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noErrors.js
  • 云南德宏傣族植物景观及应用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传统村落的植物景观,反应了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植物认知和应用经验,兼具地域自然性与文化性,从而对村落生态环境建设及民族植物的可持续性利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研究对云南省德宏州大盈江、瑞丽江流域的19个傣族传统村落进行植物景观及应用调查。结果表明:德宏傣族传统村落植物景观水平分布为寨外(山林绿块+农田绿块+护堤绿带)——寨边(防护绿环+高山榕绿块)——寨内(绿点+绿线)的格局;垂直分布有5个景观层次;村寨内常见植物共181种,73科;村寨内植物多为人工栽培,具较强实用性,主要应用功能集中在食用、药用、观赏、防护隔离、香薰调味等方面;傣寨植物人文景观具宗教色彩。建议加强植物水平分布的空间联系,建立稳定的绿地系统格局;保持植物垂直景观层次,推广植物的建造功能应用;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形成产业优势;传承优秀的植物文化景观。最终,推广植物在村落建设中的传统应用经验,促进民族村落与植物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该研究成果对德宏傣族人居环境建设与民族植物学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关中地区的聚落发展与文化传承共生协调评价及交互作用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9-0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传统村落具有乡村聚落和活态遗产的特殊属性。以关中地区14座典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共生视角出发,构建传统村落的聚落发展与文化传承共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采用K-modes聚类分析对传统村落进行类型划分,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聚落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案例村落的聚落发展与文化传承总体共生水平为“初级”,其中聚落发展与文化传承均处于较低水平,但文化传承的非均衡性更高。(2)人口活力不足、经济发展滞后是阻碍传统村落聚落发展的关键因素,物质空间保存度低、传统文化活化利用不足严重阻滞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3)案例村落一半以上是均衡共生型,其次是内化提升型,文旅主导型较少。(4)传统村落的聚落发展与文化传承对彼此有正向激励作用和反向抑制作用,其中正向激励作用更大。研究结果为传统村落的聚落发展与文化传承共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

  • “新上山下乡运动”与遗产村落保护及复兴——徽州西溪南村实践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7-1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经历了30多年快速的城镇化之后,乡村开始大面积凋敝,承载灿烂农业文明的乡村遗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一波不可阻挡的逆城镇化暗流正在涌动,一场“新上山下乡运动”正在袭来,对遗产村落保护来说,这既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也可能是历史性的大灾难。消极保护的思想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并已经证明注定失败。积极面对挑战,尽快探索新时代的遗产村落保护途径和方法,刻不容缓。面对复杂的乡村社会和经济条件,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并获得解决之策。文章表达了关于“新上山下乡运动”的观点,提出了此背景下的遗产村落保护和复兴的基本工作框架,并以徽州西溪南村为例,总结了近3年实践中的一些有益的经验,为中国正在和即将面临的大量遗产村落的保护和复兴工作,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