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5-1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热带森林是云南的重要植被类型, 虽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系统分类及研究在《云南植被》中有所体现,并已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在植被类型的划分、命名及其解释上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对群系的记录很不全面。该文总结已掌握的研究资料,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类型、分类、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进行了归纳。云南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三个主要的植被型, 即热带雨林、季雨林、季节性湿润林。云南的热带雨林是在亚洲热带北缘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在水分、热量和分布海拔上均到了极限条件的热带雨林类型,分为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其山地变型热带山地雨林二个植被亚型, 前者包括19个群系, 后者包括12个群系。本文中的热带季雨林是依据其原始定义指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一种热带落叶至半常绿森林植被,其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非纬向地带性植被;它们分为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二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7个群系, 后者包括3个群系。 把分布于云南南部石灰岩山地的在一些植物学文献中称之为石灰岩季雨林的热带森林植被,考虑其常绿至半常绿的外貌特征、特殊的植物区系组成以及乔木层没有一个明显的无叶(落叶)期(其落叶现象可能主要由于局部生境的干燥和历史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地区性气候干旱所导致),它们与季雨林的原始定义不符;本文使用名称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定义这类发生在石灰岩山中、上部,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的热带山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季节性湿润林也分为季节性常绿湿润林及季节性半常绿湿润林二个植被亚型,各包括2个群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飘带兜兰(Paphiopedilum parishii) 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中国、缅甸、泰国以及老 挝有少量分布。近年由于生境破坏和人为滥采导致飘带兜兰野生种群极度缩减。遗传多样性 代表着物种适应环境和生存发展的能力,保存珍稀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保护的重要 目标,但飘带兜兰的遗传信息还不清楚。该研究对飘带兜兰4 个野生个体经测序、组装、注 释获得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与已公开的另外2 个个体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 析种内差异。结果表明:(1) 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环状四 分体结构,基因组长度为154 403~154 809 bp,共编码129 个基因,包括78 个蛋白质编码基 因、39 个tRNA 基因、8 个rRNA 基因,以及4 个假基因。(2) 在飘带兜兰6 个个体叶绿体 基因组中检测到103~107 个SSR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位点,其中21 个SSR 位点具有 多态性。此外,6 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还检测到60 个长序列重复,包括17~21 个正向重 复,18~29 个反向重复,9~16 个回文重复,4~9 个互补重复。(3) 通过比较6 个个体叶绿体 基因组序列的核苷酸多样性, 共发现70 处变异, 包括10 个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以及60 个插入缺失(InDels)。其中有3 个SNP 位点发生了非同义替换,导 致编码功能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改变;19 个插入缺失多态性较高,具有开发为分子标记的潜 力。(4) 通过计算核苷酸多样性值(Pi) 共发现8 个有变异的区域,Pi 值为0 ~ 0.00632,其 中变异度较大的是rps3- rpl22、trnL-UAC-rpl32、rpoB- trnC-GCA 以及ycf4,这些高变区 可开发为分子标记用于评估飘带兜兰遗传多样性。(5) 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飘带兜兰6 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聚在一起,与长瓣兜兰互为姐妹群。综上所述,飘带兜兰叶绿体基 因组的SSRs、长序列重复、SNPs、InDels 以及核苷酸序列呈现了足够的种内多样性,可开 发成分子标记用于该种的系统演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9-2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尽管中国西南干热河谷塑造了植被外貌与非洲稀树草原相似的景观,但与其不同的 是,该区域河谷的深切以及山脉对气流的阻挡形成的垂直地貌和气候类型,更容易引起土地 退化、物种流失和植物群落异质性。然而,先前研究较少关注该区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 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主要调控因子。该研究以元江干热河谷国家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通过 调查450 m(低海拔low elevation,LE)、850 m(中海拔middle elevation,ME)、1 250 m (中高海拔middle-high elevation,M-HE)和1 650 m(高海拔high elevation,HE)的土壤 性质、气象因子和物种组成,计算物种重要值、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探索其随海拔梯度的 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低海拔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显著大于其他海拔。(2) 不同海拔物 种组成和物种重要值差异显著,高海拔的物种多样性高,而低海拔的物种多度高。(3) α-多 样性中,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乔木物种的 Simpson 优势度指数在低海拔达到最大;β-多样性中,处于相邻海拔群落的Jaccard 和 Sorenson 相似性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而非相邻海拔梯度群落的Jaccard 和Sorenson 相似性指数较相邻海拔梯度又呈下降趋势。(4) CCA 表明土壤含水量、温度、土壤有机质、 铵态氮和硝态氮是影响海拔梯度物种组成差异的主要因子。该研究证实了干热河谷植物群落 的多样性、相似性和稳定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未来区域植物群落恢复及其对干旱的响应和 适应研究需考虑群落在空间上异质性,并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