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2
摘要: [目的/意义]图书馆在科学技术的促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然图书馆发展亦有自身发展规律和价值实现。研究图书馆发展演变规律,预测未来趋势,对于图书馆建设具体重大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从图书馆自身发展演变的时间顺序将图书馆发展划分为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总结了图书馆这三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剖析归纳了其发展演变规律并预测了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结果/结论]图书馆发展演变规律有,以资源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强助力推动作用,图书馆自我价值实现随时代需求而变化,文化传承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有:智慧图书馆发展势不可挡,图书馆将成为学习教育中心,资源信息交流中心,文化中心,智慧馆员价值凸显。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管理 提交时间: 2023-04-28
摘要: 目的/意义 研究高校图书馆对本科生成长的影响,以期为学术研究及图书馆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将图书馆服务项目分为空间设施、信息资源、智力服务三类,对76名师范生持续四年的跟踪调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ANOVA方差分析判断图书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结果/结论 图书馆信息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对学生第一年课程成绩、德性评价以及后续毕业论文检索范围都有正向影响;图书馆空间资源和智力服务对第一年学生课程成绩、德性评价存现负向效果;图书馆各项服务对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成长无正向或负向作用,学生入学之前原生家庭的影响反而不容小觑。【建议】图书馆继续数字图书馆建设,尤其是移动端的数字资源组织;模块化统筹空间、资源、智力,改善图书馆自习室定位;开设多样化的信息素养课程,对部分学生进行定点帮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调控肠道微生物可能会成为NAFLD治疗新靶点。目前研究发现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NAFLD。本文就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及以调整肠道菌群为NAFLD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NAFLD提供思路及参考。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稻虾共作模式是稻田种养复合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特点是稻草全量还田、非稻季持续淹水和周年养殖克氏原螯虾。目前对稻虾模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冬泡无稻草还田(W)为对照, 设置冬泡+稻草还田(WS)和冬泡+稻草还田+养虾(WSC)处理, 探讨稻草还田及稻虾共作对稻田系统CH4、N2O和CO2排放的影响, 为准确评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 在大田监测期间, 冬泡+稻草还田处理CH4累积排放量比冬泡无稻草还田处理显著增加(P˂0.05), 2015年和2016年增幅分别为27.23%和60.08%; 冬泡+稻草还田+养虾处理CH4累积排放量比冬泡+稻草还田显著降低(P˂0.05), 2015年和2016年降幅分别为29.02%和41.19%。冬泡+稻草还田处理CO2累积排放比冬泡无稻草还田处理显著提高; 与冬泡无稻草还田处理相比较, 冬泡+稻草还田处理和冬泡+稻草还田+养虾处理对N2O累积排放无影响。从温室效应角度看, 冬泡+稻草还田处理温室效应比冬泡无稻草还田处理大幅度增加, 而冬泡+稻草还田基础上进行养虾则可大幅度降低CH4排放, 从而降低因秸秆还田带来的温室效应增排。所有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 与冬泡+稻草还田处理相比, 冬泡+稻草还田+养虾可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冬泡无稻草还田处理相比, 冬泡+稻草还田和冬泡+稻草还田+养虾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乙酸和NH4+-N并无显著影响。冬泡+稻草还田+养虾可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收益。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移植日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等感染事件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异基因移植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及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以所得临床参考值为临界值将病例资料分为低CRP组和高CRP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及总生存(OS)和复发率等。结果 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为23.3 mg/L(AUC=0.735,P=0.001,95% CI0.623~0.848),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3和0.592;高CRP组粒系平均重建时间较低CRP组延迟0.71 d(P=0.237),巨核系平均重建时间显著延迟4.09 d(P=0.048);高CRP组移植早期败血症及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较低CRP组显著增高(53.5% vs 17.1%,P=0.001;72.1% vs 37.1%,P=0.003),但两组间EB病毒(EBV)血症、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1.9% vs 22.9%,P=0.094;14.0% vs 5.7%,P=0.285, 51.2% vs 45.7,P=0.656);高CRP 组中位随访 318(7~773)d,低 CRP 组中位随访 299(78~747)d,高 CRP 组 2 年 OS 率较低 CRP 组显著降低(42.5% vs78.4%,P=0.022),高CRP组2年累计复发率较低CRP组高(52.3% vs 19.8%,P=0.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CRP水平是移植早期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90,95% CI 1.115~23.229,P=0.036)。结论 移植日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高CRP水平提示较高的移植早期败血症和CMV血症发生率以及较差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