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金投资决策中老手与新手的信息加工差 异及干预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摘要: 以往的基金研究多从专业的角度构建复杂的决策模型,难以直接被普通基金投资者所理解和应用。为了引导众多的基金投资新手正确理财,我们引入老手新手比较范式探寻二者投资决策时的信息加工过程差异,并探讨如何对新手予以干预以提升其决策质量。研究1通过Mouselab技术收集信息加工过程数据,发现在基金信息搜索和加工过程中,老手比新手更倾向于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信息加工的补偿性更低;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有利于决策质量,但这一结果仅在新手中存在,这可能在于老手的信息搜索模式较为稳定,其变异性难以为决策质量提供解释。由于现有的理财客户端的页面呈现方式使得投资新手难以使用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研究2向被试提供表格纸来帮助他们进行结构化加工,以降低基于属性进行搜索的难度,结果发现结构化加工组被试的决策质量高于控制组。上述结果反映了老手和新手基金投资决策的信息加工特征,为改进新手理财决策提供了干预思路。

  • 债务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摘要: 债务是指个体现在或将来负有向他人或机构还款的法律或道德义务。随着我国居民负债水平的持续上升,它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值得关注。债务引发的债务压力会导致个体有较差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较多的短视行为、消费行为以及不道德行为,并对其伴侣和子女有潜在的影响。债务的影响机制包括两条路径:心理需要受阻和补偿机制以及认知资源损耗机制。未来研究应探究债务的其他心理和行为后果并寻找边界条件,梳理债务的特征维度,拓展债务的研究方法,以及构建解释债务后果的整合理论。

  • 言语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认知机制: 跨语言视角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 音节频率效应(syllable frequency effect)指的是高频音节相对于低频音节的加工优势。综述了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表现形式和理论基础, 从影响因素、发生阶段和神经机制等角度阐述了印欧语系和汉语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跨语言差异。基于口语产生的理论模型和合适单元假说, 结合不同语言的固有特性, 分析了音节频率效应存在跨语言差异的原因, 提出了一个有关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作用机制的模型, 为音节在汉语和字母语言口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应进一步探究音节频率的两种测量方式对音节频率效应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 加强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考察, 利用多种实验技术和范式深入探讨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加工的跨语言差异。

  • 正念在考试焦虑干预中的应用:基于NIH阶段模型的视角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考试焦虑导致诸多不良后果, 而传统干预模式效果不够理想。正念的疗效获得广泛验证后, 学界将其引入考试焦虑的干预中。NIH阶段模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age model)将心理干预措施的发展划分为基础研究、干预生成/细化、疗效检验、混合疗效-实效检验、实效检验、实施和传播6个阶段, 其初衷旨在推动干预的实施和传播。基于该模型, 首先分析正念影响考试焦虑的机制, 尔后从初步检验疗效 完善优化干预模式和促进实施和传播三个取向梳理现有考试焦虑的正念干预研究。最后, 对照模型初衷, 结合正念干预的特异性, 提出未来研究应重视探索疗效机制、加强实用性研究、对正念干预的基本问题保持敏感(包括:完整的正念练习应包含开放监控、收集干预依从性数据、重视正念态度的学习、考虑东西方文化不同自我观的影响), 以更好地促进干预的实施和传播。

  • 信任的遗传基础:来自基因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信任主要受到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采用定量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发现, 与信任相关的基因有催产素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抗利尿素1a受体基因。从生物学内部因素来看, 基因影响荷尔蒙的产生和释放, 荷尔蒙和特定脑区的活动又会影响信任; 从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论来看, 基因在环境与信任之间可能起到了调节作用。未来有必要开展多层面的研究, 从更加系统的视角来看待信任的发生发展机制, 进一步确认基因在信任的遗传机制中所起到的作用。

  • 绿色消费的困境:身份建构抑或环境关心?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绿色消费具有道德属性, 消费者既有可能是为了建构道德身份, 实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自我导向), 也有可能是源于内在的道德信念, 实现对环境的关心(环境导向)。基于身份建构的绿色消费会导致行为不稳定、甚至撒谎和盗窃等, 其心理机制是道德自我调节; 基于环境关心的绿色消费则与之相反, 它植根于更广泛的道德联想网络, 与节俭、自我控制等紧密相关, 道德认同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 究竟是身份建构还是环境关心呢?在阐述调节因素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基于个体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模型, 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回答了该问题。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展开。

  • 心理学在社会服务体系中作用的思考——以复原力建设为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 心理学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全面系统的多主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推动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一直受到广大心理学者的关注。以复原力为例, 通过对个体、团队以及社区心理复原力建设路径的理论总结, 加上实践案例, 以期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知识借鉴与参考, 并反思心理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心理学专业研究团队可以通过整合其在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应用, 推动心理学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健康与教育的阶层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如何缩小健康和教育的阶层差异, 促进社会公平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已有的社会阶层心理研究取向中, 社会文化视角从不同阶层的文化所塑造的不同自我出发, 提出了解释社会阶层生产和再生产的文化循环理论和提升低阶层社会适应水平的差异教育方法, 这些理论观点为教育与健康的阶层差异提供了超越个体或环境任何单一因素的系统解释, 并提供了着眼于社会心理重塑的干预方案以减少健康和教育的不平等。未来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可能方向包括理论和干预实践的中国化, 与其他社会阶层理论和社会公正视角相结合, 以及考察社会流动与文化变迁背景的影响。

  • 社交媒体中自拍相关行为对身体映像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中自拍是社交媒体上常见的以外貌为核心的信息。研究发现, 自拍相关行为与用户的身体映像密切相关。社交媒体上的自拍相关行为包括自拍投入、自拍操纵、发布自拍、浏览自拍和自拍反馈投入等。由于个体在社交媒体上兼具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 所以可以将自拍投入、自拍操纵和发布自拍归类为发布者的主动性自拍行为, 将浏览自拍、自拍反馈投入归类为接收者的反应性自拍行为, 同时可以从主动性和反应性两个视角分析自拍相关行为对身体映像的影响, 并将作用过程分成身体监测、标准内化、外貌比较, 然后从个人、人际、环境三个层面列举可能影响自拍相关行为和身体映像的关系及作用过程的因素。未来研究可以从丰富被试取样、优化研究设计、细究自拍行为、关注调节变量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自拍相关行为对身体映像的影响, 并从理论层面探讨网络空间中建构自我的过程。

  • 面孔吸引力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以往研究表明目标面孔的吸引力评价会偏向背景面孔, 产生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的计算常常是对不同背景下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进行比较, 并没有考虑目标面孔单独呈现时的吸引力评分, 可能是虚假的同化效应。本文以单独呈现的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作为基准值计算同化效应, 考察了呈现时间和目标与背景面孔吸引力的差异对目标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 个体对目标面孔吸引力的评分会偏向背景面孔的吸引力, 并表现出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即目标和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差异越大, 同化效应越小。

  • 集体仪式促进群体情绪感染的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年来, 诸多学者将研究视角投向群体情绪感染, 即群体内部成员间的情绪感染交互过程。群体情绪感染不仅包括个体间的直接情绪感染, 而且受到群体认同、共同行为以及集体规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集体仪式的过程框架, 分析集体仪式的三要素即同步动作、共享注意和共享意义与群体情绪感染的关系, 能更清楚阐述群体情绪感染的发生与增强过程:集体仪式通过自我定型和自我锚定增强群体认同, 在认同基础上的身份融合促进个体关注群体身份, 导致个体的自我表征发生转化, 社会自我的突出使其更容易接受群体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最终增强了群体情绪感染。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群体情绪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丰富其测量方法。

  • 社会比较和社会评价的背景效应——来自联合评估视角的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决策领域存在一个经典的联合评估的偏好反转现象(又称评估模式效应), 其解释力最强的广义可评估性理论(GET)强调了评估模式(即背景信息是否存在)的作用。社会认知领域也存在社会比较和社会评价的背景效应, 其著名的包含排除模型(IEM)也强调背景信息的作用, 尤其是目标-背景相似性的作用。因此, 背景效应可以类比于评估模式效应,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偏好” (上行同化和下行对比)及其“反转” (上行对比和下行同化)现象。基于从联合评估这一新的视角对背景效应进行的解释和拓展, 未来研究应该关注背景效应的测量标准、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跨维度作用及其实践应用等方面, 以促进对背景效应的深化理解和两个领域的理论融合和实践结合。

  • 社会阶层与社会知觉:热情和能力哪个更重要?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热情优先是社会知觉的基本规律。以往研究发现, 不同的知觉情境(知觉他人和知觉自我)会对热情优先产生调节作用, 但在知觉自我时, 热情和能力哪个更重要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引入知觉者的社会阶层这一新的调节因素, 提出如下假设:知觉他人时, 高低阶层都认为热情更重要, 但这种热情优先效应对低阶层更明显; 知觉自我时, 只有低阶层认为热情比能力更重要, 而高阶层则认为能力比热情更重要。研究1让大学生阅读一些描述他人的包含热情和能力的混合特质句子, 然后对每个人用形容词进行印象评定, 并测量他们的客观社会阶层。结果发现:高低阶层在对他人的印象评定中使用的热情特质词均比能力特质词多, 但低阶层多的程度更高。研究2让非大学生成人对给出的一组热情和能力特质词在描述自我时的重要性进行评定, 并测量他们的主观社会阶层。结果发现:低阶层认为热情特质词比能力特质词在描述自我时更重要, 而高阶层则认为能力特质词比热情特质词在描述自我时更重要。这些结果不仅说明社会阶层对社会知觉普遍存在的热情优先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而且对理解高低阶层在互动中容易发生哪些误解, 以及如何缓解他们在互动中可能产生的冲突, 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句法结构和动词重复对汉语句子口语产生中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研究中采用启动范式和图片描述任务, 利用句法选择比率和句子产生潜伏期的两个指标, 考察了启动句句法结构、动词是否相同和延时对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选择比率上, 句法结构产生的启动效应随延时变化保持稳定, 由启动句和目标句动词相同导致的启动效应的提高量(词汇增强效应)快速衰退, 首次为句子产生过程的句法选择阶段和计划阶段提供了证据。在句子产生潜伏期上, 仅发现启动句和目标句句法结构相同时缩短了句子产生潜伏期, 这可能是由于启动句句法结构激活水平的提高, 使得说话者在目标句产生的句法计划和选择阶段都更快引起的。选择阶段的加工影响句法选择比率, 而选择阶段和计划阶段共同影响了句子产生的潜伏期, 实验结果支持了两阶段竞争理论的观点。

  • 语言能力的老化机制:语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因素的共同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语言能力的衰退是由于一般认知能力衰退引起的, 还是由于语言加工系统的衰退引起的, 抑或是两者的共同作用?研究中测量了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一般认知能力(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和抑制能力), 以及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水平上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产生能力。结果发现, 一般认知能力、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能力都存在年老化现象。分层回归分析表明, 一般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贡献, 以及语言理解能力和产生能力之间的相互贡献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是不同的, 且存在词汇、句子和语篇水平上的差异。在词汇水平上, 青年人的成绩能够被一般认知能力和另一种语言能力所显著预测, 而老年人的成绩却不受一般认知因素影响; 在句子水平上, 青年人的成绩仍能被一般认知能力或另一种语言能力所解释, 但这两类变量都无法预测老年人的任务成绩; 在语篇水平上, 青年人理解任务的成绩显著地受到产生能力影响, 而老年人的理解和产生任务成绩则分别可以被一般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所解释。对组间差异的回归分析表明, 一般认知能力和另一种语言能力对组间差异都有显著贡献, 且前者的贡献大于后者。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语言能力的老化是语言特异性因素和非特异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左侧眶额皮层在自动情绪调节下注意选择中的作用:来自经颅直流电刺激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前人研究表明自动情绪调节能够自上而下地影响情绪及情绪性注意过程。近来有研究提示自动情绪调节与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左侧OFC的激活影响负性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考察阈下启动情绪控制目标条件下, 抑制左侧眶额皮层兴奋性是否影响负性注意偏向。结果发现, 使用阴极刺激抑制左侧OFC活动可以加快被试对与恐惧刺激位置一致的探测点的反应。该结果提示左侧眶额皮层是自动情绪调节下情绪性注意选择相关的重要脑区。

  • θ频段(4~8 Hz)的活动反映了汉语口语产生中音节信息的加工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大脑的神经振荡往往反映了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语言理解的研究发现大脑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的加工密切相关, 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探究语言产生过程中大脑特定频段活动与音节加工的联系。我们通过EEG时频分析技术, 采用掩蔽启动范式, 考察了23名健康被试在图片命名过程中θ频段的活动与音节加工过程的关系。行为结果发现, 当启动词和目标图名称之间存在音节相关时, 个体的命名反应时快于音节无关的条件, 而音素相关条件的命名反应时慢于音素无关条件。时频结果发现, 在刺激出现后的270~460 ms, 音节相关条件下个体θ频段神经振荡的能量显著低于音节无关条件, 音素相关与音素无关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 我们认为汉语口语产生中大脑θ频段的活动反映了对音节的加工, 从神经振荡指标上为音节是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提供了证据。

  • 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多重音韵激活:单词翻译任务的ERP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 非目标词是否会产生音韵激活是独立两阶段模型和交互激活模型的争论焦点之一。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了被试在翻译命名任务中是否受到背景图片音韵或语义干扰词的影响。行为反应时中未发现显著的音韵效应, 而语义效应显著, 表明非目标词不会产生音韵激活。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显示在目标单词呈现后的400~600 ms时间窗口中出现了显著的语义效应, 在600~700 ms时间窗口内出现了边缘显著的语义效应和音韵效应, 均表现为相关条件比无关条件波幅更正。上述结果表明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 尽管在脑电上呈现出可能存在微弱的多重音韵激活, 但行为结果并不会显示出非目标项的音韵激活。研究结果支持了汉语口语词汇产生遵循独立两阶段模式的观点。

  • 手机成瘾与抑郁: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多重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考察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 研究同时整合情绪和认知两方面因素, 探讨了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研究1共有545名大学生完成了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研究2选取51名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和2(配对面孔表情的情绪类型: 负性、中性) × 2(探测点位置: 与负性情绪面孔表情同侧、与负性情绪面孔表情异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 (1)手机成瘾、社交焦虑和抑郁两两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且社交焦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2)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与抑郁间的单独中介效应不显著。具体而言, 手机成瘾通过两条路径影响抑郁: 一是社交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社交焦虑→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链式中介作用。

  • 基于合成平均刺激的平均表征机制——来自平均面孔吸引力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人类能够快速提取集合中的统计信息, 形成平均表征。对于平均表征的产生机制, 研究者提出整合集合成员以合成平均刺激, 或计算集合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观点。以往研究中合成的平均刺激的特征值和计算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方式的结果相似, 难以区分两种观点。由于多个面孔的吸引力评分的均值与用这些面孔合成的平均面孔的吸引力评分存在差异, 本研究使用经典的平均辨别任务(实验1和2)和吸引力评价任务(实验3和4)为平均表征的产生来源于合成平均刺激的观点提供了支持证据。4个实验分别采用大容量面孔集合和小容量面孔集合探讨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 结果发现大、小集合都形成了平均刺激, 并且平均表征的评定和加工可能更多依赖合成的平均刺激, 而非简单的对成员特征值进行平均; 此外, 集合吸引力出现了高评现象, 但小集合高评现象更少出现, 说明平均刺激的作用受到集合大小的影响。本研究为集合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和面孔集合吸引力高评现象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