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尉鸿飞
  • Flavobacterium sp. M1-14发酵生产VK2过程的温度与kLα控制策略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9-20

    摘要: 维生素K2(VK2)是一系列具有异戊二烯侧链的甲萘醌类化合物,根据侧链长短不同,以MK-n表示。高活性VK2主要由微生物合成,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症、出血症、肝硬化及帕金森症等疾病的生理功能。黄杆菌是其重要生产菌株,可合成包括MK4,MK5和MK6多种VK2同系物。 我们发现通过调控发酵温度,可以控制黄杆菌合成VK2的同系物类型和产量。在20~37℃范围内,25℃时Flavobacterium sp. M1-14生长最好,生物量达到8.8 g/L,但发酵产物完全是MK6,产量为13.9 mg/L,单位菌体产量1.6 mg/g。当发酵温度高于30℃,黄杆菌可同时合成MK4、MK5和MK6。37℃时,MK4和MK5产量最高,分别为1.6mg/L和1.7mg/L,VK2总量12.5 mg/L,但此时生物量仅5.5g/L,单位菌体产量为2.3mg/g。针对黄杆菌菌体生长和VK2同系物合成的最适温度差异,考虑采用变温发酵提高生物量和VK2产量。经多因素优化后,我们开发出先低温后高温的两段式变温策略,即25℃先发酵48小时,之后转为37℃继续发酵96小时,VK2产量达到20.9 mg/L(其中MK4为2.1 mg/L,MK5为2.3 mg/L、MK6为16.5mg/L),生物量为8.8g/L,单位菌体产量2.4mg/g。 继而,在30L发酵罐上,我们通过控制通气量和转速,考察了不同温度发酵对氧需求情况。发现在25℃和37℃时,黄杆菌发酵合成VK2的最佳kLa分别为360 h-1和60 h-1。针对变温发酵过程中菌体对氧需求的变化,我们开发了两阶段变kLa控制策略。优化后在变温发酵前期24小时kLa为360 h-1,之后120小时kLa 为60 h-1,VK2产量达到28.7 mg/L,(其中MK4为2.8mg/L,MK5为3.4 mg/L、MK6为22.5 mg/L),较起始提高了107%,生物量为15.5 g/L,单位菌体产量1.9 mg/g。 通过变温变kLa分阶段发酵调控策略,可以改变黄杆菌合成VK2的同系物类型,明显提高VK2产量,为实现VK2生物制备的工业化奠定了优化的基础。

  • 黄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K2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17-09-20

    摘要: 维生素K2(VK2)是一类脂溶性甲萘醌类化合物,根据其侧链中异戊烯基单元个数的不同,可用Menaquinone-n (MK-n, n=1~14) 表示。研究表明,VK2具有促凝血、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症及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功能。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VK2具有全反式侧链、生物相容性高等优势,作为食品和药品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但是,其下游分离纯化过程中存在产物浓度低、成分复杂、纯化工艺繁琐、产品得率低等诸多问题,目前还鲜有高纯度VK2制备工艺的报道。 黄杆菌可以合成MK-5和MK-6等VK2同系物,本研究针对其发酵产物的特点,开发了一整套相应的分离纯化工艺。首先通过膜浓缩和离心的方法快速获得黄杆菌菌体,菌体经干燥后,采用甲醇进行固-液萃取,固-液比为4:1(ml/g),萃取时间为20分钟,连续萃取3次,获得的VK2甲醇萃取液的萃取得率可达99.1%以上。然后,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层析,以甲醇/二氯甲烷=1/1(V/V)为洗脱液,可获得纯度约为15%的VK2粗品;再经过分子筛层析,在高径比为255:15,二氯甲烷为流动相时,可获得纯度约为57%的VK2低纯度产品;之后,经过反相硅胶柱层析,分别以甲醇/二氯甲烷=9:1,6:1,3:1(V/V)依次进行梯度洗脱,即可分离并纯化各VK2的同系物,其HPLC纯度均达90%以上。最后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制得一系列淡黄色晶体。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均符合相应的VK2光谱特征,确定其为MK-5和MK-6晶体。经HPLC检测,MK-5和MK-6晶体纯度分别达到98.0%和99.3%。经多次重复实验后,表明全套工艺稳定,产物回收率可以达到88%以上。各填料经过15次重复利用后,其对VK2的纯度及回收率无明显的影响。 本研究所建立的从黄杆菌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VK2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能力大、产品纯度及得率高等优点,其为实现VK2的生物制备及其产业化奠定了优化的基础。在整个的提取、纯化及结晶的过程中,只有两种有机溶剂被使用,这更有利于有机溶剂的回收利用和VK2的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