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曾秀存
  • 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 号’叶片响应低温胁迫的差异蛋白鉴定与分析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了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讨超强抗寒品种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 号’的抗寒机理, 本研究采用TCA(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 提取低温胁迫(4 ℃, 7 d)前后的叶片总蛋白, 对蛋白提取方法、IPG(固定 pH 梯度)胶条种类等环节进行了优化, 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 鉴定了低温胁迫下‘陇油7 号’5 叶期叶片总蛋白质 组分的表达差异模式。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蛋白质提取液(含DTT, 二硫苏糖醇)和PVPP(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的蛋白质平均浓度较改进前高3.42 μg·μL1, 除盐时间较改进前短1.14 h; 同时, 含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MSF)的蛋白提取液获得的蛋白质种类丰富, 凝胶图谱中可检测到661 个蛋白点, 较改进前可测蛋白点数(587)提高11.2。采用17 cm pH 4~7 的IPG 胶条的电泳能更好地分离蛋白, 得到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蛋白质组图谱。利用PDQuest 8.0 软件分析比较了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 号’低温胁迫前后的蛋白组表达谱, 发现低温胁迫前后共有15 个质变的蛋白质点, 推测这些差异蛋白点可能与低温胁迫的响应有关。进一步对质变的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分析, 鉴定出11 个与低温胁迫相关的蛋白质点, 这些蛋白包括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糖代谢相关的蛋白、物质运输相关的蛋白和逆境响应相关的蛋白。而且, 低温胁迫处理前后, ‘陇油7 号’叶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在冬油菜抗寒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低温胁迫下内源ABA、GA 及比值对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响应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 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 以8 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 利用盆栽试验, 待幼苗长至5~6 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 ℃、10 ℃、2 ℃、5 ℃), 分析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内源ABA、GA 含量和叶绿素的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温度与ABA 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回归方程符合y=ax+b, 随着温度的降低, 内源ABA 含量呈先缓慢(10 ℃)后迅速上升(2 ℃、5 ℃)的趋势, 且温度处理间、温度与品种互作间差异极显著; 由于激素间的拮抗作用GA 含量变化则恰好相反。当在0 ℃以上低温时, 品种间ABA 含量无明显差异, 当温度降到5 ℃, 白菜型冬油菜ABA 含量明显高于甘蓝型, 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ABA 含量的升高导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随着温度降低, 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且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 这种作用使白菜型冬油菜叶绿素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 导致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提前,提早进入越冬期, 增加了对低温冻害的御性和避性。因此, 随着温度的降低冬油菜叶片ABA 含量上升, 叶绿素降解, 白菜型冬油菜更早进入枯叶期, 枯叶期较早和降温后ABA 含量高是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