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豆间距对间作豌豆“氮阻遏”减缓效应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针对禾豆间作协同利用化学氮肥和豆科固氮潜力调控依据薄弱问题, 以河西走廊区主导间作模式玉米/豌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禾豆间作间距为15 cm、30 cm 和45 cm 空间结构对间作豌豆氮阻遏减缓效应的影响, 以期为禾豆间作种植模式优化空间结构、减缓氮阻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13和2014 两年研究结果表明, 与单作相比, 间作豌豆有效根瘤个数和根瘤重均有显著提高, 根瘤数提高幅度达0~500%, 其中间距为30 cm 时, 豌豆的根瘤数和瘤重达最大。以根瘤数和根瘤重计算的氮阻遏消减效应(Ca)均为正值, 施氮条件下, 玉米与豌豆间距为30 cm 处理的氮阻遏消减效应显著高于15 cm 和45 cm 间距处理,2013 年和2014 年以根瘤数计算的Ca 值分别达78.70%和161.21%, 说明间作相对于单作都具有减缓氮阻遏的作用。而在此期豌豆的营养竞争比率(CRpm)大于1, 豌豆相对于玉米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禾豆间作可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以间距为30 cm 的间作处理最高, 2013 年和2014 年两年平均较间距为15 cm 和45 cm空间结构的间作模式分别提高21.90%和21.88%。说明优化空间结构可有效增加间作豌豆的结瘤数和瘤重, 增强氮阻遏减缓效应, 调控禾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