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PM2.5的水溶性离子组分及其来源,2023年在城市中部布置采样点,通过膜采样的方式采集样品164个,按照相关测试标准测定PM2.5的质量浓度及各水溶性离子组分浓度,并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1)采暖期PM2.5质量浓度及各离子组分浓度均大于非采暖期。(2)采暖期的离子总浓度是非采暖期的15.7倍,采(非)暖期离子总浓度分别占PM2.5浓度的73.84%和26.26%,阴阳离子的比值(AE/CE)分别为0.914和0.600,说明PM2.5化学性质呈碱性。(3)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的年均值分别为0.43±0.30和0.15±0.13,说明采暖期气态前体物SO2和NO2在外部气象条件影响下二次转化的几率较大;NH+4 在采暖期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在非采暖期则以NH4NO3的形式存在。(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采暖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于二次污染、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其次为矿物粉尘和燃煤污染,累计贡献率达80.24%;非采暖期主要来源为扬尘和工业生产,其次为二次污染,最后为燃煤产生的污染,累计贡献率为86.34%。可以看出,不同时期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1-12
摘要: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中的碳组分的浓度、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3年7月3日—2023年12月31日在市区按照监测规范采集PM2.5样品,并按照实验规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PM2.5的平均浓度为20.1±8.1 µg·m-3,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2±1.0 µg·m-3和0.6±0.2 µg·m-3,数值上呈现出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的趋势。(2)各时段OC和EC均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表明OC和EC具有相似的来源。(3)通过估算,得到总碳气溶胶(TCA)浓度均值为7.52±3.66 µg·m-3,占PM2.5浓度比重约为16%;而二次有机碳SOC浓度为2.11±1.43 µg·m-3,且SOC/OC比值为47.47%±12.69%,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中二次有机碳(SOC)占OC的比重接近50%,(4)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PM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综合来看,采暖期大气环境污染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