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noErrors.js
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波纹夹芯梁在爆炸冲击复合加载下的动态力学行为数值模拟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应用数值方法和一种最新研发的用于模拟带壳装药爆炸中产生的复合加载的复合型子弹,研究复合加载工况下 Weldox 460E钢制成的经典轻型抗爆结构---波纹夹芯三明治梁的动态力学行为。研究使用的有限元模型设置与已发表的实验及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得到验证。通过对比复合型子弹和平头破片模拟弹(FSP)加载时的弹道极限差异,发现复合型子弹加载工况下波纹夹芯梁的弹道极限比单一破片模拟弹加载时高,并探究了其弹道极限的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参数化讨论,研究了加载时间间隔对于靶体弹道极限、靶体后面板跨中位移、针对FSP的靶体吸能量等防护关键指标的影响,并总结出加载时间间隔不同导致的各项防护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机理,为复合型载荷下波纹夹芯三明治梁作为防护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 不同产地苦楝苗期生长节律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苦楝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做好苦楝种源选择和良种选育工作, 该文对不同产地苦楝实生苗生长性状和各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苦楝苗期生 长规律。研究以15 个产地的1 年生实生苗为试材,对苗高、地径、复叶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生长性 状进行了观测分析,并用Logistics 方程对生长节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苦楝苗高、 地径生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及复叶相关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性水平;(2)苗高 和地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S 型生长规律,且均存在2 次生长高峰,与苗高生长高峰出现时间相 比,地径生长高峰出现时间较晚;(3)Logistic 拟合方程的R2 为0.976~0.994,均达到极显著相关 水平,说明可以用Logistic 方程来拟合苦楝的生长节律;(4)地径速生期持续时间总体上较苗高速 生期持续时间长20~30 d,北方产地苗高和地径进入速生期和结束速生期的时间均早于南方产地, 速生期苗高和地径累积生长量均超过总生长量的60%;(5)各生长指标均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苗高、 根生物量及复叶面积与经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他指标与经度呈负相关关系。综上结果表明,苦楝为 全期生长型树种,各生长性状在产地间达显著差异水平,生长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以纬度控制 为主。

  • 辽东栎幼苗生长对种子大小和子叶去除处理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在温室内盆播条件下,设置不去除子叶(对照)、去除1/4子叶、1/2子叶和3/4子叶4个处理,研究了种子大小和子叶去除处理对辽东栎幼苗生长及其形态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种子幼苗株高、基茎、叶片数、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和根冠比在所有处理均大于小种子幼苗,除株高外,上述其他参数在轻度子叶去除处理的不同大小种子幼苗间均差异显著(P<0.05),前者总干质量在中度子叶去除处理与后者也差异显著(P<0.05)。大种子幼苗比叶面积和比根长在各处理均大于小种子幼苗,比枝长则相反。随着子叶去除强度增大,大、小种子幼苗株高、基茎、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总干质量等均呈减小趋势,株高、基径、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在重度子叶去除处理均显著小于对照和轻度子叶去除处理;小种子幼苗对子叶损失反应更为敏感,其株高、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总干质量在中度子叶去除处理也显著小于对照(P<0.05);小种子幼苗根冠比随子叶去除强度增大而增大,在中度和重度子叶去除处理显著大于对照和轻度子叶去除处理(P<0.05)。随着子叶去除强度增大,大小种子幼苗的比叶面积和比根长均逐渐增大,但大种子幼苗比枝长持续减小,小种子幼苗比枝长在轻度子叶去除处理最大。

  • 种子特征和播种深度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在玻璃温室内的遮阴环境下,采用盆播方法研究了辽东栎种子特征(大小和种皮)和播种深度(0、3、6 和 10 cm)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大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值和萌发指数在所有播种深度均高于小种子,其中非去皮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和萌发指数在 0 cm 播种深度的不同大小种子间差异显著,去皮种子所有萌发参数在 6和 10 cm 播种深度的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著;去皮可促进大种子萌发,但抑制小种子萌发;不同大小种子所有萌发参数均在 0 cm 播种深度最大,在 10 cm 播种深度最小。不论有无种皮,大种子萌发幼苗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和根冠比在所有播种深度均大于小种子萌发幼苗;去皮种子萌发幼苗的株高、基茎、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总干质量在所有播种深度均不同程度地小于非去皮种子萌发幼苗,但前者根冠比在 0、3 和 6 cm 播种深度大于后者;随着播种深度增大,幼苗株高、叶片数、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和根冠比等生长参数均呈减小趋势,但基茎随播种深度增大而增大

  • 典型无序结构芯体夹层梁的振动特性试验分析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通过悬臂梁模态试验研究了典型无序芯体(纤维毡,闭孔泡沫铝以及开孔泡沫铝)夹层结构的振动特性,并与夹层结构所对应等质量钢板进行振动特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序芯体夹层结构相较于对应等质量钢板均有着更高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质量钢梁任一横截面上各点具有相同振动特性,而夹层结构任一横截面上各点振动特性受芯体结构影响较大。

  • 浅埋炸药爆炸动力学研究进展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浅埋炸药爆炸是现代装甲车辆及其乘员的主要威胁。分析和探究浅埋炸药爆炸的作用机 理及其影响因素是提升装甲车辆地雷生存能力、保障乘员安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综述了目 前国内外学者在浅埋炸药爆炸动力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浅埋爆炸动力学的研究方 法。进而梳理了浅埋爆炸毁伤机理及其载荷传递规律。 最后,针对本领域中相关研究工作给出了几 点建议。

  • Na2SO4和Na2CO3胁迫下苦楝幼苗的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索苦楝应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和为苦楝在盐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以一年生苦楝(Melia azedarach)实生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中性盐Na2SO4和碱性盐Na2CO3 3个盐浓度(200、400和600 mmol·L-1)处理40 d,研究苦楝的抗盐碱水平及在不同程度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苦楝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增长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碱性盐胁迫条件下降程度更大,盐胁迫提高苦楝的根冠比。处理10 d时,苦楝幼苗的所有光合指标随中性盐和碱性盐浓度的提高呈相似的下降特征,碱性盐胁迫条件下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且随处理时间的增加,中性盐和碱性盐处理下苦楝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苦楝的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200 mmol·L-1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400和600 mmol·L-1盐碱胁迫均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600 mmol·L-1碱性盐胁迫条件下,苦楝叶片相对电导率和饱和水分亏缺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同等浓度下,碱性盐胁迫的苦楝叶片相对电导率和饱和水分亏缺显著高于中性盐胁迫处理。由此可见,苦楝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碱性盐比中性盐对苦楝幼苗的影响更大。

  • 多胞管增强泡沫铝复合结构的压缩和吸能性能研究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2-11-01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针对泡沫铝强度较低、吸能性能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增强办法:将金属多胞管填充至泡沫铝中,并用环氧胶固定,制备出新型多胞管增强泡沫铝复合结构(MTRF)。通过实验和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研究了该类复合结构的压缩和吸能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泡沫铝相比,多胞管增强泡沫铝复合结构的抗压强度和单位质量吸能性能分别提升了500%和700%,显示了MTRF结构优越的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性能。同时,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数值研究了MTRF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泡沫铝为多胞管提供了强的侧向支撑,抑制了其在压缩载荷作用下横向变形,使得变形模式由低阶变形模式向高阶的变形模式转变,即表现为塑性铰数目增多,使得MTRF结构承载和吸能性能显著提高。

  • 构建山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模式,助力我国山区高质量发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山地灾害易发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的空间范围高度重叠,长期以来形成的减灾与发展间的疏 离和脱节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制约2035 年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障碍。文章在系统梳理山 区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基础之上,基于人地协调论思想创新发展易灾山区的“灾—地—人” 绿色协同理论,提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主 要协同路径和关键协同技术;系统介绍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莫镇热水河小流域综合减灾与产业 发展协同示范区建设成果;讨论了在全国山区推广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 径。成果可用于指导我国广大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也有助于提高山区的统 筹与治理能力,支撑山区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