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2013年青海省东部西宁站(08:00和20:00两个时次)探空观测资料和同址MP-3000A型微波辐射计反演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分布特征,讨论了微波辐射计的反演效果,并对温度偏差较大的月份进行偏差订正。结果表明:① 从高度来看,微波辐射计对低层温湿度反演明显优于高层。微波辐射计反演和探空探测年平均温度相关系数随高度上升基本呈现递减的趋势,最大在近地面,为0.988;最小在距地10 km处,为0.529,且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年平均相对湿度相关系数仅3.0 km以下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② 从季节来看,春、夏、秋季温湿度的微波辐射计反演与探空吻合度明显好于冬季。春、夏、秋季温度相关系数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春、夏、秋季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在地面到2.0 km处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冬季在1.5 km以下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③ 应用订正方程对温度偏差较大的月份进行了偏差订正,效果较好。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2-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在三江源区开展的飞机云物理探测试验数据,对2020年9月13日三江源泽库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宏微观物理特征及对流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积层混合云内温度在-23~-10 ℃之间,相对湿度为90%~100%,液态过冷水在0.04~0.70 gm-3之间;(2)对流泡内平均粒子数浓度高于周边层云101 L-1,平均有效粒子半径更大,平均液态过冷水为0.28 gm-3,高于层云约0.03 gm-3,粒子数浓度与液态过冷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云粒子谱呈多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50 m、400 m和1000 m,符合典型高云的分布特征;(4)积层混合云中粒子多为聚合状冰晶粒子,部分高度层存在少量六角板状和线状冰晶,云内以凇附增长和聚并增长机制为主,对流泡内存在凝华增长,云内降水机制符合播撒-供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