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廖江群
  • 道德困境研究的范式沿革及其理论价值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通过评述道德困境研究范式的发展过程, 系统阐释了经典两难法、加工分离法、CNI模型法和CAN算法的优缺点和理论价值。后来的研究范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之前研究范式的局限。加工分离法克服了经典两难法的加工纯粹性假设等局限, CNI模型法在加工分离法基础上进一步分离了道德困境决策的多种心理过程, CAN算法则修正了CNI模型法的序列加工的不恰当预设。研究范式的沿革启示研究者综合应用新方法来解决研究争议和重新审视以往道德理论, 合理应用新方法来探索其他具有潜在冲突性的研究议题。总之, 本文为道德困境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 促进还是阻碍:调节定向对不同社会阶层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6-14

    摘要: 近来研究表明应该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理解理解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四个实验,我们引入调节定向考察了社会阶层如何影响亲社会行为。研究发现,社会阶层本身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比较有限,但相比于较高社会阶层的个体,较低阶层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更容易受调节定向的影响(研究1、2a和2b)。而这种不对称的敏感性导致了不同阶层间在亲社会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持有可提升亲社会性的调节定向的人群(研究2a和2b)。此外,还发现调节定向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框架依赖效应。在正性框架中,促进定向会增加亲社会性,而在负性框架中则会减少亲社会性,而预防定向则相反(研究1-3)。这一现象可以用决策时的安于现状策略来解释(研究3)。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阶层、调节定向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

  • Stand up to Action: The Postural Effect of Moral Dilemma Decision-Mak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Dual Processes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28

    摘要: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when people are in standing than sitting postures, they have a stronger cognitive control propensity, making them inclined to agree more to sacrificing one innocent and saving more people. Furthermore, this postural effect can be moderated by dual processes. In three studies, participants read dilemma scenarios followed by a proposed behavior to sacrifice one innocent and save five or more people. The participants in sitting or standing postures were asked whether the described action was morally acceptable (moral judgment) and whether they would perform the described action (moral ac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articipants were more approving of the behavioral proposal in the moral action perspective than in the moral judgment perspective across the three studies. The hypothesized postural effect was found in a field study (Study 1) and replicated in a pre-registered replication study (Study 2) and further supported in an experimental study (Study 3). Compared with those in sitting postures, participants in standing postures expressed higher approval of the behavioral proposal compared to their sitting counterparts. Furthermore, the postural effect was dismissed when participants made moral decisions with a dual task to increase cognitive load, and it was reversed when they made moral decisions after deliberate consideration of the behavioral proposal (Study 3). The present research supports and extends the dual-process morality theory by demonstrating that body posture can affect moral decision-making; it also offers novel evidence reveal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dual process on embodiment effects. It enriches our knowledge that morality is evolutionarily embodied in postures and that the dual process can moderate embodiment effects.

  • COVID-19 中稀缺对恐慌消费的影响:链式中介模型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15

    摘要: [目的] 研究旨在考察突发公共危机中稀缺对恐慌消费的影响及其心理路径和边界条件。 [方法] 研究一借助大数据使用客观产品反映稀缺的影响。研究二在疫情爆发期进行了高生态效度的全国性线上问卷调查。研究三在不同的突发公共危机情境中启动稀缺验证因果。 [结果] 稀缺可以正向预测和加剧恐慌消费(研究1-3),控制感和恐慌情绪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2-3),但这一模式更适用于高风险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研究3a\3b\3c)。 [局限]控制感与恐慌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不能解释低风险感知的突发公共危机中稀缺引起恐慌消费的心理路径,未来研究需继续探究。更为客观的稀缺和恐慌消费指标值得进一步发掘和考察。 [结论] 高风险性的突发公共危机中,稀缺会降低控制感,增加恐慌情绪,最终引起恐慌消费。

  • 社会困境研究的范式沿革及其理论价值:以道德两难决策为例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19-11-15

    摘要: 社会困境是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共同研究主题,以道德两难决策为代表。在综合分析道德决策研究中的三种实证研究范式(经典两难法、加工分离法和CNI模型法)沿革过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CAN维度合成法,解决了前述研究范式的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这四种方法的发展,使道德困境研究不再局限于冲突性的两难情境探讨,从而拓展了道德情境研究的范畴,推动了对现有道德理论的实证检验和对研究争议的解决,并为相关学科中具有潜在冲突性的研究议题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 具身双加工视角:解析具身效应的隐显规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1-14

    摘要: 具身认知将身体与环境对认知的影响纳入了考量并积累了许多实验证据。然而,具身效应面临着隐显不定的可重复性危机。为了解析具身效应的隐显规律,结合具身理论中所蕴含的双加工内涵,和近期实验具身效应中的双加工初步证据,提出了具身双加工观点:心智成熟前具身效应强而不稳定,心智成熟后具身效应转入一型加工,效应弱化而稳定;心智成熟后,具身效应的显现需具备三个条件:无意识加工状态的维持,资源可及性和心理冲突性。

  • 德性与德行:道德决策中的提问框架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9-16

    摘要: 道德双加工理论预测关注德行的提问框架(道德行为)下相比关注德性的提问框架(道德判断)下,决策者具有更高的情绪卷入而会做出更偏向于义务论的决策或者对规范的敏感性更高;而认知失调的行动模型则认为在具有心理冲突性的情境下,决策者在道德行动框架相比于道德判断框架下为了实现失调减少会做出更偏离义务论的决策或者对规范的敏感性更低。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总N = 960)探讨了这一道德决策中的提问框架效应。实验1使用经典道德两难情境法,使被试在道德判断框架和道德行动框架下对道德提议进行赞成度评分;实验2操纵规范和结果的组合,即规范提倡或禁止且结果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并使用方差分析法探讨规范与结果对道德决策的交互影响;实验3使用CNI模型(Consequence, Norm and general Inaction/action preference)分离出结果敏感性,规范敏感性和一般性不作为/作为倾向。3个实验综合表明道德行动框架比道德判断框架增强了结果敏感性,削弱了规范敏感性,增强了一般性不作为倾向。道德行动框架比道德判断框架会导致更强的功利主义倾向,更弱的义务论倾向和更强的一般性不作为倾向,验证了Gawronski等(2017)的实验结果,支持认知失调的行动模型,说明道德决策会受到动机加工的影响。

  • 具身效应何处寻:解决可重复性危机的分析性途径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0-16

    摘要: 最近的研究发现某些具身效应不能被重复, 这给心理学界带来了空前的可重复性危机。基于对具身认知“概念化”、“替代”和“构成”主题的分析, 通过区分具身效应的生成层次、强弱条件、建构方向和任务特性四个方面, 以便在实验中更准确地“定位”具身效应。未来研究可以从具身效应层次的分离与综合, 强弱条件的界分, 调节或中介机制探讨以及实验范式革新等方面加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