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李国栋
  • 根肿菌侵染下菘蓝生物碱合成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根肿菌胁迫对菘蓝生物碱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该文对根肿菌 侵染后0、7、14、21 d 的菘蓝进行病情形态分级、组织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转 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接菌后0、7、14、21 d 菘蓝根部分别发展为0 级、 1 级、3 级、5 级的肿根,且7 d 是皮层入侵的关键时间点。(2)接种根肿菌14 d 后,菘蓝 叶内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 性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并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代谢组学一 共检测到161 种生物碱,其中吲哚类生物碱数量较多;与未接菌相比,菘蓝接菌后7、14、 21 d 分别存在16、17、39 种差异代谢物且各组差异代谢物多富集在生物碱和氨基酸代谢通 路。(4)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未接菌相比,菘蓝接菌后7、14、21 d 分别存在2 439、 256、6 437 个差异表达基因,这3 组共同富集到11 个生物碱相关的代谢通路;与未接菌相 比,接菌后7、14、21 d 有9 个基因(编码4 种酶THS、TAT、YUCCA、ALDH)表达量均 上升。以上结果揭示了芸薹根肿菌与菘蓝之间的互作机制,探究了根肿菌对吲哚生物碱合成 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影响,为后期研究菘蓝根肿病抗性基因及生物碱次生代谢途径奠定基础。

  • 含分叉结构输水管道泄漏瞬态特性数值模拟

    分类: 力学 >> 基础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4-24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在输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等因素的限制,分叉型结构管道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分叉结构输水管道泄漏是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瞬变流法是目前高效、精确且快速的泄漏检测方法之一。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含分叉结构输水管道的瞬变流模型,探究了影响阀门末端压力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压力曲线的差异性随分叉管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压力曲线的衰减速率随阀门关闭时间的增加而变慢; 泄漏量对压力曲线变化周期影响不大,但随着泄漏量增大,压力曲线的面积积分变小; 泄漏位置不同,压力曲线在幅值处的形状不同,当泄漏位置位于管道上半段时,曲线在幅值处会凸起,当位于管道下半段时,曲线在幅值处会出现凹陷的趋势。

  • 云南金铁锁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1-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民族民间药物,是云南白药等中 成药的主要原料药。该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云南金铁锁根腐病病原菌,为金铁锁根腐病的诊 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采用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分离纯化金铁锁根腐病植株根部的 病健交接处组织,获得金铁锁根腐病病原微生物。按照 Koch s 法则验证分离得到的病原菌 的致病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 rDNA-ITS 和 TEF-1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鉴定 获得的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1)从金铁锁根腐病植株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 85 株真菌, 其中 PSD-1,PSD-2,PSD-3 菌株均能引起金铁锁的根腐病;(2)健康植株接种 PSD-1,PSD-2, PSD-3 菌株后,产生与大田植株根腐病相似的症状,且发病率分别为 60%,61.7%,71.7%; (3)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三株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上述结果首次报道了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是引起金铁锁根腐病的主要致病原菌之一,为 深入探究具有根腐病生物防治功能的内生菌群及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后续金铁锁病害的 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全叶绿体基因组分析的栽培黄草乌基源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9-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云南伤科用毒性药材黄草乌(Radix Aconitum Vilmoriniani)栽培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利用 Illumina HiSeq 4000 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来自 10 个不同栽培基地黄草乌样品的叶绿体基因组展开测序,经过 对测序数据的组装、注释,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展开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表明:(1)10 个栽培品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 155 744~155 937 bp,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分别为 86 363~ 86 548 bp、16 921~17 007 bp,反向重复区大小为 26 170~26 236 bp,均注释到 131 个基因。(2)序列鉴 定出 60~73 个 SSR 位点,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10 个栽培品叶绿体基因组显示出一定的扩张,并在其中 发现了 trnK-UUU-trnQ-UUG 等变异热点区域。(3)基于两个数据集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JS-1-4,QJ-1-2, LX-1-3,LJ-3-2 与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亲缘关系较近;LQ-1-3,GJ-1-3,NL-1-3,DC-2-2 和 滇南草乌(A. austroyunnanense)关系较近;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LJ-4-3 与马耳 山乌头(A. delavayi)亲缘关系近,LJ-1-2 与宾川乌头(A. duclouxii)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基于蛋白质编码 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LJ-4-3 与西南乌头(A. episcopale)亲缘关系近,LJ-1-2 则与苍山乌头(A. contortum) 关系较近。研究结果显示,黄草乌的栽培种植存在种源混杂的客观问题,主要有黄草乌和滇南草乌两种植 物,个别栽培基地还掺混了乌头属(Aconitum)的其他物种,这可能是黄草乌栽培品质量不稳定的因素之 一。

  • 头花杜鹃、陇蜀杜鹃及杜鹃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和陇蜀杜鹃(R. przewalskii)是极具观赏价值的 野生花卉和药用植物。为探讨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叶绿体基因组的遗传结构及进化特征,该 研究利用 Illumina HiSeq 4000 平台对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经 组装和注释后,结合 7 个已发表的杜鹃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系 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叶绿体全基因组呈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 构,均由一个大单拷贝区(105 990、109 191 bp)、一个小单拷贝区(2 617、2 606 bp)和 一对反向重复区(45 825、47 516 bp)构成,全长分别为 200 257、206 829 bp。(2)头花 杜鹃和陇蜀杜鹃叶绿体基因组中共鉴定出 263 个SSR 位点,大部分 SSR 偏好使用 A/T 碱 基;密码子偏好使用 A/U 结尾。(3)杜鹃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基因丢失以 及基因组重排等结构变异现象。该研究丰富了杜鹃属植物的基因组资源,为头花杜鹃、陇蜀 杜鹃的育种、遗传进化及系统发育等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基于cpDNA 单倍型多态性的草果栽培地理起源证据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索草果(Amomum tsaoko)的栽培地理起源,该研究检测了草果、拟草果(A. paratsao-ko)的 cpDNA 序列变化,获取单倍型多态性信息。结果表明:20 个草果居群 259个植株、5 个拟草果居群58 个植株共检测到7 种单倍型;草果有 3 种单倍型(H1、H3、H6),拟草果有 6 种单倍型(H1、H2、H3、H4、H5、H7)。H1 和H3 为共享单倍型,H6 为草果私有单倍型,H2、H4、H5、H7 为拟草果私有单倍型。H1 为普通单倍型,H2 为祖先单倍型。草果居群遗传多样性远小于拟草果居群,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拟草果居群主要来源于居群间。麻栗坡铁厂(TC)、屏边玉屏(YP)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高于其他 18 个草果居群。进一步分析表明:包含屏边、马关、西畴、麻栗坡的云南东南部前端地域,和邻接的广西那坡可能共同构成草果栽培驯化起源中心,以麻栗坡为核心区域,向周边的西畴、马关、屏边、那坡扩张。建议对 TC、YP、那坡下华(XH)居群加以保护。上述结果为草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遗传学信息。

  • 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与闭合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准确量化分析地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能量平衡闭合是评估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分析地表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数。本研究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全要素自动气象站对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2013—2014 年度的能量通量及常规气象要素进行了连续观测, 分析了冬小麦农田各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 计算冬小麦在4 个生育时期(出苗期、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能量闭合和波文比。结果表明: 在日尺度上, 选取的4 个生育时期净辐射和各能量分量的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二次曲线, 净辐射、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峰值出现在12:00—13:00, 土壤热通量的峰值出现在14:00—15:00。在年尺度上, 净辐射和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均在越冬期达到最低值114.51 W·m2 和13.47 W·m2, 而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327.02 W·m2 和116.56 W·m2。选取的4 个生育时期的代表性观测日期能量闭合良好, 能量闭合率分别为0.49、0.77、0.81 和0.76。4 个生育时期内波文比值日变化趋势均呈倒“U”型, 出苗期波文比在14:00 达到最大值2.12; 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在10:00 左右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1.48、0.31 和0.58。本文的定量化结果可为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等研究提供依据。

  • 牛奶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近年来,牛奶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已严重威胁到公共健康。因此,牛奶质量安全成为国际关注的重点。当牛奶中残留兽药时,会对消费者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从牛奶中兽药检测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出发,对牛奶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对牛奶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 秸秆饲料化预处理方式及其发酵抑制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的生物质资源,在畜牧业和生物能源产业应用潜力巨大。但由于其复杂的化学组成以及抗性结构,使其不能直接高效地通过生物转化所利用。通过预处理可以降低秸秆纤维素的结晶度,提高秸秆的利用率。然而预处理过程不可避免地使秸秆在高温或化学催化作用下过度降解,并伴随着副产物的产生,对后续微生物发酵有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秸秆的稀酸、碱、蒸汽爆破以及生物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预处理副产物呋喃类衍生物、弱酸类和酚类化合物的产生与抑制机理作一综述。

  • 苜蓿黄酮对28~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黄酮对28~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2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50、300和450 mg/kg苜蓿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Ⅱ组的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对照组和各试验组间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和腿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胸肌重和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脾脏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和Ⅲ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高于Ⅰ组和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和Ⅱ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高于对照组和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苜蓿黄酮的添加能够提高扬州鹅的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其中添加300 mg/kg苜蓿黄酮的效果最好。

  • 化学气相沉积ZrB<sub>2</sub>涂层的微观形貌及晶粒择优生长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4-10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 ZrCl4-BCl3-H2-Ar 作为化学气相沉积反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下化学气相沉积 ZrB2 涂层,用 X 射线衍射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涂层的微观形貌和晶粒择优生长。结果表明:在石墨基体表面 ZrB2 涂层的形 核模式为岛状生长,小岛不断生成和合并以及晶粒的生长使靠近石墨基体表面的涂层含有大量孔洞,并形成 细晶区。在1300~1600°C沉积的初期,ZrB2涂层中一次晶粒融合为二次晶粒,表现为方向的择优生长。 随着沉积的进行 ZrB2 涂层的形貌从二次晶粒生长为板块状晶粒,板块状晶粒进一步生长向金字塔形貌转变, 涂层内部生长为致密柱状晶,晶粒的择优取向从向转变;当金字塔形貌的晶粒棱边发生钝化时涂 层内部的晶粒向等轴晶转变,晶粒的择优取向由方向转变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