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HTML-CSS/config.js
  • 基于遥感数据对毛乌素沙地腹部旱情等级的景观变化特征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目前遥感监测土壤含水率的方法较多,本次研究选取了稳定性较好、应用较为广泛且所需气象资料少的三种监测方法——SWEPDI指数法、能量指数法与TVDI指数法。以2016年4月和9月两期中高分辨Landsat8数据为数据源,分别将SWEPDI光谱法、能量指数法与TVDI指数法按不同时间、不同土层深度与对应时间的土壤含水率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并进行各模型之间的比较,选择出更加适当的模型。同时利用景观指数在斑块类型上分析2时相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VDI法效果明显优于SWEPDI光谱法和能量指数法,同时该方法还解决了其他方法不能连续监测土壤含水量的问题,适用于各种植被覆盖条件下以及各种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反演。此外,选用6个景观指数分析了2016年4月与9月不同旱情等级干旱等级的景观格局变化,发现4月份PLAND指数达到了58.76%,而9月份轻旱等级的PLAND指数达到了44.16%,都占据优势地位,其中LPI 、AREA_CV 、AI指数的值也都达到了最大,其旱情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1961—2020年鄂尔多斯气象干旱趋势

    提交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鄂尔多斯由于干旱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研究鄂尔多斯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对抗旱减 灾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本文采用1961—2020 年鄂尔多斯85 个格点的逐月降水数据,利用游程理论分析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数(Precipitation Anomaly Percentage,Pa)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并进一步采用反距离插值等方法分析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Pa 指数对鄂尔多斯干旱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2)干旱年际变化频率高,夏旱发生频率最高,为16.7%,冬旱发生频率最低,为13.3%,其中,干旱发生率随干旱等级升高而逐渐降低。(3)鄂尔多斯西部比东部更易发生严重干旱,不受旱灾影响的概率逐渐由42%增大为75%。(4)春夏两季的干旱情况对整年的干旱情况影响最大,秋冬两季的干旱形势有所好转,并且冬季好转更明显。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河套灌区林草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5-3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20002019年的林草植被覆盖度数据分析了河套灌区近20 a的林草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各驱动因子对林草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0 a河套灌区林草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减少量为966.15 km2,林草植被覆盖度等级整体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林草植被覆盖度为28.3%,空间尺度上,河套灌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变化特征;(2)近20 a低林草植被覆盖度、中林草植被覆盖度等重心主要位于永济灌域东北侧和义长灌域西南侧,各级林草植被覆盖重心表现为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并均呈现出向西南方向迁移的态势,各时段迁移距离介于0.71~15.46 km;(3)距水域距离、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是影响区域内林草植被覆盖度的主导环境因子,且解释力分别为0.427、0.439、0.318、0.368;距水域距离、地下水埋深、年平均降水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普遍较高,区域含水量的大小是影响河套灌区林草地生长状况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灌区自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鄂尔多斯干旱时空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2-16

    摘要: 干旱是鄂尔多斯市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频发的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导致草场植被退化。因此, 研究该地区干旱对科学防旱抗旱、沙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干旱严重程度指数(Drought Severity Index,DSI),探究干旱的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DSI空间分异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增加速率依次为:4.291 mm·a-1和0.004 a-1。(2)DSI年际变化整体也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变化速率为0.089。ET和NDVI呈现出西南低、东北高的空间格局,潜在蒸散发(PotentialEvapotranspiration,PET)呈 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而DSI呈现西部干旱东部湿润的分布特征。(3)DSI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气温、降水、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高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等5个因子影响,是鄂尔多斯干旱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多因子交互作用下,气温和 DEM、降水和 DEM、日照时数和 DEM、相对湿度与 DEM 共同驱动干旱,其中降水(0.156)∩DEM(0.248)对干旱发生的影响力最强,q达到0.389。该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生态环境保护和抗旱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