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刘阳
  • 乌珠穆沁沙地主要风沙环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厘清区域风沙运动环境和沉积物粒度特征是研究风沙流的关键,对地区风沙灾害的防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乌珠穆沁沙地的风况数据,研究沙地起沙风况和输沙势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沉积物粒径数据,揭示该地区风沙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乌珠穆沁沙地年均起沙风频率为33.8%,平均风速介于3.34~5.40 m·s-1之间,平均起沙风速介于6.46~8.49 m·s-1之间,沙地起沙风频率和风速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2)沙地整体年内起沙风频率和风速春季最高,起沙风向以西南方向为主,WSW风向频率最高。(3)沙地输沙势为19.2~193.7 VU,整体属低风能环境,风况多为锐双峰风况,沙地输沙势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全年沙物质整体向东、东北方向输移,春季是最主要的风沙活动期。(4)沙地整体以粗沙和中沙组分为主,南部和西部土壤粒径偏粗,东部偏细。沙地北部和东部沉积物分选性较差,粒径组分受外来影响较大。总体而言,沙地北部风沙活动最强,适宜人工建植或铺设沙障固沙。沙地东部栽植防护林,避免沙物质持续东移。

  • 电子资源管理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基于ALMA系统的实践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5-11

    摘要: 目的/意义 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借助ALMA系统对电子资源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经验,可为同行图书馆在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应用实践和电子资源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提出电子资源数据质量控制的必要性;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同行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模式和困境进行调研,提炼共性问题。基于ALMA系统中对电子资源管理的数据模型、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从电子资源库和单册层级、书目层级、发现系统和中央发现索引层级,提出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为电子资源管理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实践指导。 结果/结论 电子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跨越多平台的系统工程,图书馆应制定多层次、立体化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案,提升电子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

  • SiC表面化学镀镍对SiCp/Al复合材料界面及耐蚀性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对SiCp表面化学镀镍后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SiCp-Ni/Al)界面及耐蚀性差异进行研究。采用XRD,SEM及EDS观察SiCp-Ni/Al与未镀镍SiCp制备的Al基复合材料(SiCp/Al)界面,通过极化曲线及电化学噪声测试其耐蚀性。结果表明,镀镍层改善了SiCp与Al基体间的润湿性,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减少了有害界面反应物A14C3的生成。SiCp/Al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浸泡2000s前表现为局部腐蚀行为,之后转变为均匀腐蚀。而SiCp-Ni/Al在整个浸泡过程表现为局部腐蚀,且其自腐蚀电位较高,噪声电阻较大,耐蚀性更好。

  • 竖向近断层地震动下QZSID隔震系统的地震响应

    分类: 力学 >> 振动与波 提交时间: 2022-12-21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采用准零刚度、阻尼器和惯容器并联组合形成一种新的混合隔震系统QZSID。为研究竖向近断层地震动下QZSID隔震系统的动力反应机理,建立了竖向地震下QZSID系统的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方法分析了QZSID隔震系统的响应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惯容器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与近断层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关; 惯容器对长周期近断层地震动的加速度控制效果较好,但对位移控制效果较差; 对于长周期地震波作用下虽然共振周期没有延长,但系统能避开结构地震波的共振频率,因此系统仍能获得良好的减震效果; 系统的竖向自振周期不宜取值过大; 阻尼比及竖向静态平衡点高度参数能有助于系统的位移响应控制,惯容器质量大小与地震响应数值不成比例关系,应考虑近断层地震动波频谱特性。

  • 西鄂尔多斯天然荒漠灌丛光合生态适应性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了探究西鄂尔多斯地区荒漠灌丛的光合生态适应性,以4种天然荒漠灌丛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野外原位测定荒漠灌丛日光合动态和季节动态规律。结果表明:① 不同季节灌丛光合作用适宜的温度存在差异,高温环境使灌丛净光合速率最适温度升高,低温环境使其降低。② 不同季节4种灌丛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趋势为“双峰形”,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趋势为“W形”,但不同季节各指标平均日变化趋势表现各异。③ 不同季节灌丛净光合能力表现为:沙冬青>霸王>红砂>半日花,说明沙冬青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④ 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几乎保持同步状态,表明4种灌丛叶片气孔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⑤ 水分是限制荒漠灌丛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荒漠植物的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在夏、秋季需对沙冬青、半日花、红砂和霸王进行水分管理。

  • 反刍动物对磷的利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磷是参与动物机体多种生物学反应的必需元素之一,但畜禽养殖,尤其是反刍动物养殖过程中磷排泄带来的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提高磷的利用率、减少磷排泄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反刍动物磷利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其代谢特点归纳了提高磷利用率的措施,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 维生素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使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24 h后,采用维生素A浓度分别为0(对照)、0.05、0.10、0.20、1.00和2.00 μg/mL的培养基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2.00 μg/mL维生素A可以显著提高相对增殖率以及甘油三酯(TG)含量(P<0.05);维生素A能显著提高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0.05、0.10、0.20、1.00和2.00 μg/mL)、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0.05、0.10 µg/mL)、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0.05、0.10 µg/mL)的基因表达量(P<0.05);维生素A也能显著提高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5(STAT5,0.20 μg/mL)、αs1-酪蛋白(CSN1S1,0.05和0.10 μg/mL)、κ-酪蛋白(CSN3,0.10 μg/mL)基因表达量(P<0.05);维生素A也能显著提高乳脂合成相关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活性(0.05、0.10、0.20和1.00 μg/mL)(P<0.05)。结果提示,维生素A对BMECs内乳脂、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呈浓度依赖性,以0.10 μg/mL维生素A效果较好

  • 不同无机磷源对断奶仔猪钙、磷表观消化率及钙、磷代谢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无机磷源对断奶仔猪钙、磷表观消化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20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初始体重为(8.41±0.97) kg的(28±2)日龄的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公母各占1/2)。5组仔猪分别饲喂含0.66%粉状磷酸氢钙(DCP)、0.44%粒状磷酸二氢钙(MCP)、0.44%粉状MCP、0.49%粉状磷酸一二氢钙(MDCP)、0.49%粒状MDCP的饲粮,并保持饲粮钙、磷水平一致。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1)各组仔猪的钙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粉状MDCP组仔猪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粉状DCP、粒状MCP和粉状MCP组(P0.05);2)仔猪血清钙、磷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粉状MCP组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但粉状MDCP、粉状MCP以及粒状MCP组蹄骨钙含量显著高于粉状DCP组(P<0.05)。由此可知,相较于粉状DCP,粉状MDCP、粒状MDCP、粒状MCP和粉状MCP均能较好地促进断奶仔猪钙、磷的代谢和利用,是替代粉状DCP的良好磷源。

  • Handle系统与域名系统互联互通机制:一种基于标记语言描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实现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5-20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基于对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认识,Handle系统和域名系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而两种标志解析系统的解析协议和编码规则并不兼容,导致两者之间的数据空间无法共享,信息无法流通,降低了用户体验。因此,两种标志符解析系统的互联互通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分析已有解决方案的利弊,发现协议数据单元与协议本身的分离可解决两个系统的解析协议和编码规则不兼容问题。利用这一分离机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代理服务器的Handle系统与域名系统互联互通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而言,该机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解析响应时间增量占比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 盐酸椒苯酮胺对庆大霉素所致豚鼠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观察豚鼠耳蜗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Na+-K+-2Cl-联合转运体(NKCC1)mRNA、内皮素(ET)表达与耳蜗庆大霉素(GM)损伤关系及盐酸椒苯酮胺(PPTA)对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同期治疗组、造模后对照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给NS+人工外淋巴液、模型组给GM+人工外淋巴液、治疗组给GM+PPTA(均连续给药7 d),造模后对照组及后期治疗组均连续注射GM 7 d后,再分别行人工外淋巴液及PPTA连续注入7 d。所有豚鼠给药前均手术行听泡置管,NS及GM(160 mg·kg-1·d-1)采用腹腔注射,人工外淋巴液及PPTA采用听泡注入。各组豚鼠完成给药后ABR测试分析听力,检测beclin1和LC3、NKCC1 mRNA及ET-1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造模后对照组的ABR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明显高于其余 3组(P<0.05),同期治疗组豚鼠 ABR阈值明显低于后期治疗组(P<0.05);模型组 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量较其余4组明显升高,后期治疗组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量较造模后对照组降低;模型组NKCC1 mRNA表达较其余4组明显升高(P<0.05),后期治疗组NKCC1 mRNA表达明显低于造模后对照组(P<0.05)。模型组各部位ET-1表达较其余4组明显增高,对照组各部位ET-1表达低于其余4组,后期治疗组各部位ET-1表达较造模后对照组降低。结论 PPTA可抑制耳蜗细胞自噬、NKCC1、ET-1的表达,从而对耳蜗庆大霉素损伤起到保护作用;PPTA早期对抗庆大霉素耳蜗损伤效果更优,提示GM可能对听觉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