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 多特征辅助下的GF-6 WFV影像准噶尔 山楂识别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针对高分六号WFV数据应用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准噶尔山楂遥感识别在算法、数据源等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联合GF-6 WFV和ZY-3号影像数据提取多种分类特征,基于面向对象分割、特征选择、特征重要性评价与组合以及多分类器联合等方法对准噶尔山楂的遥感识别开展研究,提出优选特征辅助下的面向对象多分类器组合的准噶尔山楂识别算法。研究表明:(1)GF-6 WFV数据能够很好的对准噶尔山楂进行识别,特别是新增的红边波段对树种识别具有重要作用;(2)面向对象分割、特征选择和多特征组合都对准噶尔山楂识别的精度具有正向提升作用;(3)多分类器组合算法能够弥补单一分类器表征力差异造成的误差,显著提高识别精度和算法的稳定性。

  • 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化学 提交时间: 2019-10-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2009和2014年2期森林资源小班数据,结合地面样地调查,建立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蓄积量转换方程,以此分析喀纳斯保护区森林乔木层地上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结果表明:喀纳斯保护区5 a间森林面积增加了496.77 hm2,碳储量约为2.14106 Mg,平均碳密度由55.34 Mg·hm-2减小至54.61 Mg·hm-2,而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变化中,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和欧洲山杨碳密度减小,其余森林类型碳密度增大;保护区内成熟林碳储量最大,占乔木层地上总碳储量的63%以上,其余依次为过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和幼龄林,而碳密度最大的是中龄林(66.69~68.68 Mg·hm-2),较小的是幼龄林(40.99~44.55 Mg·hm-2),其余龄组碳密度为成、过熟林>近熟林。其中,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和疣枝桦中龄林和近熟林碳密度增大,除西伯利亚红松和西伯利亚冷杉外,其余森林类型过熟林碳密度减小。经对比,该区森林乔木层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是具有较强固碳潜力的区域。

  •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2-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退耕还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是评价退耕还林措施及其生态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晋西黄土区退耕22年后形成的3种典型乔木林分,包括自然恢复的辽东栎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刺槐人工纯林,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采样分析,从深度和程度两方面研究了退耕还林对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土壤容重而言,自然恢复林80 cm以上土层较耕地有显著变化(P 混交林(15.04%) > 纯林(13.68%),20-40 cm土层变化程度最大;(3)土壤毛管孔隙度自然恢复林、混交林和纯林分别达到耕地的1.36,1.13和1.12倍,自然恢复林和人工林显著变化土层分别为80 cm和60 cm以上,变化程度最大的均为40-60 cm处;(4)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对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变化,有机质的增加可解释31%以上,而粘粒含量的解释度则达到44%-51%,均为极显著水平(P< 0.01)。自然恢复林对于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程度和影响土层深度都大于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