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noErrors.js
  • 穴位贴敷在周围型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0-21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改善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穴位贴敷干预。观察患者患肢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肢体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肢小腿周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能改善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具有临床安全性。

  • 形成患者口服利伐沙班服药信念现状的混合研究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0-21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的服药信念,为提高抗凝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认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使用特异性药物信念问卷调查表(BMQ-Specific),对144名口服利伐沙班抗凝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问卷测评,对其中25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 口服利伐沙班抗凝必要性维度得分为(15.143.92)分,顾虑性维度得分(12.603.12)分,服药信念得分(2.545.09)分。通过访谈资料构建出4个主要的主题:抗凝疗效的体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不足、坚持用药的顾虑、医护宣教缺乏连续性。结论 患者认为服用抗凝药物是必要的,但同时对抗凝药物可能发生的出血等不良反应存在疑问,且希望能尽快停药。医护人员应及时识别患者的不良认知,加强用药教育,提高抗凝质量。

  • 下肢不同部位深静脉血栓抗凝疗程的研究新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1-06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已有广泛研究,但疾病的个性化最优管理甚少。本文从下肢不同部位系统探讨了该疾病的血栓抗凝时间,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目前小腿肌间静脉、小腿轴静脉、股腘静脉以及髂股静脉等不同部位抗凝疗程的循证建议。本文认为在下肢不同部位的深静脉血管中,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DVT)发生率高,而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PDVT)并发肺栓塞(PE)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概率更大。DDVT抗凝推荐采用短期抗凝(2~6周),延长抗凝疗程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相反还会增加出血风险;PDVT及混合型LEDVT应采用中长期抗凝(≥3个月),特别是未达到介入治疗指征的股腘深静脉血栓形成(FDVT)。无限期的抗凝治疗仅是延迟血栓栓塞的复发,并没有真正降低血栓复发风险。本文可为深入了解 LEDVT 和优化其抗凝疗程,以及为 LEDVT 的个性化抗凝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