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TG 和VI 生产力模型在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多时间尺度的适用性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估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对探索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流动和存储至关重要, 并有助于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遥感GPP 模型是区域和全球尺度上模拟GPP 的重 要工具。为摸清TG 和VI 这两种遥感GPP 模型在中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森林的适用性以及 不同模型参数标定方法的模拟效果,该研究基于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 数据,从全年和季 节两种尺度利用通量塔实测GPP 对TG 和VI 模型的敏感参数进行标定,分别对中亚热带次 生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的GPP 进行模拟,并对比分析TG 和VI 模型在这两种生态系统 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经过参数标定后,模型的模拟精度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分季 节标定的情况下,模拟精度明显优于全年标定的结果。(2)TG 和VI 模型的输入参数与两 种生态系统实测GPP 的相关性较高(R2 >0.70,P<0.001)。(3)TG 模型的GPP 模拟值与实 测GPP 的相关性高于VI 模型,并且TG 模型在次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模拟误差最小 (RE<2%)。综上认为,两种模型皆具备在中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森林应用的潜力,且TG 模型的模拟效果优于VI 模型。

  • 桂北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植物叶片含水率高光谱反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叶片水分状况是反映植被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构建高普适性的植物叶片含水率高光谱反演模型对准确评价岩溶和非岩溶植被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西南典型区域内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共 17 种植物 694 个样品为研究对象,同步测量叶片含水率和反射光谱,采用单波段、差值型、比值型、归一化型等四类光谱指数模型,对反射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进行全波段搜索分析。结果表明:光谱指数 D 2048 -D 1733 的建模与验证结果均最好,为岩溶植物叶 片 含 水 率 的 最 佳 估 计 光 谱 指 数 ; 对 于 非 岩 溶 植 物 , 光 谱 指 数 D 2356 /D 1885 和(D 2356 -D 1885 )/(D 2356 +D 1885 )建模与验证结果均相差很小,均可作为叶片含水率最佳估计模型;该研究结果还表明叶片绒毛对岩溶植物叶片含水率反演光谱指数构建影响不大。总体上,新构建的最优光谱指数对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植物叶片含水率的拟合效果优于传统指数,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可为精准评估桂北地区植被水分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 桂北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桉树不同林龄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响应特征,采用时空互代法,选择广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1~5 a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在不同土层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土层中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均随土层加深而趋于降低,且各土层间差异显著。(2)细菌、放线菌数量随季节的大小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真菌的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酶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活性较高,春、冬季活性较低。(3)细菌、真菌、脲酶、过氧化氢酶随林龄增大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放线菌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而蔗糖酶、酸性磷酸酶随林龄的增大趋于增大。(4)林地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与四种土壤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共同影响土壤的质量。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季节响应特征差异较大,总体在冬季最低,主要与气温、水分条件、凋落物养分的归还等影响有关。不同季节、土层、林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