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张剑
  • 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的差异:来自TMS的研究证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尽管研究发现运动锻炼会导致大脑运动皮层可塑性改变, 但对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初级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差异性却知之甚少。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 横向比较了乒乓球锻炼老年人、太极拳锻炼老年人和久坐老年人在配对联合刺激(PAS25)前、后动作诱发电位和短时程皮层内抑制的变化。结果发现, 经常参与乒乓球和太极拳运动锻炼老年人PAS25后的动作诱发电位振幅持续增强, 且乒乓球锻炼老年人增强的幅度显著高于太极拳锻炼老年人。三组老年人PAS25后各个时间点的短时程皮层内抑制均没有差异性。提示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初级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增强存在运动项目差异性。

  • 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的差异:来自TMS的研究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27

    摘要: 尽管研究发现运动锻炼会导致大脑运动皮层可塑性改变,但对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初级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差异性却知之甚少。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横向比较了乒乓球锻炼老年人、太极拳锻炼老年人和久坐老年人在配对联合刺激(PAS25)前、后动作诱发电位和短时程皮层内抑制的变化。结果发现,经常参与乒乓球和太极拳运动锻炼老年人PAS25后的动作诱发电位振幅持续增强,且乒乓球锻炼老年人增强的幅度显著高于太极拳锻炼老年人。三组老年人PAS25后各个时间点的短时程皮层内抑制均没有差异性。提示不同形式运动锻炼老年人初级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增强存在运动项目差异性。

  • 动态计算模型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动态计算模型是用数学语言进行理论描述的规范表达, 能够有效地解释理论与实证结果的冲突, 整合和发展理论, 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非线性的、非递归的组织行为问题, 但目前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有限。本研究对基于主体的建模、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主要动态计算模型进行综述, 对已有引入动态计算模型的组织行为学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的类型及动态计算模型的实施等内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及内容综述, 并指出动态计算模型能够帮助研究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改变组织行为研究的模式、继承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 形成动态计算模型在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手册。

  • 职业冲击的新分类及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已有研究大多以职业冲击的影响结果为划分依据, 将其区分为正面职业冲击(意外加薪等)和负面职业冲击(意外失业等)。然而, 由于忽略了个体认知差异或时间等因素, 这种分类方式有失偏颇。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 对职业冲击提出新的分类方式——挑战性和阻碍性职业冲击; 并依据所提出的新分类方式, 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情感事件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 提出了基于多视角的职业冲击作用机制整合模型。

  •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程序性运动学习包括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M1)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DLPFC和M1之间的联通性及其与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连续反应时间任务, 结合经颅磁刺激(TMS)方法, 探讨左侧DLPFC到M1的联通性在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差异。实验1采用两连发TMS探测DLPFC到M1的最佳投射时间点; 实验2, 被试分为2组, 分别进行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 在学习前、后采集行为学数据, 以及M1的运动诱发电位和DLPFC-M1联通性的电生理学数据。行为学结果发现序列学习组的学习效果更佳; 电生理学结果发现, 两组被试学习前、后M1的运动诱发电位均未发生改变; 在最佳时间投射点、适当刺激强度下, 序列学习组DLPFC-M1联通性发生改变, 且与学习成绩相关, 而随机学习组没有改变。结果说明DLPFC到M1的联通性增强可能是序列学习成绩更佳的重要原因, 这一结果从电生理角度为DLPFC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 职业冲击的新分类及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效应

    提交时间: 2023-03-2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已有研究大多以职业冲击的影响结果为划分依据, 将其区分为正面职业冲击(意外加薪等)和负面职业冲击(意外失业等)。然而, 由于忽略了个体认知差异或时间等因素, 这种分类方式有失偏颇。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 对职业冲击提出新的分类方式——挑战性和阻碍性职业冲击; 并依据所提出的新分类方式, 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情感事件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 提出了基于多视角的职业冲击作用机制整合模型。

  • Hf对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11 高温低应力持久性能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通过对4 种不同Hf 含量(0~0.80%, 质量分数, 下同)的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11 铸态及热处理态组织定量表征与1100 ℃, 140 MPa持久性能测试, 研究了Hf 对相转变温度、(g +g')共晶组织、碳化物、微孔、凝固偏析、合金元素成分分配比及持久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Hf 显著降低合金的固/液相线, 降低微孔含量, 提高铸态共晶组织体积分数、MC型碳化物含量以及凝固偏析程度. 合金热处理后, 随着Hf 含量提高, 固溶微孔含量显著降低、残余共晶和碳化物含量显著增加. 添加Hf 通过提高Re, Mo和Cr 的成分分配比, 增加g /g'错配度, 减小g /g'界面位错间距, 促进Re, Mo和Cr 向g 相中偏聚,提高固溶强化效果, 减小微孔含量等方式, 显著提高DD11 合金持久性能. 但当Hf含量达到0.80%时, 热处理后的残余共晶、碳化物含量较高, 导致合金持久性能明显降低.

  • 职业冲击的新分类及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影响效应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23

    摘要: 已有研究大多以职业冲击的影响结果为划分依据,将其区分为正面职业冲击(意外加薪)和负面职业冲击(意外失业等)。然而,由于忽略了个体认知差异或时间等因素,这种分类方式有失偏颇。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对职业冲击提出新的分类方式挑战性和阻碍性职业冲击;并依据所提出的新分类方式,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情感事件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提出了基于多视角的职业冲击作用机制整合模型。

  • 不同沼泽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干旱区湿地在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地区生态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干旱区湿地土壤碳(C)、氮(N)、磷(P)等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干旱区湿地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及循环与平衡机制。本文以河西走廊西段,疏勒河中下游的草本沼泽(T1)和季节性咸水沼泽(T2)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两种沼泽湿地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0~100 cm土壤C/N、N/P、C/P均为T2(15.07,5.94,98.01)>T1(12.49,2.50,30.2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N/P、C/P均在T1有两个峰值(0~10 cm和中间层),T2有一个峰值(中间层)。② 0~100 cm土壤C/N、N/P、C/P空间变异性大,且均为T2>T1。③ T1和T2土壤的N/P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P与土壤水分、全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碱解N呈显著正相关(P<0.05);T2土壤C/N、N/P、C/P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N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N/P与土壤有机C呈显著正相关(P<0.05);T1土壤N/P与土壤有机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④ 土壤水分是影响两种沼泽湿地土壤C、N、P计量比的关键因子。因此,保护干旱区湿地土壤关键在于采取合理的节水用水措施,该结果可为干旱区湿地土壤保护、管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沼泽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干旱区湿地在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地区生态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干旱区湿地土壤碳(C)、氮(N)、磷(P)等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干旱区湿地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及循环与平衡机制。本文以河西走廊西段,疏勒河中下游的草本沼泽(T1)和季节性咸水沼泽(T2)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两种沼泽湿地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0~100 cm土壤C/N、N/P、C/P均为T2(15.07,5.94,98.01)>T1(12.49,2.50,30.2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N、N/P、C/P均在T1有两个峰值(0~10 cm和中间层),T2有一个峰值(中间层)。② 0~100 cm土壤C/N、N/P、C/P空间变异性大,且均为T2>T1。③ T1和T2土壤的N/P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P与土壤水分、全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碱解N呈显著正相关(P<0.05);T2土壤C/N、N/P、C/P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N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N/P与土壤有机C呈显著正相关(P<0.05);T1土壤N/P与土壤有机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④ 土壤水分是影响两种沼泽湿地土壤C、N、P计量比的关键因子。因此,保护干旱区湿地土壤关键在于采取合理的节水用水措施,该结果可为干旱区湿地土壤保护、管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