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植被碳源/汇空间格局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 2000 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资料、气象数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等,结合 修正的 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Heterotrophic respira⁃ tion,RH)估算了 2001—2019 年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rm productivity,NEP),分析了植 被碳源/汇空间分布变化,探讨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植被碳源/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 2000 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下游退化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植被碳汇 区域呈现扩大的趋势。2001—2019 年 NEP 以 0.541 g C•m-2•a-1 的速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夏季增 加速率最大,为 0.406 g C•m-2•a-1,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大西海子水库北部、英苏、博孜库勒湿地、喀 尔达依湿地以及台特玛湖。碳汇面积从 2001 年的 71 km2 增加至 2019 年的 355 km2,增加了 4 倍。(2)在季节变化上,夏季碳汇面积为 109 km2,在四季中占比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无明显碳汇面 积。(3)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碳汇面积变化次序为:草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建设用 地。此外,林地和草地年平均变化率最高,分别为 2.69 km2•a-1 和 3.57 km2•a-1。生态输水量与碳汇 面积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碳汇面积变化存在约 1 a 的滞后效应。

  • 饲粮中燕麦干草含量对绵羊瘤胃液pH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饲粮燕麦干草含量对绵羊瘤胃液pH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9只体况和体重[(70.32±2.14) kg]相近、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德国美利奴与蒙古羊杂种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各组分别采用全株玉米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混合组)、燕麦干草3种粗饲料。饲粮精粗比34.50∶65.50。进行3期饲养试验,每期20 d,15 d预试期,5 d采样期。采集饲喂前(0 h)和饲喂后1、3、5和7 h的瘤胃液,测定pH,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微生物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全株玉米青贮组的瘤胃液pH在1、5 h均显著低于燕麦干草组(P<0.05),3 h极显著低于混合组(P<0.01);2)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瘤胃液真菌的相对含量在0 h均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燕麦干草组在5 h真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3)混合组原虫的相对含量在1、5 h显著低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4)饲喂后5 h,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的纤维分解菌相对含量均较高,其中燕麦干草组黄色瘤胃球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综上所述,在精粗比为34.50∶65.50的饲粮中采用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的粗饲料,有利于维持绵羊瘤胃内环境的稳态及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为优势菌。

  • 表面塑性变形对高Nb-TiAl合金扩散连接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采用高能喷丸方法在高Nb-TiAl 合金表面引入塑性变形, 研究其对高Nb-TiAl 合金扩散连接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丸处理后待连接表面产生厚度约150 μm的变形影响区。表面变形区在扩散连接过程中未发生显著再结晶, 但是后续热处理后连接界面处发生强烈再结晶, γ相占据了原始平直界面。室温剪切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 表面塑性变形可有效降低高Nb-TiAl合金的扩散连接温度, 连接接头的剪切强度最高达到420 MPa。

  • 远程天文台电源集成控制与监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7-0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随着多波段时域天文学的快速发展,远程天文台逐渐显露出优势,成为时域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然而,国内还没有自主、成熟、稳定的系统可以应用到远程天文台的建设当中,为此中国虚拟天文台提出并设计了一套硬件集成系统以便于集成控制和扩展移植。电源模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电源的集成控制将极大提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本文设计了一个闭环的电源集成控制模块,通过嵌入式技术实现了天文台各设备电源的集成控制、平顶的开关控制以及各个设备状态的监测,并提供多种控制模式。通过发送随机网络指令对该模块进行了24小时的连续测试,并测试了网络中断情况下短消息的控制。通过发送与监测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全天空地基云图分类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11-01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全天相机拍摄的全天空地基云图能够实时反应当地的云量信息,而云量是天文选 址时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云量检测工作前对全天空地基云图根据图像质量,应用背景等因素进行自动化分类,实现鲁棒性高、适应性强的自动化分类算法,将减少图像分类 程中的人工成本,为天文选址提供重要帮助。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的全天空地基云图自动化分类方法,采用雪龙号科考船搭载的全天相机数据进行了分类模型训练,并使用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全天相机数据进行了验证,均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并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迁移性。

  • 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核心功能需求调查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7-3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已成为支撑天文学观测、研究、教学的重要技术和资源平台。随着多信使天文学和时域天文学时代的到来,虚拟天文台也需要升级自身的核心能力,以给天文工作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技术支撑。为此,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结合天文学的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梳理了一份核心技术需求清单,并以问卷的形式针对领域内专家和用户开展了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中国虚拟天文台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努力方向和目标,计划采用平台化的开发模式,并开放第三方开发接口,以吸引更多感兴趣的开发者基于虚拟天文台资源做出实用的工具,更好地实现资源与技术向服务的快速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