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11-24
  • 梁灿_系统测试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0-11-24

    摘要: wewrew

  • 2-Aminopyrimidine Derivatives as New Selectiv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4 (FGFR4) Inhibitors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摘要: A series of 2-aminopyrimidine derivativ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s highly selective FGFR4 inhibi-tor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ompounds 2n tightly bound FGFR4 with a Kd value of 3.3 nM and potently inhibited its enzymatic activity with an IC50 value of 2.6 nM, but completely spared FGFR1/2/3. The compound selectively suppressed prolif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harboring dysregulated FGFR4 signaling with an IC50 value of 0.38 μM. Furthermore, 2n exhibited extraordinary target specificity in a Kinome-wide screen against 468 kinases, with S(35) and S(10) selectivity scores of 0.01 and 0.007 at 1.0 μM, respectively.

  •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时空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运用城镇化率代表新疆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用人均GDP表示经济发展,选取产业结构具体分析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情况。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新疆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影响及两者之间的时空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新疆各地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差异大且城镇化整体发展速率缓慢。(2)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布局不均衡。(3)新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表现为波动增长;各地区的作用力大小存在较大差异。(4)新疆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强于经济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

  • 中国366个城市空气污染综合程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采用2016—2017年中国366个城市1 484个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近地监测数据,以期最大程度覆盖西部地区,填补现状对西北热点地区污染因子探讨的空白。运用空间描述性统计、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与重心分析方法,从年度、季度、月度、日度对比的角度探讨中国空气质量的污染类型、发展趋势、集聚与迁移特征。研究发现:基于插值法,可将全国分为3个区域,临海性与山地性对空气质量优良区产生显著的正响应。山西是污染加重程度最大的省份,主要受SO2浓度升高影响,而北京与河南是污染改善效果最明显的省份,主要是PM2.5的治理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分布格局以新疆西部和冀鲁豫形成双核高值聚类模式,并且集聚深受温度分带的影响。空气质量总体分布朝向呈东北—西南方向,转移重心均分布在河南省,以向东北方向移动为主,这种分布变迁又重新定义了其季节分异。全国主要的污染类型以PM10与PM2.5为主。PM10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受风沙过境扬尘污染自然因素更大,PM2.5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北、苏北地区,受人为经济活动影响更大。

  • 近58 a新疆巴州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选取 WMO 推荐的 15 个极端气温指数,对 1959—2016 年新疆巴州地区 7 个气象站点观测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等多种统计方法对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 58 a来新疆巴州地区冷暖指数变化呈非对称性,暖指数呈不同程度的显著上升,冷指数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 TN90P年际变化率最大,为 4.67 d•(10 a)-1。夜指数(TN10P、TN90P)和昼指数(TX10P、TX90P)变化率前者大于后者。冷指数在 20 世纪 80 和 90 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暖指数和GSL、WSDI[WTBZ]突变时间一致为 90 年代中后期,冷指数对气候变化较敏感。发生频率:极端高温增加,极端低温降低;强度:增强;持续时间:作物生长期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巴音布鲁克增加显著,幅度最大〔4.4 d•(10 a)-1〕。TNx、TXx和GSL主周期均为 28 a。高载荷指数: TEMA(0.335),TN10P(-0.313)和TN90P(0.312),是影响该地区整体气温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通过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方法、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基于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区及临近的21个站点的逐日降水量数据,对区域内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黄土塬面保护区1960—2017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99.2 mm;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1 871.91 MJ•mm•hm-2•h-1•a-1,降雨侵蚀力在过去60 a来呈微弱上升趋势且变化的季节差异显著。(2) 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区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大体呈由南部向两侧递减的趋势,MannKendall [WTBX]Z[WTBZ]值除研究区北部、东部呈下降趋势,其余区域都为上升趋势。(3) 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区降雨侵蚀力多年存在32 a的大周期,在大周期内还存在13 a、52 a的小周期。(4) 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主要的大气环流因子中仅Cold & Warm Episodes by Season因子的波动对整个区域和陕西塬区的降雨侵蚀力有一定影响,二者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余环流指数与降雨侵蚀力没有显著的关联性;此外太阳黑子与陕西塬区降水侵蚀力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与其他塬区并无显著关联性。

  • 新疆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等级划分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新疆1954—2018年雪灾资料分析其灾害时空特征,时间上雪灾灾损强度在90年代后出现明显加大,2010年出现跃增特点,空间上雪灾灾损强度新疆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盆地或平原。用雪灾出现次数、房屋倒塌间数、牲畜棚圈倒塌间数、损坏大棚数、死亡牲畜数、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等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来客观构建灾损指数,符合[Γ分布的灾损指数结合F分布函数能客观的描绘出雪灾等级,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重4个等级。根据构建的雪灾等级,发现新疆雪灾特重灾区集中在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南疆仅有喀什地区为特重灾区。

  • 2000—2014年青藏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计算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对精确估算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EVSA模型,利用M-K趋势检验法、Sen’s斜率估计法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2000—2014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小的趋势,在东部及东南部的森林区〖WTBX〗NPP〖WTBZ〗在600~1 200 gC•m-2•a-1之间,中部草原和草甸区NPP在200~400 gC•m-2•a-1之间,西部和北部荒漠区,受水热条件的限制PP很小,该趋势与水热分布趋势基本一致。(2) NPP年际变化与多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NPP与气温呈正相关的地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2.24%,与降水量呈负相关的地区面积占49.31%,表明气温是影响植被NPP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3) 近15 a来,青藏高原 NPP整体呈增加趋势,与气温趋势变化一致,降水量表现出微弱的减少趋势,气温的增加伴随降水量的减少是青藏高原NPP缓慢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准确描述NPP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能力将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应对全球变化做出的反应。

  • 新疆大风集中程度时空特征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2003—2017年新疆64个气象站点大风资料,以累积大风天数、连续大风天数、大风集中期和集中度为指标,探究该区大风天数的集中程度时空特征。研究表明:(1) 新疆年内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4~7月,连续大风天数主要以1~3 d为主。(2) 近15 a来,大风天气发生频率逐渐减少,频次越高递减幅度越大,但有趋向冬季、极端发展的趋势。(3) 空间尺度上,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北疆和东疆,而连续3 d以上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山谷地区。(4) 2003—2017年新疆地区年内大风天气分布总体在逐渐集中,集中期在逐渐提前。(5) 南疆和北疆西部以及东疆中东部年内大风天气分布较为分散,南疆南部和北部较为集中。(6) 南疆东南、北疆北部和东疆东北大风天气年内集中时段相对较早,南疆西北、东疆西部相对较迟。(7) 新疆地区大风集中度和集中期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高高聚集区域位于南疆南部和中部,低低聚集区域位于北疆和东疆的北部。

  • 县域尺度下的宝鸡市农业洪水灾害脆弱性评价及区划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探究农业洪水灾害发生机理和降低洪水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以宝鸡市为例,利用辖区内2014年降水数据与2015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依据自然灾害脆弱性理论,从易损性和适应性2个因子着手,选取了年降水量等12个分指标,构建了宝鸡市农业洪水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权法确定权重,利用ArcGIS 10.2技术以县域尺度视角对研究区农业洪水灾害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 高易损性区主要集中在岐山县、金台区等年降水量较高且耕地比重较大的区县。(2) 高适应性区主要包括渭滨区、金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3) 高脆弱性区为太白县、千阳县;较高脆弱性区为陇县、麟游县、岐山县、扶风县;中等脆弱性区为陈仓区、凤翔县;低脆弱性区为金台区、渭滨区、眉县、凤县。整体来看,宝鸡市农业水灾高脆弱区集中分布在辖区东北部,宝鸡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水灾风险研究,根据各区县的地理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重视防洪工程建设,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以减轻农业洪水灾损。

  • 以孢粉学方法为例浅论黄土沉积物中微体炭屑的统计问题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作为火的代用指标—炭屑在过去生态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孢粉学方法开展的微体炭屑—火的研究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炭屑统计的标准目前尚未统一。通过选取黄土高原灵台剖面顶部13 m共16个样品,采用孢粉流程法提取炭屑(外加石松孢子以计算炭屑浓度),对样品进行随机分组统计。具体方法如下:统计时以50粒外加石松孢子为单组,每个样品累计统计20组,且每组中按形态(长宽比)分为长条形炭屑与近圆形炭屑,按大小划分为10~30 μm,30~50 μm,50~100 μm和>100 μm共4种粒级。结果表明20个单组中炭屑含量相近但有一定波动性(标准偏差0.06%~8.70%);当石松孢子累计统计500粒(10组)以上时,炭屑浓度、各粒径炭屑所占百分比均趋于稳定(相关系数r=0.99);当石松孢子累计统计300粒(6组)以上时,炭屑的长/圆比值趋于稳定(标准偏差0.01~0.24,r=0.87)。基于以上结果,建议在黄土高原微体炭屑研究中统计500±50粒的石松孢子,以确保数据稳定。以此为基础,初步发现灵台地区自165 ka以来,火事件较为频繁,草本较木本植被更占优势,此结果与该地区黄土—古土壤中元素碳含量等数据有较好对应关系,表明该地区的古火发生与环境变化具有较强联系。

  • 模型引导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

    分类: 医学、药学 >> 药学 提交时间: 2020-11-24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手段,以其对多种肿瘤卓越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基于定量药理学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 MIDD),能加速新药临床试验的进程,提高新药研究过程中决策的正确率,尤其是对研发难度较大而需求甚广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新药取得了成功。本文主要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例,阐述MIDD方法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研发早期有效给药方案的拟定,研发晚期评估临床疗效和验证给药方案的可行性,再至上市后给药方案的再评估及变更,为MIDD指导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