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珍稀濒危物种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在气候变化下的适应特征,对内蒙古、宁夏、甘肃沙砾质生境的天然蒙古沙冬青功能性状进 行测定分析,基于自适应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 cPDSI),探讨研究样地干旱状况、蒙古沙冬青功能性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特征。结果表 明:(1)蒙古沙冬青种内变异系数为7.06%~39.54%,叶形态及其结构组成变异程度较大。 (2)研究区域趋于湿润化,蒙古沙冬青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叶柄长度、叶柄干重、叶柄 鲜重、蒸腾速率显著性减小(P<0.05),叶鲜重、叶长、叶形指数、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性增 大(P<0.05)。(3)蒙古沙冬青叶片功能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显著,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土壤 砂粒含量、年均风速、土壤粘粒含量、年均潜在蒸散发量等。(4)蒙古沙冬青植物性状网 络(plant trait networks,PTNs)以整体松散、局部聚集的方式适应沙质地生境,而在砾质地 生境中以性状协同的方式生长。综上所述,蒙古沙冬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性状 特征及适应策略,其表现受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该研究为蒙古沙冬青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 了科学依据,并为制定其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了参考。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是乡村的根本,发展智慧农业是实现乡村振 兴的重要手段。南方丘陵山区是我国土地石漠化的集中分布区,农业基础条件劣势明显,是我国乡村振兴难 啃的“硬骨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南方丘陵山区如何实现信息化,如何走出一条合理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 道路,如何以农业发展带动农村和美、农民富裕,是当下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立足南方丘陵山区人 口、耕地、地形地貌等基本现状,深入剖析限制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痛点,围绕智慧农业的智能感知、 智能通信、智能决策、智能作业全流程环节,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发展智慧农 业的思路和步骤,形成一套助力南方乡村振兴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并以贵州省水城区为例进行示范,以期 全面展开推广。最后,围绕南方丘陵山区发展智慧农业的短板和挑战,提出4点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