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故事化方法:析出、重组与叙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过程自动化的方法和设备 提交时间: 2024-03-12

    摘要: 目的/意义 融合可解释性结果的数据故事化方法为解决数据认知困难、预测结果难以理解以及模型决策可信度低等问题提供了新策略。 方法/过程 梳理了模型无关局部可解释性技术的解释形式、数据故事的叙事结构以及目前数据故事化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基于可解释性理论与数据故事化实现模式构建了“析出—重组—叙事”的数据故事化模型,利用定义的要素元组给出数据故事映射流程,明确了实现故事化模型设计的关键技术。 结果/结论 在数据故事化模型设计的理论指导下,本研究提出面向解释结果的“扇形”故事化实现路径和融合解释结果与故事化模型要素的交互框架,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数据故事化方法在结果解释方面的实用价值。通过构建基于可解释性结果的数据故事化方法体系框架,为扩展具备数据感知与认知、可辅助智能决策功能的故事化路径提供新思路。

  •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中建档要求的现状调查及内容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各种文献工作 提交时间: 2024-01-11

    摘要: 目的/意义 对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中的建档要求调查,旨在掌握文化遗产建档政策要求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内容。 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文献调查法和政策内容分析法,对147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中的建档内容进行编码和分析。 结果/结论 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发展,已初步形成愈发突出的文化遗产建档政策需求,不断丰富的文化遗产建档主体,扩充细化的建档对象和内容,面向利用的文化遗产建档活动以及持续完备的保障措施。总体而言,建档正在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建档政策的体系化、衔接性、建档专业性以及面向数字化转型的设计。

  • 出版单位学术出版的知识服务转型策略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从出版的本质分析,它是信息提供方将信息内容传递给信息需求方的活动或过程。随着人们感到从书本、光盘等渠道获取知识越来越单一化,并且希望出版企业能够满足自己的个性化信息产品需求,传统出版企业必须认清现实,从内容、技术、营销、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转型,这样才能实现未来健康发展。

  • 文化数字化视阈下博物馆在线数字资源服务可供性测评研究

    分类: 管理学 >> 管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7-24

    摘要: 摘要:[目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容资源的普及性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便利化和均等化的重要支撑。数字中国整体布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提出对博物馆在线数字资源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评价我国博物馆在线数字资源服务可供性将成为实现上述要求的重要抓手。[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可供性理论相关原理并结合我国博物馆在线数字资源服务的特点,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5项三级指标的可供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模型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175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网站对其进行在线数字资源服务可供性的测评。[结果/结论](1)在线数字资源服务可供性水平较高的博物馆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在认知可供性、功能可供性以及情感可供性三个维度进行了充分探索及延伸;(2)我国博物馆在线数字资源可供性水平发展并不均衡,总体呈现东高西低中起格局;(3)我国各省市博物馆在线数字资源服务可供性水平与城市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格局基本一致。

  • 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参与困境的形成机理研究:一个理论解释框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4-10

    摘要: 目的/意义 立足政务部门视角,厘清其在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中面临的参与困境及其形成机理,有助推动政务数据跨界流动。 方法/过程 本文在阐析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调研结果,构建了一个以解释参与困境成因为目的的理论框架。 结果/结论 跨部门政务数据共享的本质是各政务部门在不破坏行政边界前提下,共同配置政务数据权属并共创数据资产价值的过程。不支持共享的部门间协作制度和共享数据特征,是参与困境形成的主要动因,破解困境应从部门间统筹管理、共享过程协调和数据权属界定等多方聚力。

  • “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下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图景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1

    摘要: 在数字转型社会中,图书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变革性力量,数字中国整体布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图书馆行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政策指引。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实践调研和内容分析等方法,梳理数字转型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要求,解析行业数字战略的国际政策导向,提出中国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转型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需满足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型的要求,形成开放、智慧、包容和共享的生态;数据赋能、需求牵引、数智融合、价值引领和创新驱动是国外图书馆数字战略中的重要方向,对重塑和融合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面向文化强国建设图景,应当在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下,推动图书馆行业从制度、理念、业态和能力等方面实现自我变革和更新,以回应国家、人民、社会、时代的要求和期盼。

  • 数字人文视域下历史档案资源分析利用实践——以《康熙起居注》《康熙实录》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资料的利用 提交时间: 2023-03-10

    摘要: [目的/意义]历史档案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原始记录性的固化信息,是国家文明延续、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好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方法/过程]在数字人文研究视域下,对《康熙起居注》《康熙实录》两部历史档案中康熙帝问安数据进行人工标注,并从标注的数据结果入手分析康熙帝孝治天下的具体实践。[结果/结论]用数字人文的方法挖掘分析《康熙起居注》《康熙实录》两部历史档案的内容,可为数字人文在历史档案开发中的运用方法提供参考借鉴。数字人文的运用将为未来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档案参与数据管理角色定位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5

    摘要: [目的/意义]探究档案部门参与数据管理的角色定位及路径方法,为档案部门在数据社会更好地履行档案管理职能、贡献档案力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104篇档案参与数据管理相关文献。[结果/结论]档案部门参与数据管理存在接收者、指导者和协同者三种角色定位。档案部门作为接收者,通过数据归档联结数据生命周期和档案生命周期;作为指导者,运用来源原则、价值鉴定、连续性管理、长期保存等档案理论与方法及分类方案、目录等档案管控工具,为科学数据管理、开放政府数据、大数据应用等提供建议;作为协同者,从制度、主体、业务、资源、服务、系统等要素出发,与数据部门协同开展数据管理。后续研究需要在结构化数据归档对象识别与方案升级、档案部门作为指导者的实现机制及效果评价、档案与数据的业务协同及协同意愿与动机等方面进 行更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 社会规范类型对说服性健康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4

    摘要: 目的/意义 研究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对促进人们采纳说服性健康信息 意愿的作用效果,引入社会归属需求和感知风险解释这一过程的作用机制,并讨论社会距离 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健康科普工作者提供优化信息说服效果的策略,同时拓展社会规范理 论的本土化研究。 方法/过程I基于社会规范理论推导研究假设,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收 集实验数据,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及调节作用。 结果/结论I研究发现,在东方文化 背景下,描述性社会规范的说服效果优于命令性社会规范,社会归属需求和感知风险分别在 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距离能够调节社会规范信息对说服性健康信息采 纳意愿的预测作用。

  • 关于档案学人才培养进一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的思考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7

    摘要: 一级学科由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面临更为宽广的学科发展空间。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地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再次给学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1952年在国家档案事业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的背景下,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中国人民大学受中央委托创建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可以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档案学的红色基因,档案事业的需要是档案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文探讨一级学科更名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背景下档案学人才培养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

  •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自媒体内容生产行为影响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4

    摘要: 目的/意义 本文以自媒体内容生产作为研究场景,探讨大学生自媒体内容生产经历对其社会资本的影响,以及影响内容生产更加有效转换为个人社会资本的因素。 方法/过程 本研究对16位有自媒体内容生产经历的大学生的账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并进行了深度访谈。 结果/结论 核心研究发现如下:(1)大学生的自媒体内容生产经历能够提升人际交往的广泛性、异质性和互惠性,从而有效提升其个人社会资本的质量;(2)以数字化义务作为动机,生产内容的专业性、时效性和有用性,更容易提升人际交往的达高性;(3)内容质量会影响人际交往的社会信任。

  • 国际科研数据政策导向解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2

    摘要: 目的/意义 剖析国际科研数据政策的导向及其特征,为我国完善科研数据政策保障体系、优化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分析、文献调研方法归纳出国际科研数据政策的整合DLC-SH和机器可操作两种导向,并使用模本法分析、验证两种导向的异同。 结果/结论 整合DLC-SH导向秉持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整体观,遵循组织管理-业务流程基本框架,目的在于构建全球协同式数据治理方略;机器可操作导向提供依次递进的指导性原则,重视数据基础设施的辅助作用,目的在于实现数据互联网全球布局。两种导向在理论基础、核心组件和服务对象上存在不同,但在基础环境、实现途径和最终目标上基本一致,且两种导向的相互融合成为现阶段的主流趋势。建议我国强化政策的导向功用,融入国际工作体系;重塑工作机制与流程,完善数据治理格局;人文与技术相结合,构建人机协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