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郭晓宇
  • 不同泌乳阶段奶牛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检测及其多元回归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泌乳阶段的高产与低产奶牛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建立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2×6(产奶量:高产≥35 kg/d和低产<35 kg/d;泌乳阶段:围产前期、围产后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奶期)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0头体重[(550±10) kg]、胎次[(2.08±0.47)胎]、体况(3.0~3.5分)、饲养管理相似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12组,每组20头。结果显示:高产奶牛血清β-羟丁酸(β-HB)、维生素A(V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围产前期的血清维生素E(VE)、锌(Zn)含量及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较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AT活性较高;围产后期的血清葡萄糖(GLU)、VA、VE、硒(Se)含量及T-SOD、GSH-Px活性较低,游离脂肪酸(NEFA)、β-HB、丙二醛(MDA)含量及CAT活性较高;泌乳前期的血清GLU、VA、Se、铜(Cu)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T-SOD、GSH-Px、CAT活性较低,MDA含量较高;泌乳中期的Se含量较低,Zn含量较高;泌乳后期的血清Se、Zn、MDA含量较低,GLU含量与TrxR活性较高;干奶期的血清NEFA、Zn含量较低,GLU含量及GSH-Px活性较高。泌乳阶段与产奶量对奶牛血清Se、Zn含量及T-AOC与GSH-Px、TrxR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围产后期和泌乳前期,血清抗氧化指标MDA含量与血清营养状况指标NEFA及β-H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VA、VE、Se、Zn、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血清其他抗氧化指标T-AOC以及T-SOD、GSH-Px活性与上述血清营养状况指标间的多元回归关系正好与MDA含量相反。综上,泌乳阶段对奶牛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在围产后期与泌乳前期,血清营养状况指标NEFA、β-HB、VA、VE、Se、Zn、Cu含量与抗氧化指标T-AOC及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间呈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 饲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舍饲条件下饲喂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全粗料与全混合饲粮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0只4月龄断奶羯羔分为对照组(CG组)和试验组(EG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CG组饲喂全粗料饲粮,育肥前期、中期与后期的NFC/NDF分别为0.13、0.12和0.12,EG组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饲粮,NFC/NDF分别为0.78、0.77和0.77。试验结束时,分别从CG组和EG组中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终末体重、总增重显著增加(P<0.05),干物质采食量趋于显著地下降(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G组相比,EG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GR值均显著增加(P<0.05);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头、毛皮、血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3)EG组羔羊皱胃重量占复胃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瘤胃重量、皱胃重量分别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低于CG组(P<0.05)。EG组羔羊的大肠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与小肠重量均显著低于CG组(P<0.05)。结果提示,与饲喂NFC/NDF为0.77~0.78的全混合饲粮相比,饲喂NFC/NDF为0.12~0.13的全粗料饲粮降低了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的发育速度,但增加了胃肠道重占体重的比例。

  • 绒山羊羔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方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主要探索绒山羊羔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培养及传代方法,为研究绒山羊的脂肪代谢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3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直接得到羔羊前体脂肪细胞,结合其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和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以绒山羊成年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和“天花板”法得到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去分化得到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情况。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中前体脂肪细胞的适宜分离条件为0.1% Ⅰ型胶原酶、37 ℃消化1 h,250g离心10 min;传代时分离细胞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60 s。细胞形态为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成年羊采用和羔羊相同的胶原酶法获得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改进的“天花板”法获得前体脂肪细胞,经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综上,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可直接分离培养3月龄绒山羊羔羊的前体脂肪细胞;采用胶原酶法和改进后的“天花板”法分离培养成年绒山羊的前体脂肪细胞是可行的。

  • 赖氨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糖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Ly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糖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深入探讨Lys对乳糖合成的影响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ys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5(对照)、1.0、2.0、4.0、8.0和16.0 mmol/L,细胞在37 ℃、5% CO2条件下培养48 h。结果表明:适宜浓度Lys对乳糖含量和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1(GLUT1)、已糖激酶I(HKI)和已糖激酶II(HK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呈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添加Lys显著或趋于显著影响乳糖含量及乳糖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2.0~16.0 mmol/L组乳糖含量较高(P=0.055),4.0~16.0 mmol/L组GLUT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2.0~8.0 mmol/L组α-乳清白蛋白(LALBA)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β-4GALT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6和P<0.001),8.0~16.0 mmol/L组HKⅡ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但1.0~2.0 mmol/L组HKⅡ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4.0~16.0 mmol/L组HKI基因表达量下降,尤以16.0 mmol/L Ly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2)。综上所述,Lys对乳糖含量和GLUT1、HKI和HK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剂量依赖,Lys浓度为2.0~8.0 mmol/L时,对BMECs内乳糖合成促进效果较好。

  • 赖氨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和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Ly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和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深入探讨Lys对乳蛋白合成影响的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组,各组Lys的浓度分别为0.5(对照)、1.0、2.0、4.0、8.0和16.0 mmol/L,每组6个重复。37 ℃、5% CO2培养48 h,之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BMECs内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乳蛋白合成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随着Lys浓度的增加,ATP含量呈趋于显著的二次曲线升高(P=0.050);κ-酪蛋白(CSN3)(P=0.09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0.005)、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P=0.076)和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α1(AMPKα1)基因表达量(P=0.045)呈显著或趋于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α-酪蛋白(CSN1S1)基因表达量(P=0.081)及mTOR(P=0.038)和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磷酸化水平(P=0.022)呈显著或趋于显著的一次线性降低;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水平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升高(P=0.01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添加Lys显著影响ATP含量、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及eIF4E磷酸化水平(P<0.05),其中,ATP含量以2.0~16.0 mmol/L组,CSN1S1、β-酪蛋白(CSN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以1.0~2.0 mmol/L组,mTOR基因表达量以1.0~8.0 mmol/L组,CSN3基因表达量以1.0~4.0 mmol/L组,酪氨酸激酶2(JAK2)基因表达量以1.0~16.0 mmol/L组,S6K1基因表达量以2.0 mmol/L组,eIF4E基因表达量以2.0~8.0 mmol/L组,eIF4E磷酸化水平以2.0~4.0 mmol/L组时促进效果较好,但16.0 mmol/L组CSN1S1、CSN3、STAT5及mTOR基因表达量受到抑制,1.0~16.0 mmol/L组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基因表达量受到抑制。总之,Lys浓度为1.0~2.0 mmol/L时,对BMECs内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较好。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动物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含有氨基和羟基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基团,在动物饲粮中添加后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功效。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其对动物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并从其与脂质的结合作用、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质代谢相关酶及其基因表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脂肪合成转录因子调节作用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深入探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机制及科学调控脂质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 硒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S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贴壁生长的第3代BMEC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对照(CON)组采用基础培养液,不添加Se和LPS,培养30 h;LPS组和6个Se保护组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Se(0、10、20、50、100、150和200 nmol/L),培养24 h后,加入1 μg/mL LPS作为外源刺激作用6 h。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S组BMEC的相对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下降(P<0.05),GPx1和TrxR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硒蛋白P(SelP)含量也显著下调(P<0.05);而LPS组的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活性氧(R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un氨基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基因表达量呈相似变化。2)与LPS组相比,Se保护组随Se添加水平的增加,相对增殖率,T-SOD、CAT、GPx、TrxR活性,T-AOC,GPx1、TrxR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NO含量,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TNF-α、IL-1、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ERK1/2、JNK、p38MAPK的基因表达量,ROS活性,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20~100 nmol/L Se保护效果较好,综合来看50 nmol/L Se保护效果最好。结果提示,Se可提高BMEC的抗氧化功能,对LPS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Se增强TrxR活性从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减少NO的大量释放,但过高水平的Se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培养液中20~100 nmol/L Se的保护作用较好,尤其以50 nmol/L Se效果最好。

  • 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选择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每组4头牛。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2组分别饲喂2种不同粗饲料[苜蓿(MF组)、玉米秸秆(CS组)]的饲粮,饲粮的精粗比为45:55。试验分为2阶段,每阶段20 d,其中预试期14 d,载体灌注期3 d,乳脂前体物灌注期3 d。在载体灌注期,MF组与CS组均接受载体灌注,分别命名为MFC1组和CSC组;在乳脂前体物灌注期,MF组继续接受载体灌注(MFC2组),CS组灌注乳脂前体物(CSF组)。测定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及乳成分。采集尾动脉和乳静脉血浆测定短链脂肪酸浓度和脂肪酸比例。结果表明:1)在灌注乳脂前体物前,CSC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产乳脂效率显著低于MFC1组(P0.05),而CSF组产乳脂效率显著高于MFC2组(P0.05)。结果提示,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奶牛灌注乳脂前体物可显著增加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并达到与以苜蓿等为粗饲料相似的水平,且具有较高的产乳脂效率,但对乳腺内短链脂肪酸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无显著的影响。

  • 玉米秸秆饲粮条件下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混合物对奶牛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采用动静脉血插管技术,以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研究玉米秸秆饲粮条件下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AA)混合物对奶牛产奶性能、尾动脉血和乳静脉血中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及其比例以及乳腺内SCFA摄取规律的影响。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将体况良好、体重相近、日产奶量为(20.17±1.28) kg的8头经产(2~3胎)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采食不同饲粮的2组[苜蓿组(MF组)和玉米秸秆组(CS组)],每组4头。2组奶牛饲喂的饲粮精粗比均为45:55,精饲料组成相同,粗饲料组成不同,MF组粗饲料由苜蓿干草、玉米青贮和羊草组成,CS组以单一的玉米秸秆全部替代MF组饲粮中的粗饲料。试验分为2个阶段,每个阶段20 d,均分为饲粮适应期(预试期)14 d,载体灌注期3 d,正式灌注期3 d。在第1阶段,在载体灌注期,MF组奶牛接受载体灌注(阳性对照组1),CS组奶牛也接受载体灌注(对照组);在正式灌注期,MF组奶牛继续接受载体灌注(阳性对照组2),CS组奶牛接受AA混合物灌注;在第2阶段,将2组动物互换后处理方法同第1阶段。每个正式灌注期的最后2 d采集乳样和血样。结果显示:CS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AA混合物可显著提高乳蛋白率(P0.05)。由此得出,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AA混合物可显著提高乳蛋白率,增加乳静脉血中的乙酸浓度,同时缩小与以苜蓿干草、玉米青贮和羊草为粗饲料的奶牛在乳腺对乙酸的摄取量和摄取效率方面存在的差距。

  •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Met)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Met对乳脂合成的影响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培养液中Met浓度分别为0.13、0.26、0.39、0.52、0.65和0.78 mmol/L。在37 ℃、5% CO2条件下培养48 h后测定BMECs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及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et浓度对BMECs内TG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52~0.78 mmol/L Met处理BMECs内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CA)和PPAR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BMECs内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0.26~0.39 mmol/L Met处理较高,显著高于0.65~0.78 mmol/L Met处理(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0.39~0.52 mmol/L Met处理在数值上较高,且0.52 mmol/L Met处理显著高于0.13~0.26 mmol/L和0.65~0.78 mmol/L Met处理(P<0.05)。Met浓度可显著影响SREBP1和乙酰甘油磷酸脂酰转移酶6(AGPAT6)基因及SREBP1和PPARγ蛋白的表达(P<0.05),均以0.26 mmol/L Met处理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Met浓度影响BMECs内脂肪酸摄取、从头合成的基因的表达及乳脂合成调控因子PPARγ和SREBP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et浓度为0.26~0.52 mmol/L时对BMECs内脂肪酸从头合成及长链脂肪酸摄取的促进效果较好。

  • 亮氨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亮氨酸(Leu)对泌乳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Leu对乳脂合成的影响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6个处理培养液中Leu浓度分别为0.45、0.90、1.80、2.70、3.60和7.20 mmol/L ,37 ℃、5% CO2培养48 h后测定BMECs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及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蛋白的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Leu浓度对BMECs内TG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适宜浓度的Leu显著促进脂肪酸合成酶(FASN)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CA)基因的表达(P<0.05),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1.80~2.70 mmol/L Leu处理、ACAC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1.80~7.20 mmol/L处理较高。Leu浓度显著影响BMECs内SREBP1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以1.80 mmol/L Leu的促进效果最好。虽然Leu显著抑制BMECs内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脂蛋白脂酶(LPL)、乙酰甘油磷酸脂酰转移酶6(AGPAT6)、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M)和嗜乳脂蛋白亚家族1成员1(BTN1A1)基因的表达(P<0.05),但只有高浓度(3.60~7.20 mmol/L)的Leu抑制作用较大。综合来看,Leu浓度影响BMECs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及PPARγ和SREBP1蛋白的表达。Leu浓度为1.80~2.70 mmol/L时,对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及调控因子SREBP1蛋白表达的促进效果较好,对TG合成及脂滴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小。

  • 放牧和舍饲育肥对绒山羊血浆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放牧和舍饲育肥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和断奶羔羊血液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和臀肌)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型外貌接近、健康无病的4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断奶羔羊[(20.36±0.32) kg]60只和5岁成年羊[(40.38±0.84) kg]6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放牧育肥和舍饲育肥(采食全混合日粮)2种,分别记为PF和SF;因素2为年龄,成年羊和羔羊2个阶段,分别记为AG与KG。成年羊和羔羊分别进行60和90 d的育肥。结果表明:PF组血浆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呈味氨基酸(DAA)浓度显著低于SF组(P<0.05),必需氨基酸(E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限制性氨基酸(LAA)浓度显著高于SF组(P<0.05)。KG组血浆NEAA、FAA和DAA浓度显著高于AG组(P<0.05),而EAA、支链氨基酸(BCAA)和LAA浓度均显著低于AG组(P<0.05)。总体上,PF组肌肉粗蛋白质(CP)、EAA、NEAA、总氨基酸(TAA)、BCAA、FAA和DAA含量低于SF组。KG组肌肉CP、EAA、NEAA、TAA、BCAA、LAA、FAA和DAA含量高于AG组。由此可见,舍饲育肥绒山羊肌肉氨基酸组成优于放牧育肥,断奶羔羊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优于成年羊。

  • 硒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S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贴壁生长的第3代BMEC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对照(CON)组采用基础培养液,不添加Se和LPS,培养30 h;LPS组和6个Se保护组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Se(0、10、20、50、100、150和200 nmol/L),培养24 h后,加入1 μg/mL LPS作为外源刺激作用6 h。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S组BMEC的相对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下降(P<0.05),GPx1和TrxR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硒蛋白P(SelP)含量也显著下调(P<0.05);而LPS组的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活性氧(R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un氨基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基因表达量呈相似变化。2)与LPS组相比,Se保护组随Se添加水平的增加,相对增殖率,T-SOD、CAT、GPx、TrxR活性,T-AOC,GPx1、TrxR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NO含量,iNOS活性及其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TNF-α、IL-1、IL-6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量,MA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ERK1/2、JNK、p38MAPK的基因表达量,ROS活性,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20~100 nmol/L Se保护效果较好,综合来看50 nmol/L Se保护效果最好。结果提示,Se可提高BMEC的抗氧化功能,对LPS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Se增强TrxR活性从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减少NO的大量释放,但过高水平的Se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培养液中20~100 nmol/L Se的保护作用较好,尤其以50 nmol/L Se效果最好。

  • 赖氨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Ly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ys影响乳脂肪合成的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各组培养基中Lys的浓度分别为0.5(基础培养基,对照)、1.0、2.0、4.0、8.0和16.0 mmol/L,37 ℃、5% CO2培养48 h后测定BMECs甘油三酯(TAG)含量、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BMECs内TAG含量(P=0.013)以及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P=0.001)、脂蛋白脂酶(LPL,P=0.096)、脂肪酸合成酶(FASN,P=0.003)、乙酰甘油磷酸脂酰转移酶6(AGPAT6,P=0.038)和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M,P=0.022)基因表达量对Lys呈显著或趋于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FABP3基因表达量以2.0、4.0、8.0、16.0 mmol/L组和LPL基因表达量以1.0、2.0、4.0、8.0、16.0 mmol/L组显著高于0.5 mmol/L组(P<0.05);FASN基因表达量以2.0 mmol/L组最高,显著高于16.0 mmol/L组(P<0.05);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表达量以2.0、4.0 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磷脂酸磷酸酯酶1(LPIN1)、嗜乳脂蛋白亚家族1成员1(BTN1A1)和黄嘌呤脱氢酶(XDH)基因表达量均以1.0、2.0、4.0、8.0 mmol/L组显著高于0.5 mmol/L组(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以2.0、4.0 mmol/L组显著高于0.5和8.0、16.0 mmol/L组(P<0.05);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表达量以1.0、2.0、4.0 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白表达量以1.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高浓度Lys抑制AGPAT6和GPAM的基因表达,AGPAT6基因表达量以2.0、4.0、8.0、16.0 mmol/L组显著低于0.5、1.0 mmol/L组(P<0.05),GPAM基因表达量以16.0 mmol/L组显著低于0.5、1.0、2.0、4.0 mmol/L组(P<0.05)。可见,Lys对BMECs的乳脂肪合成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但高浓度的Lys抑制了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条件下,培养基中Lys适宜浓度为2.0~4.0 mmol/L。

  •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泌乳期间的奶牛由于代谢旺盛,往往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O),诱导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氧化应激的损伤条件,并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本试验利用不同浓度(0、10、30、100、500、1 000 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作用BMEC 2、4、6、8、12、24 h,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抗氧化指标、炎症因子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筛选适宜的DETA/NO作用时间及作用浓度,建立BMEC氧化损伤模型。结果表明:1 000 μmol/L的DETA/NO作用细胞6 h,细胞存活率降低为74.2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均显著降低(P<0.05),然而,iNOS活性,NO、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1 000 μmol/L的DETA/NO处理细胞6 h,可构建理想的BMEC氧化应激模型。

  • 自然放牧与放牧补饲育肥对肉羊血浆和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呼伦贝尔羊(HL)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杂交1代(HZ)羔羊在自然放牧(NG)与放牧补饲(GS)2种不同育肥方式下,其血浆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中氨基酸(AA)组成的变化。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况接近的健康4月龄断奶HL和HZ公羔各6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分为NG与GS;因素2为品种,分为HL与HZ。共分为4组,每组30只。进行为期60 d的育肥。结果表明:1)NG组血浆中必需氨基酸(EAA)、限制性氨基酸(L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呈味氨基酸(DAA)含量有低于GS组趋势(0.05≤P<0.10)。2)与GS组相比,NG组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CP)、LAA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GS组相比,NG组臂三头肌中LAA和DAA含量显著降低(P<0.05),EAA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4)NG组股二头肌中CP、EAA、NEAA、TAA、LAA、BCAA、DAA含量显著低于GS组(P<0.05)。5)与HL组相比,HZ组血浆EAA,背最长肌LAA,臂三头肌BCAA和股二头肌EAA含量显著或有显著趋势升高(P<0.10)。由此可见,放牧补饲组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自然放牧组,呼杜杂1代羔羊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呼伦贝尔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