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noErrors.js
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SExtractor及其在深度巡天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SExtracto:作为一套从巡天图像中检测天体并提取天体星等、位置等信息的开源软件,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深度巡天的目标源提取和测量中。深度巡天中目标源的检测能力(深度)和对轮廓重叠的目标源的分解能力往往比光子噪声带来的测量误差更重要。针对不同研究目的的目标天体的提取往往需要在对目标源的检测能力和分解能力之间进行平衡,在使用SExtracto:提取目标源时其参数设定也存在较大差异。介绍了SExtracto:在深度巡天中参数的设定,结合分析讨论了SExtracto:获取天体目标和测量的精度,同时也发现在深度巡天中使用SExtracto:提取目标源存在十分严重的过度分化问题。

  • 基于WCDA水质监测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11-27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的主体探测之一,水作为探测器的唯一探测介质,水的洁净度将直接影响探测器对切伦科夫光的探测效率。为保证WCDA物理目标的实现,水衰减长度的实时测量和监测至关重要,是探测器正常运行和标定的关键工作之一。本实验分别介绍了水衰减长度测量装置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不同波长的LED对各种样品水进行测量,将两种方法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两种装置的测量误差分别为0.22m和0.18m,以及工业指标吸光度与科研指标水衰减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为GEANT4模拟确定了一种Querry水质模型,进一步推进了模拟的真实化。通过对WCDA一号水池水衰减测量装置的验证及从注水到稳定运行期间的水质监测的数据研究,总结了一套稳定可靠的水质监测方案,为二、三号水池的监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费米耀变体的喷流功率与多波段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1-11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耀变体的喷流辐射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文献中收集了442个耀变体的数据,这些耀变体包括215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和227个蝎虎天体(BL Lac),通过数据研究了耀变体的喷流功率与多波段光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FSRQ,喷流功率与射电、光学波段、X射线和γ射线的光度都有强相关性。且其光度分布顺序为logL_γ>〖logL〗_O>〖logL〗_X>logL_R。(2)对于BL Lac,喷流功率与射电、光学波段和γ射线的光度都有强相关性。但是喷流功率与X射线的光度只有弱相关;BL Lac的光度分布顺序为log L_O>logL_γ>logL_X>logL_R,而且BL lac的各波段光度都小于FSRQ。我们认为这些差异是由于FSRQ与BL Lac的内禀属性不同所导致的,即吸积模式的不同和喷流辐射机制的不同等。

  • 平谱射电类星体3C 279的宽带能谱光变特性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9-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搜集了3C 279的29个态的宽带能谱(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s,SEDs)作为样本,使用稳态拐折幂律电子能谱分布(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EED)情况下的单区、均匀轻子模型进行拟合,进而研究该源光变时外在观测与内在物理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我们的结果支持光变的激波解释(但需要斜激波)或磁重联解释。(2)外康普顿(External Compton,EC)峰的峰值光度log〖ν_EC^pk L〗_EC^pk和磁场logB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多普勒因子logδ和外康普顿峰的峰值光度logν_EC^pk L_EC^pk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多普勒因子的增加是外康普顿峰的峰值光度升高的原因之一。(3)同步峰值频率logν_syn^pk和峰值光度logν_syn^pk L_syn^pk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反耀变体序列不一定对所有耀变体成立。(4)参数U_e/U_B(相对论电子能量密度与磁场能量密度的比值)远离1,说明相对论电子与磁场之间均分趋势不明显,并且参数U_e/U_B中比值大于1的占86%,意味着3C 279中的喷流大多数以粒子为主导;从P_B (磁场功率)0.5表明3C 279喷流中的能量大概率也是由冷质子携带的。同时,我们发现3C 279中γ-ray耗散区位于距离黑洞中心0.1~1.8pc处,暗示着它们位于宽线区(Broad-Line Region,BLR)之外,尘埃环(Dusty Torus,DT)之内。

  • 从远紫外到远红外—z=0处L-Galaxies模型下星系的多波段光谱

    提交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是研究星系形成的重要工具, 当前主流的半解析模型不仅可以重现许多观测的星系性质, 也可以用来预言今后可能的大规模巡天观测结果. 使用L-Galaxies半解析模型生成星系的恒星形成历史, 考虑尘埃吸收以及再辐射, 结合基于SKIRT (Stellar Kinematics Including Radiative Transfer)辐射转移过程的机器学习模型starduster, 预测星系的多波段能谱分布. 结果显示starduster模型的尘埃消光略微不足, 导致在紫外及光学波段亮度略高于观测数据, 在更长的红外波段, starduster较好地复现了亮端的星系数目, 不过在暗端处稍显不足. 同时, 把经验的尘埃消光结合红外的能谱模板作为经验模型, 也可以得到从远紫外到远红外的光度函数. 经验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尘埃消光效果, 并且其总体红外光度函数与观测结果相符. 虽然由于模板的观测数据限制, 无法完全重现暗端星系的数量, 但经验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红外各个波段的光度函数.

  • Fermi 耀变体的 辐射特性和 演化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11-21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搜集和计算了 734 个 Fermi 耀变体样本,其中包括 322 个蝎虎天体(BL Lacs) (其中 148 个 HBLs、73 个 IBLs 以及 101 个 LBLs)和 412 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其中 18 个 HFSRQs,45 个 IFSRQs,349 个 LFSRQs)。我们研究了每个子类的红移分布,黑洞质量分布以及γ 射线光度的分布,并对其红移、黑洞质量、γ 射线光度以及同步峰值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红移与γ 射线光度分别从高到低的排序,Fermi耀变体的演化序列遵循:FSRQs→BL Lacs,且 HSPs→ISPs→LSPs,但根据黑洞质量从高到低所得到的演化序列不同,这可能是黑洞质量的估计误差以及黑洞质量样本数量较少造成的;(2)Fermi 耀变体每个子类的红移与黑洞质量、黑洞质量与γ 射线光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3)Fermi 耀变体每个子类的红移、γ 射线光度分别与同步峰频之间存在反相关,黑洞质量与同步峰频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 2003—2019 年新疆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2-04-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20032019年MODIS Aqua Aerosol L2反演的新疆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选取中国气象局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网(Chines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y network,CAOPNET)乌鲁木齐地面观测站点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与MODIS AOD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研究近17 a新疆AOD的年均值变化,并提取14个AOD高值区,以分析其逐年线性变化趋势,最后得到近17 a新疆AO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MO⁃ DIS AOD与CAOPNET AOD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6381,符合期望误差(Expect⁃ed error,EE)的数据占65%,MODIS AOD产品与CAOPNET AOD数据对比表明,MODIS AOD产品在新疆反演精度较高。(2)20032019年新疆AOD分布地域差异明显,南疆地区均值明显高于北疆地区。第一高值区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其边缘地带年均值超过0.6,第二高值区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年均值超过0.3。20032019年,新疆除石河子和乌昌地区AOD呈现显著上升以外,大部分地区AOD年变化趋势不明显。(3)20032019年新疆四季AOD差异非常显著,总体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南疆地区四季AOD均值变化比北疆地区大。(4)新疆AOD月均值范围为0.11~0.51,整体呈14月逐月增加,512月逐月下降的单峰型变化特征,4月AOD月均值达到峰值,12月AOD月均值最小。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大气环境治理和未来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小行星 (2572) Annschnell 测光数据分 析——相接双小行星模型参数测定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5-04-02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太阳系小行星的密度/质量是理解其起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参数。小行星密度的测量一 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双小行星系统正好提供了测量小天体密度的机会。相接双小行星是 一种同步双小行星,其轨道半长轴等于两个小行星(假设为椭球形)的最大半长轴之和。在云 南-香港宽视场巡天观测数据中发现,小行星 (2572) Annschnell 的光变曲线展现出典型的相接 双小行星光度特征。为此,构建了一套相接双小行星光变曲线反演程序,通过计算得到 (2572) Annschnell 的两个天体的密度(约为 3.15 g/cm3),结果与 CV 或 CK 陨石的密度接近,证实 该小行星系统应是 C 族小行星成员。从归一化转动角速度 (Ω = 0.34) 和无量纲系统角动量 (H = 0.48) 推断,该相接双小行星可能由单个小行星经转动裂变形成。

  • 利用光变曲线估计猎鹰九号火箭末级的旋转状态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0-07-21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光度观测是地基观测空间目标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利用空间目标的光度信息能够估计空间目标的相关特征信息。为了更好地了解空间目标旋转状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猎鹰九号火箭末级作为研究对象,由其光变信息研究旋转状态。首先利用云南天文台1.2米光学望远镜获取猎鹰九号火箭末级的光度数据,再对目标星等进行斜距归一化,得到目标光变信息并分析目标星等随时间变化的光变曲线,估计其大致的旋转周期,再由相位离散最小化方法计算出会合周期。根据太阳、目标和测站之间的位置关系、惯性主轴指向、旋转轴指向、初始相位等因素,采用姿态旋转矩阵来计算理论星等,利用最小二乘原则确定惯性主轴方向及初相角度、旋转轴指向。最后给出了猎鹰九号火箭末级的旋转周期,会合周期以及旋转轴指向等参数,为后续开展其他空间目标光度信息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