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高军
  • 不同感觉通道在应激传染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应激传染是指个体在观察或接触到另一个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时, 不自觉地受到对方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生理与心理上将自己的状态与对方匹配。应激传染的实验范式分为替代应激与交叉应激两种类型。在替代应激范式中, 观察者通过隔板观察, 接受来自示范者单一或多个感觉通道传递的应激信息。在交叉应激中, 观察者在示范者受到应激之后直接与示范者接触, 通过多种感觉通道接受示范者传递的应激信息。不同感觉信息引发应激传染的行为反应具有相似性, 都伴随自主活动减少、焦虑行为增加以及皮质醇水平升高, 其背后的神经环路与关键脑区并不完全一致。相比单一感觉通道(视觉、听觉与嗅觉), 多感觉通道引发的应激传染效应更强。杏仁核是应激传染的热点脑区, 在不同的应激传染实验范式中均观察到显著激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重视应激传染实验范式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感觉通道影响应激传染的神经机制确定研究需要关注的脑区。

  • 不同感觉通道在应激传染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9

    摘要: 应激传染是指个体在观察或接触到另一个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时,不自觉地受到对方负面情绪的影响,在生理与心理上将自己的状态与对方匹配。应激传染的实验范式分为替代应激与交叉应激两种类型。在替代应激范式中,观察者接受到来自示范者单一或多个感觉通道传递的应激信息。在交叉应激中,观察者在示范者受到应激之后直接与示范者接触,通过多种感觉通道接受示范者传递的应激信息。不同感觉信息引发应激传染的行为反应具有相似性,都伴随自主活动减少、焦虑行为增加以及皮质醇水平升高,其背后的神经环路与关键脑区并不完全一致。相比单一感觉通道(视觉、听觉与嗅觉),多感觉通道引发的应激传染效应更强。杏仁核是应激传染的热点脑区,在不同的应激传染实验范式中均观察到显著激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重视应激传染实验范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感觉通道影响应激传染的神经机制确定研究需要关注的脑区。

  •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整体预算绩效评价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2022 年中国科学院按照财政部要求,开展了 6 个院属研究所的整体预算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文章基于具体实践,从评价工作背景、评价逻辑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组织实施、产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分析,并就不同视角下各类评价工作的协同关系、科技领域的特殊性及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若干认识与思考。

  • 关于财政绩效评价综合打分制方法的思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经过20余年的实践,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财政绩效评价的制度与方法体系。综合打分制方法是我国财政绩效评价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该方法以其标准化、透明化、简单易行等特点在快速推广财政绩效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综合打分制方法使得多维绩效混合评价、过于注重过程评价、难以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绩效实质等问题日益凸显,且在科技领域的应用面临更大的挑战。为此,文章重点分析了财政绩效评价综合打分方法的问题与挑战,基于新时代国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及相关国际实践,提出改革综合打分制方法的思路。

  • 催产素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母性行为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分娩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严重抑郁发作现象。研究表明, 催产素不仅参与分娩过程和正常的母性行为表达, 也在调节产后抑郁的发病及患者的母性行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受损, 这可能导致了母性行为表达质量的下降; 催产素可以通过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来调控母性行为, 作用于内侧视前区(MPOA)来激活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环路从而影响伏隔核内多巴胺的分泌; 催产素对产后抑郁症中母性行为的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五羟色胺系统的功能来发挥抗焦虑作用, 也可能是通过与其它激素的交互作用来加速母性行为的表达。未来研究进一步明确催产素在中枢神经环路中的功能差异, 以及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催产素的使用带来的影响。

  •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功能障碍:触觉与催产素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持续性的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触觉输入可以通过调控催产素系统影响社会功能。同时, 近年来提出的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认为, 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对应脑区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在此理论框架下, 当社会互动发生时, 触觉输入会增强催产素的合成与分泌, 同时催产素也会提高触觉信息的显著性,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基于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 ASD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异常以及催产素系统异常可能破坏触觉与催产素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 这可能是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探究触觉、催产素系统和社会功能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 催产素调控心理韧性:基于对海马的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心理韧性指个体面对逆境、挫折或重大威胁等应激情境下的有效且灵活适应的能力, 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研究表明海马是调控心理韧性的重要脑区, 且催产素可能通过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海马内部环路内嗅皮层-齿状回-CA3可能调节恐惧记忆的泛化和消退以增强心理韧性; 海马外部环路齿状回-杏仁核-伏隔核及海马-伏隔核环路调节情绪, 可能分别通过促进奖赏和带来厌恶进而增强或降低心理韧性。催产素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的可能途径有:催产素促进海马神经发生, 降低海马腹侧成熟神经元对应激的敏感性, 提高海马“模式分离”功能, 降低应激记忆泛化; 催产素恢复海马谢弗侧枝-CA1突触长时程增强, 促进机体适应应激; 催产素降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 重新建立机体稳态。

  •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功能障碍:触觉与催产素

    提交时间: 2023-03-2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持续性的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触觉输入可以通过调控催产素系统影响社会功能。同时, 近年来提出的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认为, 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对应脑区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在此理论框架下, 当社会互动发生时, 触觉输入会增强催产素的合成与分泌, 同时催产素也会提高触觉信息的显著性,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基于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 ASD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异常以及催产素系统异常可能破坏触觉与催产素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 这可能是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探究触觉、催产素系统和社会功能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功能障碍:触觉与催产素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28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 ASD)的核心症状之一是持续性的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触觉输入可以通过调控催产素系统影响社会功能。同时, 近年来提出的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认为, 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对应脑区的激活程度从而提高社会信息的显著性。在此理论框架下, 当社会互动发生时, 触觉输入会增强催产素的合成与分泌, 同时催产素也会提高触觉信息的显著性, 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互动的进行。基于催产素的社会显著性理论, ASD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异常以及催产素系统异常可能破坏触觉与催产素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 这可能是其社会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探究触觉、催产素系统和社会功能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为未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 催产素调控心理韧性:基于对海马的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0-17

    摘要: 心理韧性指个体面对逆境、 挫折或重大威胁等应激情境下的有效且灵活适应的能力,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研究表明海马是调控心理韧性的重要脑区, 且催产素可能通过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 海马内部环路内嗅皮层-齿状回-CA3 可能调节 恐惧记忆的泛化和消退以增强心理韧性; 海马外部环路齿状回-杏仁核-伏隔核及海马-伏隔 核环路调节情绪,可能分别通过促进奖赏和带来厌恶进而增强或降低心理韧性。 催产素作 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的可能途径有: 催产素促进海马神经发生,降低海马腹侧成熟神经 元对应激的敏感性,提高海马“模式分离”功能, 降低应激记忆泛化;催产素恢复海马谢 弗侧枝-CA1 突触长时程增强,促进机体适应应激;催产素降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 重新建立机体稳态。

  • 我国哺乳动物就地保护状况评估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5-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自然保护区被公认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基于全国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通过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分布情况,在全国尺度上对自然保护区内591种哺乳动物的就地保护状况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将我国哺乳动物就地保护水平划分为"有效保护" "较好保护" "一般保护" "较少保护" "未受保护" "保护状况不明" "未予评价"等7个等级。结果表明,除未予评价的35种外,其余参评的556种物种中,共有534种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占总数的90.36%。其中有效保护、较好保护、一般保护、较少保护的物种分别有145、60、100种和229种,分别占总数的24.53%、10.15%、16.92%和38.75%。此外,有22种物种保护状况不明。针对不同保护体系中的哺乳动物的就地保护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共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0种和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427种,其中分别有109种和409种在保护区内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总体来说,虽然有90.36%的哺乳动物在保护区内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但保护状况良好(包括有效保护和较好保护)的比例明显较低,保护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于保护状况不明的物种,有必要对保护区开展更加全面、细致的科学考察以进一步确定其保护现状;对于确未受到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的物种,需要通过完善保护区网络,将其纳入自然保护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