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 旨在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策略建议。[方法/过程]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科技革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溯研究,以大国崛起与更替为主线,解析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内在关联,重点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大国崛起的促进作用。[结果/结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全球大国崛起之间存在耦合性,通常的规律是,一个国家首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了创新活力和促进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成果的规模性应用带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则有效提升了该国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大国崛起的基础。据此,建议我国要重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研究体系,要不断完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展机制,要有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

  • 科研组织一般战略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应用波特一般竞争战略理论解析和提出科研组织的竞争优势与一般战略,这对于提升我国科研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方法/过程]本文首先分析并把科研组织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知识发现与知识应用,据此提出科研组织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系统和持续积累的数据/样本库、持续解决重大战略问题的能力、持续转化知识技术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然后通过竞争优势的组合分析而提出了科研组织的一般战略模型,推演出了科研组织的一般战略即突破战略、引领战略、协同战略,并对三种战略进行了系统阐述。[结果/结论]本文应用该模型对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分类改革方案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所分类改革基本符合科研组织一般战略模型的研究结论,但又存在不一致性,主要原因在于研究所分类改革的依据是经验主导的标杆管理原理而非理性主导的科研组织战略管理理论,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改进和深化研究所分类改革的对策建议。

  • 信息偶遇行为研究的知识脉络与前沿展望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对信息偶遇行为展开深入的系统综述分析,以推动本研究领域学术创新以及相关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方法/过程]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41篇文献展开分析。在知识脉络研究部分,从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等视角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前沿展望部分,将用户信息偶遇的过程分解为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3个阶段,并对偶遇后续行为的研究进行总结。[结果/结论]信息偶遇行为是信息、个体、技术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偶遇信息使用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而基于信息搜寻过程链的信息偶遇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偶遇研究、基于客观数据驱动的信息偶遇研究以及基于跨学科信息偶遇交叉研究等是未来可行的、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热点选题。

  • 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的系统综述:知识体系、影响因素与前沿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是用户在线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可推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获取代表性研究文献,并通过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来梳理国内外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领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求助事项、求助者因素)、外部因素(信息环境、社会环境、施助者因素)、中介因素(求助需求、认知性因素)和调节因素(人口统计因素)4个部分。重视研究基础、挖掘影响因素、关注结果变量、推动数据驱动等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 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间歇性中辍是社交网络用户消极使用行为的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国内外代表性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据此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检索、追溯检索和主题分析等步骤筛选出54篇重要文献,对研究主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3个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综述,并据此构建规范性研究流程的框架。[结果/结论]社交网络情境下的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主题的细分程度、理论模型的丰富度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基于信息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交叉学科视角,从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双向博弈、外部社会环境和心理情感体验综合作用角度来深入探究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 信息生态视域下移动医疗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探究影响移动医疗APP 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方法】从信息生态的研究视角出发, 分析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4 类影响因素, 并基于期望确认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结果】选取多个移动医疗APP 用户为实验者, 采用“日志追踪实验+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288 份有效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 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期望确认模型中的关系在移动医疗情境下均成立; 信息准确性和一致性、信息人的感知健康威胁、信息技术的易用性和响应性、信息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网络外部性均会正向促进移动医疗APP 的期望确认和感知有用性; 而信息人的电子健康素养则会正向促进期望确认, 负向抑制感知有用性。【局限】实验样本数量有待扩充, 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推广。【结论】用户的移动医疗APP 持续使用行为是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奥巴马政府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的咨询机制和政策效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为此需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方法/过程] 本论文选择美国奥巴马政府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为案例,基于奥巴马政府网站关于PCAST的会议记录和报告原文,采取文本分析本和案例研究为主的方法,从咨询课题的来源、工作的开展和对工作结果的反馈方面,研究PCAST的咨询机制。[结果/结论] 通过对PCAST成功案例的分析,把PCAST咨询工作影响决策的方式分为:协同持续型、战略指导型、解决问题型、科学支撑型四种。本文总结了PCAST成功的若干结论,提出了中国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

  • 德国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联合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强化协同创新是践行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处在促进协同创新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文章 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在梳理协同创新内涵及其组织模式的基础上,以德国四大科研机构之间的 项目型、集成型、战略联盟型、平台型和网络型5 类代表性组织模式为例,从协同创新目标、合作主体、组 织机制、出资方式、政府作用和合作成效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不同组织模式的特征、优势和适用情形,为推 动我国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 科技创新战略-政策体系研究:“3+5”框架体系的提出与分析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作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向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多维度“协同 作用”推进,需要综合考虑科技促进发展和促进科技发展的诸多内外要素。为此,应构建涵盖关键要素及相 互作用的整体科技政策架构。文章提出“3+5”科技创新战略-政策框架体系(以下简称“‘3+5’框架体 系”) 并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为决策部门和政策研究者提供一个政策分析框架。具体包括:(1) 界定“3+ 5”框架体系的概念内涵,建立包括方针战略、规划布局、制度安排的“设计图层”和包括创新主体政策、 资源配置政策、科技人才政策、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营造政策的“施工图层”;(2) 从作用维度和价值导向 出发,阐述“3+5”框架体系的建构逻辑;(3) 以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为考察对象,基于“3+5”框架体 系进行政策分析。

  • 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评估:德国马普学会的实践与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3-12-03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评估其发展现状是提升我国基础 研究水平、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环。为此,文章以顶尖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德国马克 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马普学会) 为例,探究其为下属多个研究所构建的评估体系。文章首先梳理了具 体评估过程中不同评估环节的评估内容与特点。其次,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重点评估内容,探究其评估体 系的发展变化情况。最后,文章立足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的评估实践提出建议。

  • 颠覆性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培育模式与路径研究――美国布局下一代集成电路产业的启示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提交时间: 2023-07-0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颠覆性技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方向和国际竞争格局具有关键影响。因此,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是我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文章对美国电子复兴计划布局颠覆性技术、培育未来产业的技术识别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示范应用机制进行了全流程、全链条的深度分析,提炼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科学内涵、关键要素,并从颠覆性技术供给技术产业转化技术产业应用环节构建了颠覆性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培育模式研究框架;相关研究发现对我国培育颠覆性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具有关键借鉴意义。文章提出我国应面向未来产业建立长期、动态的颠覆性技术甄别与支持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场导向、多元参与的管理模式与政策设计,建立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的颠覆性技术动态比较与竞争退出机制;包容由于技术研发、技术路线等客观因素导致的失败,形成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揭榜挂帅相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面向未来产业应用场景的颠覆性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等试点示范与应用场景探索。

  • 国际发展环境变化与我国科技战略选择: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分类: 管理学 >> 管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7-0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科技创新等国际发展环境变化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我国需要适应国际发展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新趋势,优化调整科技战略,有效应对新挑战,在国际竞争中谋求发展新优势。文章通过回顾国际发展环境变化下我国科技战略选择及其成功经验与遗留问题,着眼未来面向国际发展新环境提出我国科技战略应对新选择。研究发现,随着国际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科技战略不断动态调整优化。经验总结发现,充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制定前瞻性系统性政策、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以及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战略选择,有效应对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发展环境,并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不过,我国仍需要处理和解决好科技战略选择中未能及时化解的关键核心技术存在路径依赖、创新链和产业链缺乏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效用未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落实不到位等遗留问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逆全球化与地区主义加速、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冲突与对抗日益激烈等新趋势,我国科技战略部署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强化战略预见形成非对称竞争优势、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加强科技基础能力、面向多元化国际利益关系推动科技合作,从容应对。

  • 关于实施大科普战略的法治保障研究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提交时间: 2023-06-15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普法治建设是落实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理论,实施大科普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系统回顾,探讨了我国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发展脉络、当前状况和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在两翼理论的指导下,文章提出了加强科普法治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大科普战略与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实施夯实法律保障。

  • 加快完善支持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5-0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但从实践 看,我国企业基础研究仍面临投入比例偏低、新知识贡献度不足等问题。文章在概括分析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特征和问题的基 础上,通过动力能力分析框架系统揭示当前我国企业基础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从政策需求出发,为完善支 持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 技术经济安全:研究重点、演化机理和评估框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5-0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技术经济安全相关议题成为主要国家和地区共同关注的焦点。 文章从学科建设视角,围绕为什么是什么如何评等关键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分析了关注技 术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技术、企业、产业、国家和区域等不同层面应重点关注的技术经济 安全关键议题,构建了由环境诱发、要素传导、多重反馈和时空演化 4 个环节构成的技术经济安全发生和演 化机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经济安全评估的 TMAPS(技术-市场-主体-政策-安全)模型和指标框 架。该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理清技术经济安全的内涵和边界,并为加强技术经济安全评估、保障技术经济 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 中国创新发展:迈向世界科技强国之路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6-01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是指导我国科技和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文章梳理了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的历史演进,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集聚、科技革命机遇等方面分析提出科技强国兴起存在多种可能路径。文章从科技发展、创新转型、科技革命机遇等方面对我国建设世界强国的基础、问题和形势进行了分析,作出我国正处于迈向世界科技强国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在分析2030年和2050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发展愿景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我国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总体思路与举措建议。

  • 欧盟Natura 2000自然保护地网络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欧盟Natura 2000 自然保护地网络覆盖欧盟近19%的陆地与10%的海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区 域社会经济福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跨国自然保护地网络。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5 个 方面:(1) 通过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促进成员国依法履约、推动自然保护地网络建设;(2) 在欧盟 决议流程基础上,建立了多元主体全过程参与的决策执行机制,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多方参与的积极性; (3) 基于全域视角推动战略规划,提高了保护地网络的连通性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4) 统筹区域发展目 标,开发多元资金渠道,以资金申请考核制度促进保护地管理计划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5) 标准化记录 保护地数据并公开共享,助力科学研究及管理模式创新。这些经验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合作治理路径和模式的 选择、中国引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和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日本科技领域是否存在“举国体制”——以半导体技术攻关为考察对象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3-08-12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日本政府在科技领域采用的“有机开发体制”“整合推进体制”和“产学官合作”机制,取得了巨大 成效,但对于这种模式是否属于“举国体制”,学界存在不同认识。不同学者对“举国体制”内涵和特征的 解读存在差异,对日本政府实施的攻关做法是否属于“举国体制”存在争议。文章梳理归纳科技领域“举国 体制”内涵特征,选取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为案例,从实证角度论证其做法体现了“举国体制”特征。文章 还对日本半导体技术攻关“举国体制”的产业化目标导向、“大企业本位研发体制”、国立科研机构在应用研 究和协调管理上的“双重职能”,以及日本政府在技术资助领域和项目遴选标准上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 最后对“举国体制”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全面、客观看待日本“举国体制”模式的成功要因,避免 夸大该模式对技术研发所发挥的作用,以此加深国内对日本技术攻关模式的研究与认识,以期能够为我国推 进和完善科技领域“举国体制”提供一些参考。

  • 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3-12-03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未来产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场景,显著依赖于颠覆性前沿科技的突破,迫切需要从未来 产业科技发展与管理的需求研究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发现,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动力体现在 科技要素供给、科技场景培育、科技政策保障3 个方面,发展方向取决于新兴与重大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文章对未来产业的科技发展宏观布局、前沿科技攻关、科技创新要素供给和 科技创新生态建设4 个方面的需求展开研究,总结典型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梳理我国未来产业科技 发展现状与挑战;从加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宏观布局、强化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场景驱动、扩大未来产业 科技发展的要素供给、构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4 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

  • 进一步深化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转型路径的若干思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转型路径是一系列目 标、技术、资金、政策等综合驱动的系统行动路线图。随着全社会对“双碳”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 “双碳”工作面临全面深化落实的系统推进挑战。文章总结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低碳转型新成效与双碳 “1+N”政策体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国土空 间格局、建筑和交通、消费模式、技术创新、金融体系、贸易与供应链、治理体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 系统推进双碳目标深化落实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