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荞麦细柄野荞麦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6-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开花动态、花部基本特征、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及种子性状等方面对荞麦属(FagopyrumMill.)植物细柄野荞麦(Fagopyrum gracilipe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各性状对其繁殖的贡献。结果如下:在贵州威宁,细柄野荞麦的花果期常为每年的6-10月份,单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为13-21天和1-3天。花较小,直径为3.99 0.12 mm,花柱和花药高分别为1.30和1.65 mm,花直径与花被片长和花被片宽呈显著正相关,花柱高与花药高呈极显著正相关。细柄野荞麦花粉胚珠比为37116.40,杂交指数为2,套袋实验显示其自交、异交亲和,表明其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部分异交亲和。细柄野荞麦的访花昆虫较少,主要为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7个科的9种昆虫,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是其主要传粉昆虫。细柄野荞麦果实存在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有利于其适应不同的传播方式,种子较小,千粒重为1.05 0.04g,萌发率较低,播种后30天的累积萌发率为19.602.14%,但萌发整齐,主要集中在前5天。综上所述,细柄野荞麦灵活的繁育系统为其产生大量种子提供了保障,多样的果实传播方式和整齐的种子萌发特性为其占据更广阔的生境成为群落优势种创造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