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input/TeX/config.js
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颜色比形状更重要——同维度定义的干扰物特征统计规则对注意选择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8-25

    摘要: 视觉搜索任务中,当干扰物的特征固定时,搜索效率会得到提高,即统计规则能够提高注意选择的表现。然而,以往研究中目标和干扰物的特征维度不统一,统计规则的作用中可能混淆了由不同维度所带来的注意引导差异。为了考察目标与干扰物的维度对统计规则作用的影响,实验1与以往研究相同,将目标定义为形状,干扰物定义为颜色;实验2则将两者的定义维度反转。结果发现,目标与干扰物定义维度本身的差异会干扰统计规则的作用。因此,实验3中将目标和干扰物的定义维度保持一致,同时考察形状和颜色两种维度的统计规则对注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将维度统一后,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维度,高概率干扰物出现时,对目标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低概率条件,证明了统计规则对注意选择的独立作用。更重要的是,颜色维度下,高概率与不呈现条件无显著差异,说明颜色维度的统计规则的抑制作用较强,干扰物不再捕获注意;而形状维度下,高概率条件的反应时更慢,说明形状维度的统计规则的抑制作用较少,仍有注意捕获。研究厘清了由刺激本身定义维度所带来的混淆,验证了视觉系统可以通过统计规则和搜索维度来优化认知资源的分配,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 社交媒体相关信息影响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冒险倾向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2

    摘要: 基于I-PACE模型,通过2项实验考察了社交媒体相关信息对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者的风险决策的影响。实验1使用财富之轮任务考察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与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问题组有更大的反应时和总注视时间、在高风险条件下更少地选择风险选项。实验2通过呈现社交媒体相关线索和中性线索测量社交媒体相关信息对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者的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一致情况下增加了问题组的风险选项选择次数和首次到达时间。整个研究表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会影响风险决策,社交媒体相关信息对问题组的影响更大,增加了其风险决策时的冒险倾向。未来可对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者在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大脑活动进行探究,以便深入了解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与风险决策间的关系。

  • 句子结构与控制动词类型对题元角色指派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扩展论元依存模型认为:语序固定语言的题元角色指派依赖论元的语序线索; 论元线索与动词论元表征不一致时, 题元角色再分析会产生额外的加工负荷。为检验该模型, 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方法, 实验为2 (句子结构:居中、前置) × 2 (控制动词类型:主语控制、宾语控制)被试内设计。通过操纵句子结构, 考察汉语读者对语序线索的依赖性; 通过操纵控制动词类型, 考察汉语论元线索与动词论元表征的一致性对题元角色指派的影响。结果发现:(1)前置结构的句子在名词1、名词2和动词区域的阅读时间和回视次数多于居中结构的句子; (2)宾语控制动词条件在动词和动词后区域的第二遍阅读时间和总回视次数多于主语控制动词条件; (3)在居中结构中, 宾语控制动词条件在名词2和动词区域的阅读时间和回视次数多于主语控制动词条件; 在前置结构中, 宾语控制动词条件在动词后区域的阅读时间多于主语控制动词条件。结果支持扩展论元依存模型。

  • 协作记忆中学习程度判断的作用及发展特点 「open review」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研究目的是从与个体记忆中的学习程度判断(JOL)比较的角度,探讨协作记忆中JOL的作用及发展特点。首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正常成年人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差异;然后考察了三、五、七年级学生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发展差异。实验1发现,在经历JOL后,大学生并没有出现常态下的协作抑制,同时出现了协作后促进。实验2则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进行JOL后,协作抑制均未出现,协作促进也未发生。同时发现,首次提取前,各年级被试对协作记忆的自信心均高于个体记忆,预测准确性低于个体记忆。首次提取后,五、七年级和大学生协作组对个人记忆的自信心和预测准确性与名义组相当,但三年级协作组的自信心低于名义组,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名义组。结论:(1)JOL的参与带来了记忆效果的变化,支持了监测制约结果假说。(2)提取结果对被试的记忆监测具有反馈效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被试就能依据提取结果调整自己的JOL,这印证了结果影响监测假说。

    同行评议状态: 不通过 不通过
  • 奖惩动机诱发对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1-20

    摘要: [目的] 探讨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以及奖惩动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研究通过在N-back任务中分别操纵金钱奖励和金钱损失,考察奖励动机和惩罚动机诱发对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工作记忆刷新表现的影响。[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的工作记忆加工程度较弱,即反应时较长且正确率较低;奖励动机诱发能够提高成瘾大学生的加工程度,惩罚动机诱发仅能够提高其正确率,且提高幅度小于未成瘾大学生。[局限] 研究揭示了奖励动机和惩罚动机诱发对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显著影响,未来可从时间角度纵向探究奖惩动机对于个体认知功能促进效果的保持时间。[结论]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受到损伤,且在认知任务中对惩罚较不敏感。

  • 羽毛球运动重塑成年早期的大脑灰质和白质结构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9-28

    摘要: 以往研究发现,球类运动员视知觉脑区的结构不同于非运动员,但这些脑区结构的差异是训练经历引起还是天生结构不同所导致的,尚未可知。本研究拟采用纵向设计,以处于成年早期的成人非运动员为被试(23~27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12周的羽毛球运动训练,对照组在此期间不进行任何有规律的运动训练,采集干预实验前后所有被试的结构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数据。结果发现,实验组训练后左下枕叶、颞中回、颞下回灰质体积增加,双侧内囊后肢、上放射冠各向异性分数(FA)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FA增加的原因是径向扩散系数(RD)下降。提示羽毛球运动可增加成人与视运动知觉有关脑区的灰质容量,增加纤维束的髓鞘厚度。

  • 双字词识别中首、尾词素位置概率对位置编码灵活程度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3-02

    摘要: 本研究通过两个平行实验,探讨首、尾词素位置概率如何影响双字词识别中位置编码的灵活程度及其时间进程。采用掩蔽启动词汇判断任务,操纵启动条件(原词启动、转换启动、替换启动)和启动时间(80ms、150ms、300ms)。实验1操纵首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尾词素相同;实验2操纵尾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首词素相同。以14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1)词汇位置编码的灵活性体现在词汇识别全程。(2)首、尾词素位置概率均作用于词汇识别,但尾词素位置概率的作用时程更长。(3)首词素而不是尾词素的位置概率调节词汇位置编码的灵活程度,当启动时间为150ms,首词素经常用在词首时词汇的位置编码更灵活。由此推断,首词素的位置概率可能与词汇识别的位置编码灵活程度相关;尾词素的位置概率则与位置编码的灵活程度无关。

  • 认知重评创造力:一种新的情绪领域创造力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8

    摘要: 情绪调节能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基本能力。认知重评创造力是个体面对负性情境时能够自发产生多种认知重评策略的能力,是情绪调节任务中的创造性行为。研究表明,认知重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正相关,与神经质、特质愤怒无关;创造性的认知重评策略或运用隐喻和类比的高水平认知重构更有利于负性情绪的调节;创造性的认知重评可以通过基于杏仁核的显著情绪唤醒,基于海马的新联想形成和基于纹状体的精神奖赏的中介来调节情绪,从而产生可以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新颖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上述结果支持认知重评的创造性重构理论。认知重评创造过程需要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和情绪表征的特定执行功能。未来研究可以扩大被试群体,完善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测量方法,探索影响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情境因素和内在因素,以及进一步揭示认知重评创造力区别于传统创造力的特别加工或反应机制的神经机制。

  • 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频效应及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5-25

    摘要: 在不同语言文字系统中,对于眼动控制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尤其是阅读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分配是序列分布还是平行分布的问题,目前仍然存在着争论和分歧。藏语是拼音文字,但它同时又具有汉语的特点,独具语言特色。因此,通过对藏语阅读过程中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影响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以在一种已有研究未曾涉及的文字系统中进一步推动上述争议的解决。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法,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操纵了中央凹词频(高频、低频),考察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的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结果发现,藏语阅读中存在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实验2同时操纵中央凹词频和副中央凹预视词类型,借助边界范式,考察藏语阅读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及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藏语阅读中存在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且与低频中央凹词相比,高频中央凹词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促进作用更大。两个实验结果表明:(1)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效应,且表现在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2)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延迟效应,并贯穿于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3)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读者能通过副中央凹预视提取到语音和字形信息。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频影响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大小,且词频只在词汇加工的早期对形的预视信息的提取产生影响,即在形似预视条件下高频词的预视效应更大;(4)本研究发现的词频延迟效应及副中央凹预视效应,支持了E-Z读者模型中有关副中央凹序列加工的观点。

  • 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发展:言语能力、视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4

    摘要: 为了揭示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各自的发展规律及二者关系,实验1以36名6~7岁儿童、59名7~8岁儿童、69名8~9岁儿童和31名成人为被试,测查符号和非符号奇偶判断任务,发现符号SNARC效应在8~9岁儿童中才出现,但非符号SNARC效应在6~7岁儿童中就已出现,且跨年龄组(儿童和成人)的数据和针对儿童的追踪数据分析显示两种SNARC效应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可能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此外,对于同时出现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8~9岁儿童和成人来说,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相关不显著。为进一步探讨两种SNARC效应是否有相似的认知机制,实验2对137名8~9岁儿童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测查其言语能力(语音意识、语音记忆和快速命名)、视空间能力(视知觉和心理旋转)、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及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结果显示:言语能力和言语工作记忆对符号SNARC效应预测作用显著,视空间能力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对非符号SNARC效应预测显著。这表明两种SNARC效应具有不同的认知基础。研究结果支持了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分离假说,并拓展了双编码理论。

  • 中文词类信息在副中央凹中的加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 通过操纵预视词和目标词的词类一致性探讨中文阅读中副中央凹中能否加工词类信息。实验采用单因素3水平设计, 三种预视条件: 一致预视、词类不违背预视、词类违背预视。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混合模型及贝叶斯分析发现: 词类违背条件和词类不违背条件下对目标词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概率没有显著差异, 即无词类信息的预视效应。该结果倾向于支持序列注意转移模型, 眼动控制模型的未来发展应更加关注灵活性和普适性。

  • 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创造力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情绪调节能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基本能力。认知重评创造力是个体面对负性情境时能够自发产生多种认知重评策略的能力, 是情绪调节任务中的创造性行为。研究表明, 认知重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正相关, 与神经质、特质愤怒无关; 创造性的认知重评策略或运用隐喻和类比的高水平认知重构更有利于负性情绪的调节; 创造性的认知重评可以通过基于杏仁核的显著情绪唤醒, 基于海马的新联想形成和基于纹状体的精神奖赏的中介来调节情绪, 从而产生可以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新颖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上述结果支持认知重评的创造性重构理论。认知重评创造过程需要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和情绪表征的特定执行功能。未来研究可以扩大被试群体, 完善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测量方法, 探索影响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情境因素和内在因素, 以及进一步揭示认知重评创造力区别于传统创造力的特别加工或反应机制的神经机制。

  • 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频效应及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在不同语言文字系统中, 对于眼动控制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 尤其是阅读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分配是序列分布还是平行分布的问题, 目前仍然存在着争论和分歧。藏语是拼音文字, 但它同时又具有汉语的特点, 独具语言特色。因此, 通过对藏语阅读过程中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影响这一问题的探讨, 可以在一种已有研究未曾涉及的文字系统中进一步推动上述争议的解决。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法, 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操纵了中央凹词频(高频、低频), 考察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的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 结果发现, 藏语阅读中存在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实验2同时操纵中央凹词频和副中央凹预视词类型, 借助边界范式, 考察藏语阅读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及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藏语阅读中存在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且与低频中央凹词相比, 高频中央凹词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促进作用更大。两个实验结果表明:(1)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效应, 且表现在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 (2)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延迟效应, 并贯穿于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 (3)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读者能通过副中央凹预视提取到语音和字形信息。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频影响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大小, 且词频只在词汇加工的早期对形的预视信息的提取产生影响, 即在形似预视条件下高频词的预视效应更大; (4)本研究发现的词频延迟效应及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支持了E-Z读者模型中有关副中央凹序列加工的观点。

  • 中文文本熟悉性在词切分和词汇识别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5-08

    摘要: 摘要基于E-Z读者模型和中文阅读的整合模型,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是否属于交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存在争议。通过转换阅读方向来操纵文本熟悉性,研究其在词切分和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中文文本熟悉性和词间空格促进作用之间的权衡。使用Eyelink1000记录40名大学生在中文阅读中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词间空格对中文阅读的促进作用在阅读训练后消失,表明中文阅读中文本熟悉性和词间空格的促进作用之间存在权衡。实验2操纵文本熟悉性和词频来探究文本熟悉性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文本熟悉性和词频在早期指标上的交互作用;阅读训练和词频不存在交互作用,表明文本熟悉性影响词汇识别的早期加工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中文阅读的词切分和词汇识别可能是顺序加工,支持E-Z读者模型。

  • 疫苗安全恐慌的成因与应对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20

    摘要: 疫苗安全恐慌是由疫苗负面报道或阴谋论引发的公众对疫苗接种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普遍怀疑, 其后果是导致区域性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率或接种意愿的短期骤降。在个体对疫苗接种的负性先前信念以及经验加工和要义提取的影响下, 前述信息会在传播过程中形成风险的社会放大。应对疫苗安全恐慌的心理学策略主要包括信念接种、重建风险感知、回应公众信息需求和情绪诉求等, 但仍需进一步检验其生态效度。此外还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正面疫苗信息的社会分享以反制疫苗不实信息的影响。

  • 词素位置概率在中文阅读中的作用:词汇判断和眼动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03

    摘要: 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发现中文读者可使用词素位置概率等语言学线索帮助词切分,而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重要程度以往研究观点并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词汇判断和眼动实验,考察中文读者对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利用情况。实验1a和1b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在不同词频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在错误率和反应时指标上,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实验2a和2b采用句子阅读任务,考察在自然阅读情境中被试对词素位置概率的运用。在凝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指标上,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均不显著。词汇判断和眼动证据共同表明,词素位置概率信息是中文读者重要的语言词切分线索,且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相比,词首词素位置概率在词汇切分与识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同时,词素位置概率线索的运用会受到词频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复合词加工的混合通达表征模型。

  • 医疗信息的风险感知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从信息加工视角探究个体对医疗信息的风险感知过程, 通过医疗信息来源、医疗信息内容与呈现形式和信息加工主体三个方面归纳其影响因素, 并基于经验-分析式加工理论和字面-要义加工理论探讨医疗信息风险感知的认知机制。今后研究可更注重医疗信息风险感知的通用研究与特殊主题研究的平衡、风险感知测量工具的规范性与特异性的结合, 并立足于中国医疗体系建立具有循证依据的预防措施和配套政策。

  • 听障大学生词汇识别过程的特异性: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语义相关性判断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对听障大学生词汇识别中字形、语音和手语表征激活的影响。 方法:实验1比较不同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听障大学生在形似干扰字、同音干扰字和无关干扰字条件下的表现,实验2比较他们在手语相关和无关条件下的表现。 结果:实验1结果显示,在正确率和反应时指标上,不同语言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听障大学生表现出相似的字形干扰效应(与无关干扰字相比,形似干扰字条件下正确率更低、反应时更长),均未出现语音干扰效应。实验2结果显示,在正确率指标上,当控制听障大学生阅读能力时,阅读能力高的手语组表现出显著的手语干扰效应(与无关条件相比,手语相关条件下正确率更低),阅读能力高的口语组未出现手语干扰效应。当控制听障大学生语言经验,阅读能力高的手语组和阅读能力低的手语组表现出相似的手语干扰效应。 局限:本研究只考察了听障大学生在书面词汇识别中字形、语音和手语表征的激活情况,其它年龄阶段的听障学生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结论: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发现,语言经验影响听障大学生的词汇表征,阅读能力不影响听障大学生的词汇表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尝试提出听障大学生中文词汇识别的认知加工模型。

  • 中文阅读伴随词汇学习中的视觉复杂性效应:基于笔画数和词长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重复学习新词过程中视觉复杂性效应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嵌入15个语境,分五个时间段供被试阅读。实验一操纵新词笔画数(多、少),实验二操纵新词词长(两字词、三字词),记录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笔画数效应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笔画数作为反映汉字视觉复杂性的因素之一,同时作用于词汇学习的早期和晚期,符合视觉限制性假说;相比之下,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词长效应逐步减小,表现出词长的“熟悉性”效应,符合视觉和语言共同限制性假说。上述发现表明,笔画数和词长在中文阅读伴随词汇习得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笔画数类似于一种低水平视觉信息,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视觉层;而词长则更加类似语言信息的加工方式,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较高层级。

  • 中文阅读中副中央凹预加工的范围与程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阅读中, 读者既能加工当前注视的中央凹视觉区的信息, 也能从副中央凹视觉区提取信息并利用该信息预先加工下文词汇, 称为预加工或预视。它是熟练阅读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副中央凹信息的预加工涉及预视的空间范围和预视程度(即预视量和预视类型)。在拼音文字阅读的研究中, 关于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如何受中央凹加工负荷和副中央凹预加工负荷的调节存在争议,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拼音文字词长变异大, 在考察预视程度时难以克服预视范围的干扰。而中文词长变化小, 能有效分离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利用中文优势, 采用眼动技术来考察:(1)副中央凹预加工负荷如何影响预视范围, (2)中央凹加工负荷如何影响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 (3)阅读能力与阅读效率如何调节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 结果将有助于解决副中央凹预视研究中的理论争论, 为预测阅读能力与衡量阅读效率提供更多有效的眼动行为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