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5074
提交时间: 2023-10-22
摘要:半耳箬竹 Indocalamus semifalcatus (H. R. Zhao et Y. L. Yang) T. P. Yi 在原始文献中 仅有部分营养器官的描述。该文通过野外居群调查、室内体视解剖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新增了半耳箬竹的花器官描述和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完善了其营养器官的性状描述,更新 了其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繁殖器官性状:花序为圆锥状,小穗及小穗轴密被白色短柔 毛,颖片、外稃及内稃光滑无毛,雄蕊3 枚,花药紫红色,柱头2,白色,羽毛状;(2)营养 体性状:秆高达4.5 m,径达2 cm,箨耳半镰形或微弱,箨片直立紧贴秆,叶耳微弱或无, 叶舌上具较发达的纤毛;叶片两面同色且无毛;(3)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气孔器凹陷不可 见,8~10 个长乳突平铺覆盖气孔,硅质体马鞍形,未见有大毛和刺毛;(4)新分布区域1 个, 即贵州省贵阳市观音山。该种与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 Hand.-Mazz.)最为相似,主 要区别在于该种的箨鞘和叶鞘上具有半镰形的箨耳或箨耳缺失,秆高达4~5 m,径达2 cm。
关键词: 新分布; 钱苔科; 护蒴苔科; 指叶苔科; 细鳞苔科; 角苔科; 物种多样性;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4060
提交时间: 2023-10-22
摘要:经对2019 年至2022 年期间在广西百色、桂林、河池和南宁等地采集的苔类和角苔 类植物标本的研究,共发现10 个广西新记录种,即宽瓣钱苔(Riccia cavernosa Hoffm.)、 日本钱苔(R. nipponica S. Hatt.)、疏叶假护蒴苔 Metacalypogeia alternifolia (Nees) Grolle 、 卵叶鞭苔(Bazzania angustistipula N. Kitag.)、异苞唇鳞苔(Cheilolejeunea kitagawae W. Ye & R.L. Zhu)、条瓣疣鳞苔 Cololejeunea magnistyla (Horik.) Mizut. 、管叶苔 Colura calyptrifolia (Hook.) Dumort. 、凹瓣细鳞苔(Lejeunea convexiloba M.L. So & R.L. Zhu)、台湾角苔 (Anthoceros angustus Steph.)、微小角苔(A. subtilis Steph.),其中管叶苔是中国大陆首次 报道,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是广西新记录属。文中列出了新记录种的主要识别特 征、标本信息和地理分布等信息,并提供了图版。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广西及中国的苔 藓植物的多样性研究本底资料。
关键词: 兜兰属; 杓兰亚科; 花药壁发育;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花粉散粉单元; 分类学;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4052
提交时间: 2023-10-22
摘要:兜兰属的分类系统学问题争议较大,亟待更多资料澄清。该文利用体式解剖镜和石 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紫纹兜兰的花结构和双雄蕊花药发育特征,为兜兰属及其所在的杓兰亚科 的分类学提供新资料。结果表明:(1)花形态特征支持将紫纹兜兰放置于兜兰亚属的单花 斑叶组,包括萼片具脉纹、花瓣长圆形带黑褐斑,唇瓣具直立的耳状结构,退化雄蕊新月形 等。(2)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并列的药室,花药室中央分化出一条不完全贯穿的不育 隔膜组织,将其分化为两个小孢子囊。在花药成熟时,不育隔膜组织被降解吸收,两个花粉 囊通过次生融合形成一枚马鞍形的黏性花粉团。(3)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4 层,由外到内 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符合单子叶型花药壁。花药壁具绒毡层和内绒毡层, 均为2 核。在2-细胞花粉时期,中层和绒毡层发生降解,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加厚。(4) 小孢子母细胞经同时型胞质分裂形成不同排列方式的小孢子四分体,包括正四面体、左右对 称和十字交叉型,且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明显。(5)在雄配子体 发育阶段,小孢子或保持在四分体内或从四分体中游离出来,经有丝分裂发育为2-细胞型 花粉,形成具有黏性的四合花粉或花粉粒。结合现有资料,该文比较分析了紫纹兜兰不完全 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单子叶型花药壁、具2 核的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同时型胞质分裂和黏 性花药等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理解兜兰属及杓兰亚科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新资料。
关键词: 地黄; 氧-酰基转移酶WSD;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镉胁迫;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4008
提交时间: 2023-10-22
摘要:植物蜡酯合成酶催化长链醇和长链脂肪酸合成蜡酯,对植物蜡质合成及其抗旱、抗致病菌袭击和 紫外辐射、抗寒和昆虫侵害等环境胁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镉是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有毒重金属之一,严 重威胁植物生长发育、质量、产量和食用安全。为研究地黄蜡酯合成酶基因镉胁迫表达,该文从地黄全长 转录组测序数据中鉴定其成员,并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与qRT-PCR 对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 保守结构域及其组织表达与镉胁迫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鉴定出两个蜡酯合成酶基因RgOATWSD1 与RgOATWSD2;其编码蛋白质的的长度、理论等电点和相对分子量依次为463 aa 与473 aa、8.86 与9.34、 51.31 kD 与52.49 kD,均为不稳定蛋白。(2)均具有acyl_WS_DGAT 保守域与DUF1289 超家族,前者占其 氨基酸序列的92.65%~94.50%。(3)均定位于内质网中,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与α螺旋为主;RgOATWSD1 为跨膜蛋白,而RgOATWSD2 不是。(4)均在地黄根、茎与叶中差异表达。(5)其表达均受镉胁迫诱导,但 其表达变化趋势不同。该研究鉴定了两个镉胁迫应答反应的蜡酯合成酶基因,为地黄RgOATWSD 的镉 胁迫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檀香; 叶绿体; NDH 脱氢酶; 亚细胞定位; 表达调控;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3054
提交时间: 2023-10-22
摘要:为研究檀香NDH 脱氢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檀香心材为材料,利用RACE 技术克隆SaNDH6 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其组织 和激素处理后的表达模式,在拟南芥原生质体观测其亚细胞定位,利用PlantCARE 分析 SaNDH6 起始密码子ATG 上游2 kb 的启动子序列,同时运用PlantRegMap 预测可能与其结 合的转录因子。结果表明:(1)SaNDH6 编码303 个氨基酸,为疏水蛋白,亚细胞定位于 叶绿体。(2)进化树分析表明,檀香SaNDH6 与木本植物NDH6 进化关系较近。(3)PlantCARE 分析发现,SaNDH6 启动子中除含有ACE、AE-box、Box 4、G-Box 和GT1-motif 等大量光 响应元件外,同时还有茉莉酸甲酯(MeJA)反应元件CGTCA-motif 和TGACG-motif,赤霉 素(GA)响应元件P-box,以及防御和胁迫响应元件TC-rich repeats 等。(4)通过PlantRegMap 分析发现,有76 个转录因子可能与SaNDH6 启动子结合,其中ERF 家族最多,达到了40 个。(5)SaNDH6 在檀香的根、心材、叶片和愈伤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片中的表达 量较高;用110-4 mol·L-1 的MeJA 和GA3 分别处理檀香愈伤组织后,SaNDH6 的表达均显 著升高。综上结果表明,檀香SaNDH6 为核基因编码的蛋白,受光和激素等诱导表达,可 能参与檀香逆境胁迫反应的过程。
关键词: 光质; 光周期; 粗肋草; 叶色参数; 色素含量;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3032
提交时间: 2023-10-22
摘要:为改良粗肋草叶色和优化粗肋草设施栽培体系,该研究以吉利红粗肋草水培苗为试验材料,设置6 种 光质(白光,R∶B=1∶1,R∶B=1∶2,R∶B=2∶1,R∶B=1∶3,R∶B=3∶1,其中R、B 分别代表红光、蓝 光)和2 种光周期(8 h‧d-1,12 h‧d-1)交叉培养,测定粗肋草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土壤和作物分析仪器开发 (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花色素苷含量和叶片颜色参数(色相值a*、色相值b*、明度 值L*、色调角h*),研究粗肋草对红蓝光质和光周期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1)12 h‧d-1 光周期更有利于粗 肋草的生物量的积累,其中LP11(R∶B=1∶3×12 h‧d-1)处理的粗肋草苗木干重、鲜重均为最高,最有利于植 物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其次是LP5(R∶B=1∶3×8 h‧d-1)处理。(2)相同光质条件下,8 h‧d-1 光周期处理的粗 肋草叶片SPAD 值比12 h‧d-1 光周期处理高,12 h‧d-1 光周期处理的粗肋草叶片花色素苷含量高于8 h‧d-1 光周期 的处理,LP11 处理叶片SPAD 值最低,花色素苷含量最高。12 h‧d-1 光周期培养的粗肋草叶片颜色参数a*、b* 值比8 h‧d-1 光周期高,h*值比8 h‧d-1 光周期低。(3)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LP11 处理在促进粗肋草生长及 叶色改良方面效果最好。总之,12 h‧d-1 光周期更有利于粗肋草的生长和叶片颜色变化,其中LP11 处理为最佳 光质和光周期组合。
关键词: 外来红树; 拉关木; 间伐修枝; 乡土红树; 生态恢复;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3012
提交时间: 2023-10-22
摘要:为探究保护区内对外来红树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人工林不采取剧烈扰 动生境的皆伐措施,而通过间伐修枝处理使拉关木逐渐退出更替为乡土红树林的新途径的影 响,该研究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拉关木林为研究区域,依托保护区对拉关木林 进行间伐修枝,研究拉关木林间伐修枝的调控措施对恢复乡土红树群落的生态效应。结果表 明:(1)间伐修枝后拉关木残桩萌枝的无性繁殖削弱了处理效果,但一次干预(50%强度 的间伐修枝)和两次干预(50%强度的间伐修枝之后追加一次修枝)2 种处理之间,拉关木 残桩萌枝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2)间伐修枝能丰富林下灌木层的乡土红树种类和促进其 生长,且两次干预比一次干预的促进作用明显,但对草本层红树幼苗自然更新无显著影响。 (3)在未间伐、间伐修枝和林缘3 种样地中人工种植乡土红树苗木,间伐修枝对红海榄 (Rhizophora stylosa)、秋茄(Kandelia obovata)幼苗的存活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间伐 修枝处理对红海榄的生长有接近林缘条件的效果,但效果有限。建议在50%强度间伐修枝 的基础上加大间伐强度或修枝频率,在林下适当进行乡土红树植物的人工种植,同时清除拉 关木残桩萌生的枝条,可以更有利于拉关木林向乡土红树林的转化。
关键词: 植物; 类受体激酶; 凝集素类受体激酶; 非生物胁迫; 信号响应; 作用机制;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2002
提交时间: 2023-10-22
摘要: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胁迫因子的影响,非生物胁迫是其中极其重要的 一类。类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 RLKs)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蛋白,能够快速 有效地对胁迫因子作出响应,最终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凝集素类受体激酶(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s, LecRLKs)是RLKs 的一个亚族,其具有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跨膜结 构域和细胞内激酶结构域三个结构域。根据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的不同可分为L、G 和C 三 种不同类型。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 作用。LecRLKs 通过识别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信号分子,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如MAPK 通 路、ROS 通路、钙信号通路等,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翻译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该文概 述了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并系统综述了LecRLKs 在盐胁迫、低温 胁迫、干旱胁迫、机械损伤和植物激素等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同时也对 LecRLKs 的未来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该文不仅为深入了解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参与非 生物胁迫响应的功能提供参考,还为利用LecRLKs 进行作物抗逆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花青素还原酶; 干旱胁迫; 表达模式; 黄酮类;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212006
提交时间: 2023-10-22
摘要:花青素还原酶(anthocyanidin reductase, ANR)是合成黄酮类物质的关键酶之一,为明确其编码 基因结构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该文从中国沙棘转录组数据 中筛选获得一个ANR 基因,命名为HrANR 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序列及编码蛋白进行分析, 并对不同胁迫下各组织中HrANR 基因的表达量和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1)中国沙棘HrANR 基因ORF 为1 017 bp,编码338 个氨基酸,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其ANR 同源蛋 白具有明显的科属特性。(2)干旱胁迫下HrANR 基因在中国沙棘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但表达趋势 不同,其中在根中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茎中呈持续下降、叶中呈先升高后持续降低的趋势。 (3)通过芦丁标准曲线获得不同胁迫程度下中国沙棘叶内黄酮类的含量,表明黄酮类含量先持续上升, 随后略有下降,复水后上升至最高点的变化趋势,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黄酮含量与干旱胁迫呈正相关, 在严重胁迫下黄酮含量与胁迫呈负相关。(4)HrANR 基因的叶和茎的表达量与黄酮类含量呈负相关(P 叶= -0.751 43,P 茎= -0.934),根中呈正相关(P 根=0.444)。上述结果表明中国沙棘HrANR 基因的表达及 黄酮类含量变化与其抗旱性密切相关,其结果可以为中国沙棘抗旱机制的阐明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紫杉醇; 基质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DOI:10.11931/guihaia.gxzw202304019
提交时间: 2023-09-20
摘要:为建立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 Ⅲ) 和紫杉醇( Taxol) 的分析方法, 该文采用基质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MSPD-HPLC)对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 Ⅲ及Taxol 进行定量分析,考察包括硅胶、佛 罗里硅土、酸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C18、C18-ME、C18-G1、C18-HC、Diol、 Xamide、Xion 共12 种样品预处理分散剂及各种分散剂的质量、洗脱剂的种类、洗脱剂的 浓度、洗脱剂体积对两种成分分析的影响,并对优化后的条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与超 声提取、热回流提取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考察的12 种固相分散剂中,碱性氧化铝具有良好的目标化合物萃取检出量,且当碱性氧化铝与样品 的质量比为3∶1,6 mL 甲醇为洗脱剂洗脱时,10-DAB Ⅲ和Taxol 的萃取检出量较高。(2) 建立的红豆杉枝叶中10-DAB Ⅲ和Taxol 的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 9), 10-DAB Ⅲ和Taxol 的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介于0.023 9~0.030 1 μg·mL-1 和0.142~0.178 μg·mL-1 之间;3 个水平标准物质浓度加入测定样品回收率的结果显示各目标分析物平均加 样回收率在93.6%~109.0%之间。(3)该方法与超声提取、热回流提取预处理分析结果的 比较证明,3 种方法对2 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检出量基本无差别,但MSPD 法溶剂消 耗少、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净化效率高,可应用于红豆杉原料的快速分析。该文以碱 性氧化铝为分散剂应用于云南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建立了快速、高效的红豆杉 中10-DAB Ⅲ和紫杉醇的分析方法,为红豆杉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