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学报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出版时间:1956-
  • 出版者:心理学报
  • 出版格式:
  • 主题: 其他;
  • 总访问量:34972次
  • 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拓扑结构分析:基于纵向追踪数据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适应; 网络成瘾; 拓扑结构; 网络分析;

    DOI:10.12074/202405.00292V1

    提交时间: 2025-04-20

    摘要:网络适应作为当代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复杂多维的内部属性仍未得到系统探讨。本研究首次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核心特征、动态演变以及外部联结。横断网络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网络适应的中好奇心的“双刃剑”作用,即过高或过低的好奇心均不利于网络适应的发展。网络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网络适应具有整体的稳定性,但其拓扑属性会发生内部流转。交叉滞后网络分析表明,网络自我效能在网络适应发展过程起“总舵手”作用,而网络信息搜索是青少年网络适应的重要“落脚点”。二元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指出,网络信息保护对网络成瘾具有最显著的直接影响。本研究不仅为理解青少年在数字世界中的成功适应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新时代的数字化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点击量 4266 下载量 1189 评论 0
  • 失却锋芒:父母性别偏见对女性职场表现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父母性别偏见; 自尊; 职业妥协; 工作绩效; 创造力;

    DOI:10.3724/SP.J.1041.2023.01148

    提交时间: 2023-10-09

    摘要:父母性别偏见对女孩影响的研究多聚焦于幼儿与青少年时期家庭领域, 忽视了其对女性成年后工作领域的深远影响。基于自我概念理论, 探讨了父母性别偏见对女性职场表现的负面影响机制。基于225份多时点、多来源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1)父母性别偏见通过降低女性自尊加剧其职业妥协; (2)职业妥协负向影响女性工作绩效和创造力; (3)父母性别偏见依次通过自尊、职业妥协削弱女性工作绩效和创造力。研究结论从原生家庭界面拓展女性职场表现研究视角, 为识别影响女性职业选择和职场表现根源因素、促进职场性别平等和女性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点击量 2263 下载量 531 评论 0
  • 问题解决任务中行动序列的二分类建模:单/两参数行动序列模型

    关键词: 过程数据; 行动序列; 问题状态转换; 行动序列模型; 项目反应理论;

    DOI:10.3724/SP.J.1041.2023.01383

    提交时间: 2023-10-09

    摘要:行动序列作为一种典型的过程数据, 可反映被试解决问题的详细步骤。鉴于行动或状态转移可区分正误, 本文基于二分类Logistic建模提出两个复杂度相对较低的行动序列模型——单/两参数行动序列模型(1P-/2P-ASM); 两者差异在于是否允许自由估计问题状态的区分度。通过实证研究和模拟研究对比探究两个新模型与基于多分类Logistic建模的序列作答模型(SRM)的表现。研究结果主要发现:(1)两个ASM能够获得与SRM几乎一致的问题解决能力估计值; (2)两个ASM的计算耗时明显低于SRM的; (3) 2P-ASM比1P-ASM的综合表现更优。总之, 两个模型复杂度相对低的ASM均能够实现对行动序列的有效分析, 有益于行动序列数据分析的落地。

    点击量 2466 下载量 484 评论 0
  • 二阶潜增长模型标度方法及其可比的一阶潜增长模型

    关键词: 潜增长模型; 合成分数; 标度方法; 尺度指标; 效应编码; 潜变量标准化;

    DOI:10.3724/SP.J.1041.2023.01372

    提交时间: 2023-10-09

    摘要:潜增长模型(LGM)是分析纵向数据的一种强有力工具, 在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受到重视。多指标测量的变量, 既可以用合成分数建立单变量LGM(一阶LGM), 也可以用指标建立潜变量LGM(二阶LGM)。简述了二阶LGM标度方法(包括尺度指标法和效应编码), 提出了有可操作性的潜变量标准化标度方法和合成分数的一阶LGM标准化模型。系统总结了二阶LGM标度方法及其可比的一阶LGM建模, 并用多指标变量的实测数据进行示例。推荐使用效应编码法对二阶LGM进行标度和标准化。

    点击量 1529 下载量 572 评论 0
  • 熟悉度促进人们与垃圾分类中的志愿者合作及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 熟悉度; 年龄差异; 声誉关注; 社会距离; 合作;

    DOI:10.3724/SP.J.1041.2023.01358

    提交时间: 2023-10-09

    摘要:垃圾急剧增长严重污染环境, 亟需垃圾分类和减量, 没有桶前志愿者监管, 垃圾混放污染率居高不下。而居民不配合志愿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促进居民与志愿者合作?基于声誉关注和社会距离理论, 为解决垃圾分类困境, 本研究实施3个情境实验和1个质性访谈调研, 考察对志愿者的熟悉度(高/低/陌生)、志愿者年龄(小学生/年轻人/老年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的居民(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合作性, 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人们对志愿者熟悉度越高, 合作性越高; 在低熟悉条件下, 对老年志愿者合作性更高(实验1和实验2)。同中青年被试相比, 老年被试对老年志愿者的合作性更高, 但同陌生志愿者的合作性低于中青年被试(实验2)。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可作为熟悉度促进合作的心理机制, 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3)。多元回归分析和质性调研结果表明, 社区里居民熟悉的志愿者监管引导, 及居民自身的亲社会性, 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重要发现为垃圾分类的推行及降低成本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支撑。

    点击量 2393 下载量 580 评论 0
  • 积极总是好的吗?积极元刻板印象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

    关键词: 积极元刻板印象; 窒息效应; 工作记忆; 趋近动机; 核心自我评价;

    DOI:10.3724/SP.J.1041.2023.01344

    提交时间: 2023-10-09

    摘要:以往关于元刻板印象的研究集中于消极视角, 而对积极元刻板印象如何影响认知加工缺乏相应探讨。本研究采用N-back任务, 选取农村大学生为被试, 通过3个实验考察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 在工作记忆高难度任务(2-back)中, 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会导致更低的正确率, 趋近动机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核心自我评价起调节作用, 即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会通过增加趋近动机, 降低高难度任务的正确率, 且这一效应仅存在于高核心自我评价者中。本研究将积极元刻板印象窒息效应拓展到认知加工领域, 并且揭示了窒息效应的内在机制。

    点击量 1398 下载量 455 评论 0
  • 心理丰富提高亲环境行为意愿

    关键词: 心理丰富; 亲环境行为; 自我扩展; 自然-自我大小;

    DOI:10.3724/SP.J.1041.2023.01330

    提交时间: 2023-10-09

    摘要:理解幸福和积极因素与亲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究影响亲环境行为的积极前因, 研究聚焦于心理丰富的幸福取向, 通过10个子研究(N = 2979)考察了心理丰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 心理丰富程度越高, 人们越愿意为环保做出努力和行为改变(研究1.1~1.4), 而这是因为心理丰富提高了自我扩展水平(研究2.1~2.4), 并且在个体将自然看作比自我更渺小时, 自我扩展对亲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更显著(研究3.1~3.2)。研究结果揭示了幸福对亲环境行为的积极作用, 为推动人们参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了启示。

    点击量 1622 下载量 608 评论 0
  • 教导何以有方?教师辩证反馈对大学生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教师辩证反馈; 团队创造力; 团队信息深加工; 精熟氛围; 绩效氛围;

    DOI:10.3724/SP.J.1041.2023.01301

    提交时间: 2023-10-09

    摘要: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纵向现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视角探讨了教师辩证反馈对大学生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教师辩证反馈与团队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 团队信息深加工中介了教师辩证反馈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 精熟氛围在教师辩证反馈与团队信息深加工关系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而绩效氛围在二者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教师辩证反馈能够通过团队信息深加工对团队创造力产生有条件的、正向的间接影响, 当精熟氛围水平高、绩效氛围水平低时, 教师辩证反馈对团队创造力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从理论上提出教师辩证反馈并实证探索其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 从团队创新层面上丰富和深化了“教育与发展”这一经典理论范畴, 并为促进大学生团队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点击量 1447 下载量 569 评论 0
  • 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关键词: 儿童期创伤; 共情; 观点采择; 个人痛苦; 元分析;

    DOI:10.3724/SP.J.1041.2023.01285

    提交时间: 2023-10-09

    摘要: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 获得46项研究和352个效应量, 共包含23039名被试。元分析结果发现, 儿童期创伤与共情存在显著负相关(r = −0.076)。儿童期创伤类型存在调节作用, 躯体忽视(r = −0.095)与情感忽视(r = −0.128)均与共情显著负相关, 而躯体虐待(r = 0.005)、情感虐待(r = −0.051)和性虐待(r = −0.058)均与共情相关不显著。共情成分存在调节作用, 在认知共情中, 儿童期创伤与观点采择(r = −0.127)显著负相关, 而与幻想(r = −0.044)相关不显著; 在情感共情中, 儿童期创伤与共情关注(r = −0.148)显著负相关, 而与个人痛苦(r = 0.153)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不同类型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以及儿童期创伤在共情各成分上的效应, 并提出了培养共情的建议。

    点击量 1491 下载量 576 评论 0
  • 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累积风险与社会适应: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心理社会资源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处境不利累积风险; 社会适应; 压力; 心理社会资源;

    DOI:10.3724/SP.J.1041.2023.01270

    提交时间: 2023-10-09

    摘要: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累积风险观的观点, 考察了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因素对社会适应的累积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651名农村儿童进行入户调查, 1年后实施追踪。以前后测中一直处于留守状态的285名儿童为分析对象, 其他样本作为对照组仅参加社会适应比较。结果显示:(1)与非留守儿童相比, 留守儿童的前测、后测社会适应得分均较低; 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累积风险与即时/延时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式均为线性模式; (2)控制性别、年龄的作用后, 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累积风险对社会适应的即时/延时预测作用均显著(β = −0.42/−0.23, ps < 0.001)。即时预测中, 压力起部分中介作用, 心理社会资源对后半条中介路径有调节效应, 随着资源水平提高, 压力的中介能力降低; 延时预测中, 后测压力起部分中介作用, 心理社会资源对中介模型中的主效应及前半条中介路径同时有调节作用, 随着资源水平提升, 延时主效应及后测压力的中介效应同时减弱, 至高分组时两类效应均不显著。可见, 家庭处境不利累积风险是留守儿童低社会适应的重要近端环境因素, 且部分通过诱发压力来实现; 心理社会资源对其社会适应有重要保护作用。

    点击量 1757 下载量 580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