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9-26
摘要: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都会不可避免地接收到各种包含死亡信息,更何况是在当前疫情大背景之下。根据过往的研究,死亡凸显之下消费者的心理及消费行为会发生转变。本文基于恐惧管理理论和意义维持模型,通过三个实验分别从思考自我死亡、思考他人死亡、以及结合当前疫情死亡信息三个角度探讨了死亡凸显对消费者体验性消费选择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死亡凸显会提高消费者对体验性消费的选择偏好,生命意义感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9-26
摘要: 时间与金钱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决策的两种不同的重要资源。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时,常常会受到商家广告语和购物环境中所隐含的时间或金钱概念的影响,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而言,时间与金钱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购前决策、购中决策及购后决策三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产生这种不同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在于时间与金钱概念启动了个体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和思维定势,进而影响了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决策。未来的研究方向有:(1)细化时间和金钱概念启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2)考虑时间与金钱的权衡对购买决策的影响;(3)进一步探究时间和金钱概念的激活对购前决策的不同影响;(4)探讨时间概念与金钱概念对购买决策不同影响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04
摘要: 亲社会支出是指把钱以送礼或慈善捐款的形式花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它不仅可以给接受者带来好处,还可以对给予者的幸福产生积极影响。亲社会支出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亲社会对象及影响效果两个方面,其边界条件包括了外部与内部因素。通过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规范理论、进化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可以进一步解释亲社会支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未来研究需要检验亲社会支出与幸福感之间的边界条件、探究亲社会支出的长期积极效应及提高亲社会支出研究的生态效度。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04
摘要: 善因营销是一种传播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的策略。当企业与善因事件结合时,消费者可以获得参与慈善的机会。归因理论、SOR理论、自我信号理论、平衡理论可用于解释善因营销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在善因营销中是否存在其他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因素,从消费者角度深入研究善因营销的影响效果,尝试从新的理论视角去分析善因营销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内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重要阶段, 如何快乐消费——如何花钱“购买”幸福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相比实物性消费, 消费者从体验性消费(如旅行)得到的快乐体验更好更持久。而且金钱启动与时间启动会激活“经济价值最大化”与“情感效用最大化”这两种不同思维定势, 进而影响行为决策。基于此, 本项目从双加工理论视角出发, 结合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从“消费行为-认知加工-脑神经基础”三个层次, 深入揭示消费决策双认知加工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阐明金钱、时间、消费与幸福间的内在机理。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如何促进和持续创新的问题引起了学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发现好奇和灵感是创新的重要阶段, 灵感具有独立的心理结构和不同的过程, 又受到意识情绪的影响.研究拟从灵感产生的认知和情绪的双加工视角出发, 深入揭示灵感产生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阐明好奇影响灵感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创新的理论发展提供崭新视角,也可为企业员工和创业者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时间与金钱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决策的两种不同的重要资源。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时, 常常会受到商家广告语和购物环境中所隐含的时间或金钱概念的影响, 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而言, 时间与金钱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购前决策、购中决策及购后决策三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 产生这种不同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在于时间与金钱概念启动了个体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和思维定势, 进而影响了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决策。未来的研究方向有:(1)细化时间和金钱概念启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 (2)考虑时间与金钱的权衡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进一步探究时间和金钱概念的激活对购前决策的不同影响; (4)探讨时间概念与金钱概念对购买决策不同影响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9-26
摘要: 社会排斥会导致许多消极影响,人们会尝试通过各种策略对此进行缓解,而消费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应对方式。本文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社会排斥和消费选择偏向(体验性消费vs.实物性消费)的关系,同时探讨了怀旧的调节作用和社会联结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社会排斥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体验性消费的偏好,怀旧调节了社会排斥与体验性消费偏向的关系,并通过社会联结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缓冲了社会排斥对消费选择偏向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1
摘要: 自愿简约是指个人因放弃有形的物质资源的拥有和满足,在简化外部生活过程中获得内心的丰富与充盈的生活方式。自愿简约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和客观环境可持续性具有积极作用。而个体选择自愿简约受到社会环境、文化因素和时代背景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需求满足和个人价值观等个人因素的驱使。未来研究需要多角度拓展自愿简约的形成机制、进一步挖掘自愿简约的作用机制以及深入探索其产生的多重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如何有效地引导个体“慷慨解囊”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都关注的热点。基于道德基础理论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社会知觉(温暖型vs.能力型)的劝捐主体中, 两种道德诉求方式(个体人道诉求vs.群体规范诉求)对劝捐效果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3个实验的结果显示:温暖型(能力型)劝捐主体与个体人道诉求(群体规范诉求)更为契合, 更有利于提升劝捐效果; 温暖型劝捐主体进行个体人道诉求主要通过唤起个体的自我效能而提升劝捐效果, 而能力型劝捐主体进行群体规范诉求则主要通过增强个体的反应效能而提升劝捐效果。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6-27
摘要: 消费者的决策心理与购买行为会受到周边环境暴露的死亡信息的影响发生变化。本文从意义维持模型出发,通过4个实验探讨了死亡凸显对消费者体验性消费选择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死亡凸显情境下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体验性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死亡凸显通过降低消费者的生命意义感提高了其对体验性消费的选择偏好。同时,社会支持对此间接效应起到了缓冲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补偿生命意义感的缺失是死亡凸显增加体验性消费选择的潜在机制,这也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消费者决策行为干预提供了一定参考。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消费者的决策心理与购买行为会受到周边环境暴露的死亡信息的影响发生变化。本文从意义维持模型出发, 通过4个实验探讨了死亡凸显对消费者体验性消费选择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死亡凸显情境下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体验性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 死亡凸显通过降低消费者的生命意义感提高了其对体验性消费的选择偏好。同时, 社会支持对此间接效应起到了缓冲作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 补偿生命意义感的缺失是死亡凸显增加体验性消费选择的潜在机制, 这也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消费者决策行为干预提供了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