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与机制构建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2-1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态价值理论,即充分体现与增加生态价值是破解我国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途径。生态价值大体可归纳体现在矿产资源生态要素、清洁空气水土等环境要素以及生态系统3个方面,但目前分别面临产权界定不清、交易计价模式不完善、生态修复动力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牢固树立生态价值理念,根据生态环境资源类型,遵循“界定产权、科学计价、更好地实现与增加生态价值”的总体思路,通过完善矿产资源权能结构、健全生态价值市场体系、实行生态修复等有针对性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实现生态价值,促进绿色发展。

  • 非对称荷载下内撑式基坑支护结构参数分析及设计优化探讨

    分类: 力学 >> 固体力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非对称荷载作用下,内撑式基坑会向荷载小侧整体偏移,这将不利于基坑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优化。本研究以某偏压综合管廊基坑为例,通过有限元软件PLAXIS 2D对该基坑进行了仿真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对该基坑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支护结构长度、等效厚度和弹性模量对支护结构变形和基坑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侧支护结构均按偏压侧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增大某侧支护结构长度,会使该侧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增大,分别增大两侧支护结构等效厚度、弹性模量,均可以减小该侧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和非偏压侧支护结构顶部逆向位移。基于参数分析,提出一种针对非对称荷载基坑的简单有效、经济可行的优化思路,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优化效果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该优化思路的可行性。

  • 新媒体语境下文物摄影的特性分析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新媒体及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物影像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及传播渠道,也为文物摄影工作带来诸多挑战:面对新的媒介展示需求,以及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利用摄影术拍摄优异的、符合展示需求的文物影像,展现出文物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是现今文物摄影的难题之一。本文从新媒体的呈现方式、文物特点等角度出发,总结文物影像的种类,剖析文物摄影的特性,从而为文物的拍摄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更好地记录与传达文物之美。

  • PAM-PDA-PEG改性气凝胶的光热转换性能研究

    分类: 能源科学 >> 能源(综合) 提交时间: 2022-10-26 合作期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摘要: 气凝胶具有高孔隙率和低热导率,能够吸收太阳光并转换为热能加热液态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驱动水蒸 发领域,可以实现高效的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为了提高气凝胶的水蒸发速率,选择吸水性好的聚丙烯酰胺(PAM)为基 底,聚多巴胺(PDA)为亲水改性材料,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PAM-PDA-PEG(PG-PAM)改性气 凝胶。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水接触角和拉曼 光谱(Raman)对改性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光学性质、亲水性及水状态进行了表征。还利用模拟蒸发系统测试了 PAM-PDA-PEG的光热转换性能。结果表明,纯PAM的光热转换性能较弱,但经过改性后的PAM-PDA-PEG气凝胶不仅 具有良好的吸光性和亲水性,还蕴含大量的中间水,可以有效地降低蒸发所需要的能量。经过测试,PAM-PDA-PEG在 1 kWm-2的光强下蒸发速率达到2.40 kgm-2h-1,是纯PAM 的5倍。此外,脱盐和染料去除实验证明了PAM-PDAPEG 实际应用能力。

  • LHAASO-WCDA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3-10

    摘要: 针对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水基切伦科夫探测阵列测距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波测距技术的测距系统,并完成软硬件设计。该系统的下位机以LVCN318和PLC为核心,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上位机部分基于OPC技术,实现上位机与PLC的通信以及数据的显示与存储。基于该系统分别进行了障碍物测距与液位测量实验,实验研究表明,液位测量与障碍物距离测量的误差皆小于11mm,在LVCN318的误差范围内,为水基切伦科夫探测阵列测距系统的设计与研制奠定了基础。

  • 低蛋白质饲粮添加谷氨酸对育肥猪蛋白质利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谷氨酸(Glu)对育肥猪蛋白质利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1为氮平衡试验,选取6头体重为(54.2±1.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采用3×3有重复拉丁方设计,分为3期,每期7 d。设计3种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的饲粮,分别为14.0% CP(对照组)、12.5% CP+Glu和11.0% CP+Glu。试验2为饲养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取30头体重为(57.4±0.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饲粮同试验1。2个试验的试验期均为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u可显著降低育肥猪的总氮摄入量、尿氮和总氮排放量(P0.05),但可显著降低粗蛋白质摄入量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日增重(P<0.05)。3)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u可显著降低育肥猪的血浆葡萄糖、尿素氮和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4)11.0% CP+Glu组育肥猪的空肠黏膜葡萄糖和丙酮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 CP+Glu和12.5% CP+Glu组空肠黏膜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u可降低育肥猪的尿氮和总氮排放量,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对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

  • 基于PSD的静电悬浮位置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13

    摘要: 建立了基于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静电悬浮三维位置信息测量与控制系统,分析了PSD的结构与静电悬浮位置测量与控制原理。系统采用单片机STC12C5A60S2处理PSD输出信号,得出悬浮样品位置信息与PSD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对测量的位置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及悬浮样品位置控制。利用锆材料进行悬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测量系统能实现样品位置信息的非接触测量与稳定悬浮,具有测量数据可靠,运行稳定等优点,为材料悬浮加热和深过冷研究奠定了基础。

  • 闽江河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植物-土壤系统硫含量变化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3-14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2015年7月,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被空间扩展过程中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湿地表层土壤的TS含量表现为交错带湿地 > 短叶茳芏湿地 > 芦苇湿地,其差异主要与两种植被的空间扩展改变了交错带湿地土壤的质地及有机质等参数,进而对硫的迁移及转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有关;交错带不同植被的根系分布及其对土壤硫养分的竞争导致土壤TS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变异性均较芦苇或短叶茳芏纯群落发生较大改变,其土壤的TS含量受芦苇根系分布的影响更为明显,含量和储量均在深层土壤中较高。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改变了两种植被的株高、密度及生物量分配格局,尽管二者在交错带中的地下生物量分配比均高于纯群落,但芦苇地下空间占据能力要高于短叶茳芏。研究发现,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是双向过程,二者在空间扩展中通过不同的硫养分吸收、累积与分配策略适应竞争环境,即交错带湿地中的芦苇通过增加根部对硫养分的累积能力来保持其竞争力,而短叶茳芏则通过拓展地上空间及提高地上器官的硫养分累积能力来抗衡芦苇的空间扩展。

  • 静电悬浮无容器方法测量热膨胀系数的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3-10

    摘要: 传统接触测量的方法无法对高温范围的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测量,结合静电悬浮无容器技术和图像测量方法, 通过半导体激光器加热悬浮的样品,在加热的过程中利用CCD采集悬浮样品的图像,采用方向梯度算法提取图像中样品的边缘, 并利用球谐函数拟合样品的体积,计算得到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采用纯锆的金属材料样品进行实验,在 750-1800℃的温度范围内,测量得到固态样品锆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表达式,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精度。

  • 静电悬浮条件下的材料典型热物理性质测量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3-10

    摘要: 随着材料研究逐渐深入,材料制备和材料分析的方法越来越重要,然而,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 由于一些材料熔点高、难熔化,同时,传统手段无法避免容器壁的污染,或者无法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试验避免气体的污染, 或者由于实验性质原因只能测量特定的材料;这些方法很难测量材料在高温下过热过冷阶段的热物理性质。本文系统介绍了 静电悬浮技术这种新型的实现深过冷的方式,达到对材料热物理性质进行测量的目的。静电悬浮技术使样品在两极板间悬浮, 在悬浮的状态下采用激光对样品进行加热,使材料达到高温熔化,同时进行热物性的测量。本文对比了几种实现测量典型热 物理性质的方法,了解静电悬浮的优势,以及详细地介绍了静电悬浮技术对材料的熔体密度、热膨胀系数、表面张力和粘度 系数以及比热的测量。

  • 茎花山柚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特色植物茎花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 var. longistaminea)叶中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层析(CC)、薄层色谱(TLC)、葡聚糖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茎花山柚叶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ESI-MS)数据,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吲哚-3-甲酸(2),(24R)-环菠萝蜜烷-3β,24,25-三萜(3),(24R,S)-3β-24,31-环氧-24-甲基环烷(4),1-O-亚麻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sn-丙三醇(5),长烷基链甘油单酯(6),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钩吻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钩吻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56日龄生长猪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钩吻醇提物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50、25 mg/kg钩吻醇提物的试验饲粮,钩吻酸提物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 mg/kg钩吻酸提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9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钩吻提取物对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以添加100 mg/kg钩吻醇提物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 mg/kg钩吻醇提物显著增加了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投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饲粮添加钩吻提取物使空肠组织微绒毛更加均匀、整齐、致密,相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桥粒等结构均结构清晰、完整;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0、100 mg/kg钩吻醇提物显著降低了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盲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钩吻醇提物和钩吻酸提物均可改善生长猪肠道形态,调整盲肠菌群结果,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以100 mg/kg钩吻醇提物效果最佳。

  • 黄河口不同氮基质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盐分及氮输入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2014年4-11月,选择黄河入海口北部滨岸高潮滩的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负荷增强模拟试验(N0,无额外氮输入;N1,低氮输入;N2,中氮输入;N3,高氮输入),获取相应的不同氮基质种子(S0,S1,S2和S3),以研究其发芽率以及幼苗生长状况对不同盐分胁迫和氮浓度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氮负荷影响下碱蓬成熟种子中的氮含量整体表现为S2 > S0 > S1 > S3,中氮输入更利于种子中氮养分的累积。盐分和氮交互作用下4种氮基质种子的发芽率总体表现为S2 > S1 > S0 > S3(P > 0.05),S2在不同盐分胁迫下的发芽率最高,幼苗的生长状况也最好。随着盐分的增加,4种氮基质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状况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较低的盐分有助于其幼苗长度的增长,且随着氮输入量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可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盐分胁迫、氮浓度和种子类型作为单独因素出现时对碱蓬的发芽率、幼苗长度、鲜重和干重均产生显著影响,除幼苗长度受氮浓度和盐分胁迫交互作用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外(P < 0.05),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对诸生态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研究发现,不同氮输入处理不仅改变了原生环境碱蓬种子的氮含量,而且也使这些具备不同氮基质的种子对不同盐分胁迫与氮浓度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对策,中氮输入下的碱蓬种子(S2)无论在萌发率还是在幼苗生长状况上均优于其他氮基质的种子。未来,随着黄河口新生湿地氮养分供给的不断增加,当湿地氮养分达到中氮水平时,将更有利于碱蓬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当氮养分达到更高水平时,碱蓬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 适应scR脱硝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传热计算模型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电厂烟气经SCR脱硝后,产生粘度大、腐蚀性强的硫酸氢钱,造成空预器堵塞和腐蚀,影响机组运行。针对SCR脱硝后回转式空预器运行环境的改变,在已有传热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回转式空预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用于SCR脱硝后的空预器传热计算模型。考虑SCR脱硝后烟气成分变化以及温度对物性的影响,可准确计算得到SCR脱硝后回转式空预器内部温度场,为电厂配置SCR脱硝装置后回转式空预器的设计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对两分仓和SCR脱硝前后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实例计算以及和现场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传热计算模型适用面广、计算精度高。

  • 微重力燃烧实验火焰结构显示和全场温度测量的原理样机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13

    摘要: 用于空间燃烧实验的设备要求轻重量、小尺寸和多功能.将纹影法、彩虹纹影偏折法与差分干涉法相结合,研制了可用于火焰结构显示和全场温度测量的原理样机.该原理样机具有重量轻、尺寸小、模块化和多功能等特点.通过微重力落塔实验,检验了利用纹影法测量火焰结构的功能,同时在常重力条件下检验了利用彩虹纹影偏折法和差分干涉法测量火焰全场温度的功能.结果表明,火焰结构分辨率不低于1mm,火焰温度测量结果精确,相对误差小于2%.该原理样机将提升空间燃烧的观察方法,有助于未来空间燃烧实验的开展.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肝脏氨基酸代谢酶活性及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断奶仔猪肝脏氨基酸代谢酶活性及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8日龄、体重[(7.0±0.5) kg]相近、健康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54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3组[20% CP组(对照组)、17% CP组和14% CP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正试期的第10、25和45天,分别从每组挑选6头仔猪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试验第10天时,14%和17% CP组断奶仔猪的肝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 CP组的肝脏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第25天时,14% CP组的肝脏GOT和G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和17% CP组的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5天时,14% CP组的肝脏GPT和GS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试验第25天时,14% CP组断奶仔猪的肝脏可溶性载体6家族成员15(SLC6A15)和可溶性载体38家族成员2(SLC38A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和17% CP组的肝脏可溶性载体36家族成员1(SLC36A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5天时,14%和17% CP组的肝脏可溶性载体6家族成员20(SLC6A20)和SLC38A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 CP组的肝脏SLC6A1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CP水平降低3%和6%可以降低断奶仔猪肝脏氨基酸代谢酶的活性及转运载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肝脏氨基酸代谢酶活性及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断奶仔猪肝脏氨基酸代谢酶活性及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8日龄、体重[(7.0±0.5) kg]相近、健康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54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3组[20% CP组(对照组)、17% CP组和14% CP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正试期的第10、25和45天,分别从每组挑选6头仔猪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试验第10天时,14%和17% CP组断奶仔猪的肝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 CP组的肝脏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第25天时,14% CP组的肝脏GOT和G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和17% CP组的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5天时,14% CP组的肝脏GPT和GS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试验第25天时,14% CP组断奶仔猪的肝脏可溶性载体6家族成员15(SLC6A15)和可溶性载体38家族成员2(SLC38A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和17% CP组的肝脏可溶性载体36家族成员1(SLC36A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5天时,14%和17% CP组的肝脏可溶性载体6家族成员20(SLC6A20)和SLC38A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 CP组的肝脏SLC6A1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CP水平降低3%和6%可以降低断奶仔猪肝脏氨基酸代谢酶的活性及转运载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

  • 秸秆还田与旋耕对川中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机播质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明确川中丘陵地区紫土小麦-玉米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播玉米生产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与耕作方式, 改善土壤的瘠薄、黏性过大等问题, 提高耕层土壤的播种条件、播种质量, 达到作物高产的目的, 设置秸秆还田旋耕(RTS)、秸秆还田免耕(NTS)、秸秆不还田旋耕(RT)、秸秆不还田免耕(NT)4 个处理, 研究麦秸还田与旋耕对川中丘区紫色黏土物理性状及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秸秆不还田相比, 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拔节期0~10 cm 土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免耕处理0~10 cm 全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 显著降低出苗率、播种均匀度和幼苗整齐度等指标。与免耕相比, 旋耕处理降低了0~10 cm 土壤容重、含水量, 增加了毛管孔隙度, 出苗率提高9.9%, 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干重显著提高。麦秸还田条件下, 旋耕处理较免耕处理0~10cm 土壤容重降低2.0%~12.1%, 出苗率、播种均匀度、每穴苗数、幼苗整齐度显著提高, 其中出苗率增加17.9%。玉米出苗率与0~10 cm 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播种均匀度与幼苗整齐度均与0~10 cm 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可见, 麦秸还田下旋耕处理改善了土壤结构, 增加了土壤含水量, 更有利于川中丘陵地区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机播玉米质量和幼苗素质的提高。

  • 秸秆还田与旋耕对川中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机播质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明确川中丘陵地区紫土小麦-玉米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播玉米生产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与耕作方式, 改善土壤的瘠薄、黏性过大等问题, 提高耕层土壤的播种条件、播种质量, 达到作物高产的目的, 设置秸秆还田旋耕(RTS)、秸秆还田免耕(NTS)、秸秆不还田旋耕(RT)、秸秆不还田免耕(NT)4 个处理, 研究麦秸还田与旋耕对川中丘区紫色黏土物理性状及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秸秆不还田相比, 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拔节期0~10 cm 土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免耕处理0~10 cm 全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 显著降低出苗率、播种均匀度和幼苗整齐度等指标。与免耕相比, 旋耕处理降低了0~10 cm 土壤容重、含水量, 增加了毛管孔隙度, 出苗率提高9.9%, 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干重显著提高。麦秸还田条件下, 旋耕处理较免耕处理0~10cm 土壤容重降低2.0%~12.1%, 出苗率、播种均匀度、每穴苗数、幼苗整齐度显著提高, 其中出苗率增加17.9%。玉米出苗率与0~10 cm 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播种均匀度与幼苗整齐度均与0~10 cm 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可见, 麦秸还田下旋耕处理改善了土壤结构, 增加了土壤含水量, 更有利于川中丘陵地区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机播玉米质量和幼苗素质的提高。

  • 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黄河三角洲是全球最年轻的三角洲和新生陆地之一,也是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河-海-陆交互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地盐渍化、盐碱地数量大、分布广是该地区的主要特征之一。农业开发不仅涉及该地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河口湿地的保护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友好、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安全、陆-海统筹发展,还关乎该地区的乡村振兴。因此,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盐碱地上发展高质量农业面临重要挑战。文章依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黄河三角洲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生态系统工程技术支撑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给出该地区未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该研究对于我国盐碱地的高效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