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组织及其成员来说, 要想更好地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适应和发展, 员工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愈发重要。新近研究发现利他行为具有动态性, 但在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 无法获得利他行为动态可持续性特征的全貌, 对其前因机制的研究则更为缺失。因此, 本研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聚焦利他行为可持续性的动态性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利他行为可持续性的前因机制, 以期增进对利他行为本质的理解, 并为可持续互利团队与组织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市场经济的复杂多变给组织生存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组织往往对员工提出高的绩效要求, 绩效压力已成为普遍现象。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绩效压力的消极效应, 存在忽视其积极结果及理论视角较窄等不足。因此, 系统、全面地认识绩效压力的双刃剑效应, 有助于组织充分发挥绩效压力的积极效应及阻遏其消极效应。通过系统地回顾和梳理相关研究, 在将绩效压力影响效果的研究分为积极、消极和二者并存的曲线效应三个类别后, 引入压力认知评价理论、资源保存理论等理论厘清研究背后的解释机制。最后, 基于以上梳理分析,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组织中绩效压力的双刃剑效应及其边界条件, 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组织中绩效压力所产生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绝大部分组织行为学研究都是从静态视角聚焦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平均水平, 而忽视了时间的角色, 如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引入时间的角色, 从动态视角关注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结果, 可能为现有研究提供新的、突破性视角, 进而帮助拓展传统管理理论。鉴于其对理论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 部分新近研究开始逐步关注时间的角色, 从动态视角探索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然而, 整体来看, 这类研究仍相对较少, 且分散在不同的研究领域, 还未能形成结构化体系。基于此, 在将相关研究按照两个维度——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的类别(趋势 vs. 波动)与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的角色(自变量 vs. 因变量)分为四大类别后, 系统地回顾和梳理相关研究, 并厘清研究背后的理论机制。最后, 基于以上梳理分析, 未来研究可从关注变量的波动; 考察趋势、波动和整体平均水平等的交互作用等角度出发, 更加全面、系统地扩展组织行为学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对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因它能有效提高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组织的绩效水平。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但研究者多采用相对静态的研究范式, 而忽视了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基于组织社会化视角, 本研究重点关注新员工和工作变更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探索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动态变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 以期为培养和激发员工持续性高水平的组织公民行为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组织报复行为是员工因感知组织及其代理人不公正而针对他们采取的惩罚行为, 它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工作场所现象。总结现有综述文献, 存在缺乏系统梳理、不重视解释机制等重要问题。根据(不)公正感知类型复杂性和(不)公正感知主体两个维度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从解释机制角度出发, 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自我控制、情绪和资源理论等解释机制, 并整合不同解释机制, 同时增加对观察者视角的讨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音乐紧张感是音乐聆听的基础与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运用紧张感模型计算与行为实验两种方法, 探讨奏鸣曲式中的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研究发现, 奏鸣曲中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部分的紧张感变化具有差异, 展开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与再现部, 再现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 这源于转调距离与转调频率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在大尺度的真实音乐作品中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 为音乐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佐证和新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目前调节效应检验主要是基于截面数据, 本文讨论纵向(追踪)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如果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纵向数据, 调节效应可分为三类:调节变量Z不随时间变化、Z随时间变化、调节变量从自变量或因变量中产生。评介了基于多层模型、多层结构方程模型、交叉滞后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模型的纵向数据的多种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调节效应的分解和潜调节结构方程法的使用是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的两大特点。对基于四类模型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后, 总结出一个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流程。随后用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进行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 并给出相应的Mplus程序。随后展望了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的拓展方向, 例如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的密集追踪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如何, 目前研究存在较大分歧。为明确二者关系, 探究分歧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44项研究(46个独立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存在中等显著正相关(r = 0.27, 95% CI = [0.21, 0.33]); 二者的相关强度受文化背景和被试健康状况的调节, 但不受性别、自我效能感测量指标和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测量指标的影响。结果初步澄清了健康信念模型、信息搜寻综合模型和风险感知态度框架的争论, 表明个体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往往也会越频繁。研究启示政府和健康医疗从业者可以通过开展网络使用技能培训等干预方式提升公众自我效能感水平, 间接促进公众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自我面孔识别反映了个体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区分识别出自我面孔的过程。本文采用ALE元分析的方法, 对自我面孔识别的fMRI研究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 探究自我面孔识别的神经基础。结果显示, 自我面孔识别的关键脑区包括顶上小叶、额中回、额下回、脑岛、梭状回、楔前叶和枕叶皮层。另外, 自我面孔识别可能包括两个层面的加工过程:知觉层面的加工整合过程以及由知觉引发的评价和情绪反应过程。知觉加工整合涵盖了自我面孔识别的各个加工阶段, 主要涉及枕叶、梭状回和楔前叶的功能; 而评价加工及情绪反应过程则发生在自我面孔识别的中晚期, 主要涉及顶上小叶、额中回、额下回及脑岛的功能。未来研究可结合时间和空间数据并关注脑区间的协同功能, 考察与内感受的神经关联, 开展临床研究并探索威胁信息的影响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价值观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 与幸福感密切相关。认同自我增强价值观, 即关注个人利益, 可以让人体验到波动的幸福感, 表现为短暂快乐和消极情绪的交替循环; 认同自我超越价值观, 即切实关心他人利益和福祉, 则可以让人拥有持久的幸福感, 表现为一种持续的充实、和谐、宁静的状态。就作用机制而言, 认同自我超越价值观的个体可能对自我威胁信息有较少的防御性反应, 体验到更多的社会关系导向的情绪, 激发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从而获得持久的幸福体验。未来的研究可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考察自我超越价值观对持久幸福感的作用, 系统探讨二者之间的其他潜在机制, 并通过开展自我超越价值观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自豪感是对自身成就进行评估时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神经基础研究表明, 心理理论、自我参照、情绪、奖赏和记忆等相关脑区的协同作用构成了自豪感的神经基础, 而神经和生理的比较研究则揭示了自豪感和其他基本情绪以及道德情绪等在神经基础上的异同。以上结果为理解自豪感的复杂神经机制提供了依据。未来研究应对不同种类自豪感以及自豪感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自动驾驶汽车要进入人车混行的普通道路, 需确保与过街行人之间的交互安全和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 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往往在车辆外部装置显示设备, 即外部人机界面(eHMIs)以和行人沟通信息。在具体设计上, 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文字、图形、投影等视觉沟通形式, 传达车辆状态(是否在自动驾驶模式)、意图和对行人的过街建议等沟通信息, 并在真实路段实验、虚拟场景及实验室实验等情境中评估了界面的使用对行人过街意向、速度和准确性等指标的影响。然而, 以行人为中心的外部界面设计需系统地支持行人过街决策前各阶段的信息加工需求。因此, 我们结合行人过街决策过程和情境意识理论, 提出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交互中的动态过街决策模型, 从行人认知加工视角评估各种界面的沟通效果。评估的结果启示, eHMIs应促进行人对车辆信息的感知、理解和预测。在感知阶段, 应采用多种类型界面、多呈现载体相结合, 增强信息的可识别性。在理解阶段, 需结合文字说明、合理选择沟通视角、信号标准化和培训提高可理解性。在预测阶段, 应结合车辆内隐运动信息, 帮助行人快速准确获取车辆未来行动意图。更重要的是, 未来研究应关注在多行人、多车辆混行情境下的信息沟通设计及其对行人的影响。理论方面, 未来研究也需要关注外部界面如何通过自下而上的通路影响情境意识和心智模型的形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自动驾驶是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现完全自动化驾驶前, 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共享车辆控制权, 协同完成驾驶任务。在该人-机共驾阶段, 人对自动驾驶系统的信任是影响自动驾驶中人机协同效率与驾驶安全的关键要素; 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保持适当的信任水平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信任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动态信任框架。该框架将信任发展分为倾向性信任、初始信任、实时信任和事后信任四个发展阶段, 并结合操作者特征(人)、系统特征(自动驾驶车系统)、情境特征(环境)三个关键因素分析不同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以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根据该框架, 信任校准可从监测矫正、驾驶员训练、优化HMI设计三类途径展开。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驾驶员和人机系统设计特征对信任的影响, 考察信任的实时测量和功能特异性, 探讨驾驶员和系统的相互信任机制, 以及提升信任研究的外部效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自动观点采择现象已有很多研究证实,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目前存在内隐心智化与潜心智化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自动观点采择是自发采择他人视角的领域特殊加工; 而后者提出自动观点采择实质为反射性注意定向、位置的空间编码等领域一般加工, 模拟了心智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在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可独立或共同运行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协同作用模型。未来研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多样的被试群体, 探索自动观点采择的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以及重复刻板兴趣或行为。社交动机理论提出ASD个体是由于社交动机缺乏导致的社交障碍。目前该理论缺乏理论元素及结构关系的系统论证, 及基于此理论的低龄ASD儿童群体的研究证据。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实验法、眼动及近红外脑成像技术, 探索低龄ASD儿童早期社交奖赏、社交定向异常眼动标记及眶额叶脑区活动的神经机制。此外, 通过音乐奖赏强化学习的干预方式改善该理论的核心元素(社交奖赏), 观测能否改善ASD儿童的社交动机。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对该理论进行系统验证, 并形成改善社交行为的潜在干预方案。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本研究筛选了11项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言语自闭症人群词义加工的研究, 探讨了该人群与典型人群脑激活模式的差异是否具有跨研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差异的脑激活模式稳定存在, 且表现为主要涉及左额上回的典型脑区激活不足。该结果为言语ASD人群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来自词义加工的跨研究激活证据, 在明确“减弱的额叶激活”这一稳定差异表现的基础上, 强调了针对不同语言加工任务开展元分析研究的必要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注意解离是注意定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在注意转移过程中对原来刺激进行注意分离的过程。自闭症个体注意解离的早期受损会直接影响其它重要功能的发展, 尤其是唤醒调节和共同注意发展。采用间隙重叠范式的研究发现, 自闭症个体注意解离能力是否异常还存在争议, 被试年龄及取样、测量指标和刺激特征可能是影响的因素; 其神经机制可能涉及额叶、顶叶、小脑和胼胝体等脑区。未来应从脑机制研究入手, 综合考虑被试特征、研究方法和刺激特征对注意解离结果的影响, 明确其在自闭症早期预测和识别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源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是其核心特征, 与社会动机缺陷密切相关。社会动机是引导个体社会行为的强大动力, 主要表现为社会定向、社会奖赏和社会维持。现有研究表明, ASD个体的社会动机发展存在缺陷, 他们对社会刺激的注意偏向减少, 不能主动寻求和体会社会互动带来的快乐, 且缺乏维持社会关系的行为策略等。然而, 相关研究结果受到个体特征、环境和实验设计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未来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加强对ASD个体社会动机理论的整合研究, 以便全面系统地了解ASD个体的社会动机缺陷。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个体的共情能力缺陷可能导致了他们的社会交往障碍, 因此有必要对ASD个体的共情能力进行干预。有研究者主张应该对ASD个体的共情缺陷进行直接干预, 由此衍生了共情“补短”法, 主要包括心理理论的干预、观点采择的干预、面部表情认知的干预等几种方法。另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虽然ASD个体存在共情缺陷, 但他们同时也具备系统化能力优势, 应该通过ASD个体的优势能力来改善其共情能力, 由此衍生了共情“扬长”法, 主要包括乐高治疗、严肃游戏干预、基于系统化理论的孤岛能力辅助干预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存在优点和不足。最后就目前ASD个体共情干预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基于35项实证研究, 遵循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估(QUADAS-2)的循证程序对自闭症谱系早期预警特征筛查工具开展质量评估, 包括婴儿阶段(10个筛查工具, 159388人)、幼儿阶段(14项筛查工具, 11712人), 旨在为自闭症谱系风险的早期识别提供全面的理解。结果表明:幼儿阶段的筛查工具的分类准确性要高于婴儿阶段, 在婴儿阶段达到良好水平的筛查工具有M-CHAT-R/F、PDQ-1; 在幼儿阶段达到优秀水平的筛查工具有OERA、TIDOS。其中, “改良的幼儿自闭症检查表-有修订的后续随访” (M-CHAT-R/F)是目前最具潜力的自闭症谱系风险筛查工具之一。最后, 我们探讨了应用QUADAS-2评估研究质量的局限性, 强调需要规范工具的质量评估标准与进一步验证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