科:蒙蒿子亚科(Anaxagoreoideae)、澄光木亚科(Ambavioideae)、番荔枝亚科(Annonoideae)和排石木亚科(Malmeoideae),有107属,2 400多种,中国原产21 属约110 种。番荔枝科泛热带分布,是热带植物区系的优势类群,中国云南盈江位于云南省最西部边境,与缅甸东北部接壤,并与印度的东阿萨姆较近,植物区系处于东南亚(印度-马来西亚)热带生物区系向东亚亚热带-温带生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热带北缘性质,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该区的热带雨林是印度阿萨姆和缅甸北部的热带雨林向东和向北扩散分布的边缘类型,是东南亚热带雨林在纬度和海拔分布上的极限类型。该文报道了采自中国云南省盈江县,引种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番荔枝科哥纳香属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皱叶哥纳香[Goniothalamus sesquipedalis (Colebr. ex Wall.) Hook. f. & Thomson]和长梗哥纳香(G. peduncularis King & Prain)。中国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将盈江哥纳香(G. lii X. L. Hou & Y. M. Shui)处理为云南哥纳香(G. yunnanensis W. T. Wang)的异名,基于活植物观察、馆藏标本和文献研究,该文对盈江哥纳香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澄清,将其处理为长梗哥纳香的异名。皱叶哥纳香原记载产于印度、孟加拉和缅甸等地,长梗哥纳香仅产于缅甸,该文对它们进行了补充描述,并提供彩色图版以便于鉴别。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哥纳香属两个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中国番荔枝科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为中国云南热带植物区系属于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以及与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植物区系的关系增加了例证。

  • 、生活型及土壤特性对温带荒漠植物叶元素浓度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叶片元素浓度紧密相关,因此,了解影响叶元素浓度的生物和生态因素对于模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养分通量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非常重要。通过对15科79种荒漠植物叶片中的10种元素(N、P、K、Ca、Mg、Na、Cu、Fe、Mn、Zn)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禾本科、藜科、豆科、莎草科、菊科、麻黄科、十字花科、紫草科、牻牛儿苗科属于K>Ca型,鸢尾科、蔷薇科、蒺藜科、柽柳科、百合科、旋花科属于K展开 -->

  •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平果报春苣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广西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一新种——平果报春苣苔 (Primulina pingguoensis H.S. Ma & B. Pan),该新种与同属的囊筒报春苣苔(Primulina carinata Y.G. Wei, F. Wen & H.Z. Lü)最为相似,但两者从形态上能明显地区别,平果报春苣 苔花冠裂片狭披针形至线型,长宽比>2 (vs.圆形至卵圆形,长宽比<1.5,顺序下同), 花冠内部具紫色条纹,与花冠同色,无明显导蜜线(vs.棕色条纹,与花冠不同色,具两条 黄色导蜜线),花冠筒管状,腹面隆状,(vs.狭漏斗状,明显隆起,形成一清晰的龙骨), 叶片椭圆形到宽卵形,6.5~9.5 × 4.5~6.5 cm (vs.宽椭圆形到卵形,4.0~5.0 × 3.0~4.0 cm)等。 该新种目前只在模式产地一个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及周边发现有分布,目前该溶洞内开始发展 畜牧养殖,对该物种的生存空间带来压力。该文对该新种的分布区(EOO)和占有面积(AOO) 分别进行了评估,认为根据现已知的居群和所受威胁情况,根据IUCN 红色名录标准,可 暂定为“极度”级别。该种作为传统中药,被当地居民用于新生儿去胎毒等方面,有一定的 保护和利用价值,此物种的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学研究今后可进一步开展。该种面临生境 破坏和野外采挖的风险,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等相关工作。与该种同一乡 镇分布的物种紫麟报春苣苔(Primulina purpureokylin F.Wen, Yi Huang & W.Chuen Chou), 后者花冠筒漏斗状,叶片深绿至紫色,叶两面具紫红色粗伏毛而明显区别;距离该种5 km 内分布有小白花报春苣苔(Primulina alba R.F.Li & B.Pan),后者花明显小型,花冠筒状, 纯白色,与该种相区别。通过比较该种与报春苣苔属其他物种,发现也有一些物种花筒或多 或少有膨大,例如浅黄报春苣苔(Primulina lutescens B.Pan & H.S.Ma)、粉花报春苣苔 [Primulina roseoalba (W.T.Wang) Mich. Möller & A. Weber]、中华报春苣苔[Primulina dryas (Dunn) Mich. Möller & A. Weber]、多莛报春苣苔[Primulina polycephala (Chun) Mich. Möller & A. Weber]以及崀山报春苣苔[Primulina langshanica (W. T. Wang) Yin Z. Wang]等,初步推断 报春苣苔属植物的花筒膨大可能与特定传粉者有关,然而这一假设需进一步的野外调查和实 验论证。

  • 中国赤星衣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茶渍目:赤星衣科)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对采自于我国的􀀁200 余份赤星衣属(Haematomma)地衣标本利用形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赤星衣属一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新种为砖壁赤星衣(Haematomma muriformis),主要特征为子囊盘红色,孢子砖壁型,较宽(75~87.5×12.5~20 μm),所含化学物质为􀀁atranorin、haematommone 和􀀁arthothelin。中国新记录种为马托赤星衣(Haematomma matogrossense)。该文对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的特征描述,提供了形态和解剖照片,同时提供了已知中国赤星衣属地衣物种的检索表。该研究充实了赤星衣属地衣的数据信息资源库,为《中国地衣志》的编写提供了基础资料。

  • 伞形科“东亚分支”系统学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伞形科作为被子植物中非常重要的类群,一直以来都是分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类学家在分子生物学证据的帮助下,正努力构建一个相对合理,且能够反映各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系统。东亚分支(East-Asia Clade)正是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伞形科新的分类系统过程中命名的分支之一。该分支在地理空间上以东亚为主体,集中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区域。在东亚地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背景下,目前该分支的范围并未准确界定,分支内部复杂的演化关系也没有解决。而东亚分支系统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将给芹亚科大系统框架的构建带来新的认识。该文结合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回顾了东亚分支提出的历史背景,东亚分支的建立及其在芹亚科中的系统位置,以及东亚分支各属的界定及其系统关系。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分支现有约16 个属,在芹亚科系统树上与Komarovieae构成姐妹群关系;除Heptaptera、Keraymonia 和膜苞芹属外,其余各属均不构成单系,部分属(如滇芎属、茴芹属和瘤果芹属等)的模式种落入芹亚科别的分支。此外,该文还对研究东亚分支的意义以及该分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指明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 中国柄座衣属地衣3 个新记录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中国柄座衣属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其物种组成和分布,该文通过 野外地衣资源调查及标本采集,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等研究方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柄 座衣属地衣标本进行分类,共鉴定出柄座衣属(Malmidea)3 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巨孢 柄座衣[M. indica (D. D. Awasthi & M. R. Agarwal) Hafellner & T. Sprib]、赭黄柄座衣(M. reunionis Kalb)、棕褐柄座衣(M. hechicerae Kalb)。该文提供了各新记录种的详细描述、 形态及解剖图片,并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同时提供了中国柄座衣属地衣分种检索表。 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柄座衣属地衣资料,对中国地衣多样性的保护及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中国星文衣属地衣型真菌的分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1-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星文衣属(Sarcographa)隶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 茶渍纲(Lecanoromycetes)、厚顶盘目(Ostropales)、文字衣科(Graphidaceae),该属地衣 体为壳状,子囊盘为放射分支状,多具子座,子囊含8 孢子,子囊孢子褐色,横隔透镜型或 亚砖壁型,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通过形态学、解剖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 行该属分类学研究,共报道了中国该属9 种,其中变黄星文衣Sarcographa flavescens (Dal-Forno Eliasaro) L.W. Chen Z.F. Jia 为新组合( Phaeographis flavescens Dal-Forno Eliasaro);曲线星文衣Sarcographa labyrinthica (Ach.) Mll. Arg. 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同 时本文对近似属拟星文衣属(Sarcographina)的1 物种异孢拟星文衣Sarcographina heterospora (Nyl.) Z.F. Jia Lcking 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每物种的特征提要及与其近似种 的区别特征,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该研究为中国地衣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 料。

  • 10 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形态及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金花茶组(Sect. Chrysanthae)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其分类存在争议。为探 讨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意义,该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10 种金花茶的花 粉形状、外壁纹饰以及穿孔特征,统计了极轴、赤道轴和萌发沟长,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1)10 种供试金花茶植物花粉为中粒花粉,大部分花粉呈近球形,仅有东兴金花茶 为扁球形、凹脉金花茶为长球形。花粉的外壁纹饰可以分为脑纹状纹饰、拟网状纹饰和疣状 纹饰三类,不同种花粉表面穿孔大小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10 种金 花茶可以分为 4 大类:四季金花茶、中东金花茶、金花茶以及显脉金花茶的花粉形态较为相 近;淡黄金花茶、中越山茶、小花金花茶、东兴金花茶的花粉比较相近;而凹脉金花茶和毛 瓣金花茶的花粉形态与其他金花茶区别较大。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外壁纹饰和穿孔状况各异, 需结合极轴、赤道轴以及萌发沟长度等特征可区分 10 种供试金花茶。从孢粉学角度来看, 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具有山茶属植物的一般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该组植物可能不是一个独 立类群,但其花粉形态存在明显种间差异,可以作为分类学依据。该研究结果可为金花茶组 植物种间分类提供依据。

  • 中国西南地区地图衣属一新种——四川地图衣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表型特征(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特征)和基 因型特征(ITS 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图衣属(Rhizocarpon Ramond ex DC.)地衣物种进行 分类学研究,明确了地图衣属部分物种的分类地位,初步探讨了该属物种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 关系。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了该属1 新种——四川地图衣(Rhizocarpon sichuanense Y. M. Zhang, L. Hu & W. C. Wang, sp. nov.),该新种与相近种黑灰地图衣(Rhizocarpon cinereonigrum Vain.) 和中华地图衣(Rhizocarpon sinense Zahlbr.)的主要区别是:地衣体裂片较为分散,表面呈龟裂 或者亚鳞叶状;下地衣体黑色,明显;孢子较大,(27–)32–42.5×12.5–17.5(–20)μm, TLC 检测含有巴巴酸。在系统发育中,该新种与黑红地图衣[Rhizocarpon badioatrum (Flörke ex Spreng. ) Th. Fr. ]在同一个进化分枝上,但是黑红地图衣的地衣体裂片连续不分散,孢子明显较 小(23–36×13–16 μm),地衣体中含有地弗地衣酸或不含化学物质。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结 果表明:(1)该新种——四川地图衣属于褐地衣体亚属中的Badioatrum group;(2)仅依据解 剖学特征(孢子的大小和分隔类型)对地图衣属部分类群的划分存在不合理性,还需结合化学 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该文提供了新种的分类学描述以及形态、解剖和化学的高分辨率图片。利 用新种的ITS 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为建立更趋自然合理的分类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此外, 本文对世界范围内褐地衣体亚属中子囊孢子为棕色1 隔的类群(Badioatrum group)编写了详细 的物种检索表,为该类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持。

  • 我国五种仙茅科植物叶形态及其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澄清仙茅科属间系统关系的分类学问题,本文选择了我国仙茅科三属五种植物为研 究对象,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其叶形态、叶表皮显微特征和叶解 剖特征,结果如下:(1)叶形态有三种:小型平整叶、中型波状叶、大型折扇状叶。(2) 叶表皮毛状体结构为单细胞单列,可分为三类:长柔毛、糙伏毛和星状柔毛。(3)叶表皮 细胞有六边形和五边形,气孔为平列型、椭圆形,气孔大小和密度呈反比。(4)蜡质纹饰 有四类:光滑、颗粒、屑状和壳状。(5)叶中脉横切面分平整型和龙骨型,维管束有圆形 和长圆形,叶表皮厚度和表皮细胞具相关性。五种植物的叶形态和叶解剖特征比较分析认为, 一些特征组合有助于理解属间亲缘关系,其余特征则适用于种间物种鉴定。

  • 传统傣药竹叶兰的花粉团发育及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兰科单型属竹叶兰属的花粉团发育过程,包括花形态解剖特征、8个花粉团的形成机制、花药壁发育模式、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等特征,为该属复杂的系统亲缘关系提供胚胎学证据,结果如下。成熟花药有两个药室,每个药室有4个一簇金色的花粉团,被白色花药帽。早期花药原基分化出的一对并列侧生药室,每个药室中央小孢子囊分化出一对纵横交错的不育隔膜组织将其分割为4个次生小孢子囊,最后发育为4个花粉团。花药成熟时,由于每个药室内的花粉团间的隔膜组织发生不彻底降解,导致4个花粉团在花药开裂处粘合成一簇。发育完好的花药壁共有6 ~ 7层,由外到内为表皮、3 ~ 4层药室内壁、中层和双核绒毡层,符合多层型花药壁的发育模式。花药成熟时,表皮退化,纤维性加厚发生在3 ~ 4层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彻底降解。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同时型胞质分裂产生了正四面体型、左右对称、十字交叉型排列的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四分体继续保持在同一胼胝质内完成了雄配子体发育,形成了2 - 细胞型的四合花粉。四合花粉两两或松散或紧密排列,构成了粉质花粉团。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证实、补充并分析了竹叶兰属的花粉团发育特征,为该属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 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叶脉序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玉叶金花属(Mussaenda L.)种间变异式样复杂,属内杂交现象突出,其分类一直 备受争议,为探索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裂果金花属(Schizomussaenda Li)、假玉叶金花 属(Psudomussaenda Wernham)叶脉序特征在属间及种间分类学意义,从而为其作为药用 以及园林植物资源的鉴定、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清净法制作叶脉标本,观察了 22 种该类群的叶脉序特征,基于叶脉序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结果 表明:(1)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属叶脉序特征具有一致性,一级脉都为羽状脉,间二级脉 频度均为每个脉间区少于一条,粗二级脉与中脉夹角均为锐角,三级脉多为贯穿型,脉间 区排列均不规则。(2)属间或属内种间有分类学价值的叶脉序特征为粗二级脉脉序类型、 粗二级脉与中脉夹角、粗二级脉间距、粗二级脉与中脉连接方式、间二级脉及近缘二级脉 的存在与否、三级脉贯穿类型、四级脉类型、游离端小脉分支情况、脉间区发育情况。(3) 聚类分析显示该类群聚为12 支,聚类分析中,裂果金花属及假玉叶金花属嵌入玉叶金花属 内,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综上可知,玉叶金花属及其近缘类群的叶脉序特征可以为其 分类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 卫矛科沟瓣属与卫矛属的数量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卫矛属(Euonymus L.)和沟瓣属(Glyptopetalum Thw.)的系统关系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为了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择沟瓣属12种、卫矛属17种和假卫矛属(MicrotropisWall. ex Meisn.) 2种,共计31个OTUs,测量并统计了56个形态性状,利用聚类分析(UPGMA)和主坐标分析(PCoA)方法进行了数量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沟瓣属与卫矛属具有较高的表征相似性,二者之间存在的过渡类群有缙云卫矛(E. chloranthoides Yang)和淡绿叶卫矛(E. pallidifolium Hayata)以及海南沟瓣[G. fengii (Chun & F. C. How) Ding Hou]、白树沟瓣[G. geloniifolium (Chun & F. C. How) C. Y. Cheng]。本研究认为将沟瓣属作为卫矛属的一个组—沟瓣组(sect. Glyptopetalum),放在冬青卫矛组(sect. Ilicifolia) 附近更为合理。对性状的主坐标排序分析显示,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侧脉数目、花瓣数目、心室数目、每室胚珠数、花序分支数、是否具有假种皮、蒴果是否开裂、花期与果序梗长度在卫矛属分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中国特有种苦绳 (广义夹竹桃科) 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把狭义萝藦科和狭义夹竹桃科合并为广义夹竹桃科,包括􀀁5 个亚科和􀀁25 个族,但亚科和族间的亲缘关系较为复杂,亟待多学科证据澄清。本文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马利筋亚科南山藤属中的中国特有植物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 var. Sinensis)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结合已有资料比较了􀀁5 个亚科的胚胎学特征,结果表明:(1)苦绳的花药由一对侧生并列药室组成,每个药室有一个花粉团;(2)花药壁有􀀁6 层,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2 层药室内壁、中层和􀀁2层绒毡层,花药壁发育模式属于多层型;(3)单核绒毡层细胞排成􀀁2 列,为腺质型;在小孢子四分体形成时期,药室内壁发生明显纤维状加厚;花药成熟时,位于药室远轴最外侧处的花药壁发生断裂,准备散粉;(4)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排列紧密,形成花粉团;(5)雌蕊含有两枚离生心皮,具边缘胎座,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蓼型胚囊。苦绳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特征补充了南山藤属的胚胎学资料。同时,胚胎学特征在􀀁5 个亚科间的区别和联系,支持广义夹竹桃科的确立。

  • 紫纹兜兰的花形态和双雄蕊花药发育及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0-2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兜兰属的分类系统学问题争议较大,亟待更多资料澄清。该文利用体式解剖镜和石 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紫纹兜兰的花结构和双雄蕊花药发育特征,为兜兰属及其所在的杓兰亚科 的分类学提供新资料。结果表明:(1)花形态特征支持将紫纹兜兰放置于兜兰亚属的单花 斑叶组,包括萼片具脉纹、花瓣长圆形带黑褐斑,唇瓣具直立的耳状结构,退化雄蕊新月形 等。(2)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并列的药室,花药室中央分化出一条不完全贯穿的不育 隔膜组织,将其分化为两个小孢子囊。在花药成熟时,不育隔膜组织被降解吸收,两个花粉 囊通过次生融合形成一枚马鞍形的黏性花粉团。(3)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4 层,由外到内 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符合单子叶型花药壁。花药壁具绒毡层和内绒毡层, 均为2 核。在2-细胞花粉时期,中层和绒毡层发生降解,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加厚。(4) 小孢子母细胞经同时型胞质分裂形成不同排列方式的小孢子四分体,包括正四面体、左右对 称和十字交叉型,且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明显。(5)在雄配子体 发育阶段,小孢子或保持在四分体内或从四分体中游离出来,经有丝分裂发育为2-细胞型 花粉,形成具有黏性的四合花粉或花粉粒。结合现有资料,该文比较分析了紫纹兜兰不完全 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单子叶型花药壁、具2 核的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同时型胞质分裂和黏 性花药等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理解兜兰属及杓兰亚科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