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晓田
  • 中国人群自杀风险的性别比:相关的理论、风险因素、应对策略及社会期望下的压力应对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 自杀普遍是造成死亡的前20个主要原因之一。自杀风险, 即个体发生自杀行为的概率, 一直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课题。多年来, 世界上各国的自杀率有着一个普遍存在又具有文化差异且对现有理论具有挑战性的现象:大多数国家的数据显示男性自杀率普遍高于女性; 然而, 这一自杀的性别比例的中国数据与此有明显不同, 有时甚至出现反转。这一独特现象为自杀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思路。通过梳理自杀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和风险因素, 以及这一性别比现象背后存在的心理机制和相关的风险因素, 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在生活史、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上的性别差异和对男女在压力应对上的不同社会期望的差异, 以上研究有助于识别具有性别特异性的有效的和不良的压力应对策略, 并对中国人群自杀风险的预防和干预有所贡献。

  • 前瞻性情绪作为社会风险的信息源假说:公共场景下风险决策的情绪及文化机制探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本研究从梳理决策的情绪理论入手, 在综合几种主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前瞻性情绪作为社会风险信息源”的假说。前瞻性情绪是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对决策选择的预期而感受到的, 进而影响决策行为的情绪。社会环境下的风险事件具有突发和稍纵即逝的特征, 如果一个公民对这类风险事件做出反应, 其结果的概率难于量化。在这种情况下, 前瞻性情绪能够为决策者快速提供有关信息, 并形成对决策预期结果严重性和可能性的综合表征, 从而成为公众场景下风险决策的有效线索。不同前瞻性情绪的组合在面对社会性风险事件时具有针对性的作用。近年来在文化比较中对于面子、荣誉和尊严文化的划分, 也为我们研究文化的情绪特征和行为效应提供了理论框架。本研究拟通过四项研究和多个实验探讨前瞻性情绪如何影响公众场景下人们的风险应对行为, 并对三种文化的情绪特征进行比较, 探索情绪性决策中个人因素、群体因素、及文化因素如何共同决定公共场景下风险决策(如亲社会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同时也期望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及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 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 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 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 他人临近底线时, 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 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 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 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 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 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22

    摘要: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 如何用行为经济学应对不确定性:拓展有效助推的范围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文提出了决策中不确定性的五种类型及其行为学和心理学的应对机制:用简捷启发式替代加权求和应对信息不确定性, 用直觉应对认知不确定性, 用价值观预测选择偏好应对行为不确定性, 用决策参照点的权重替代概率应对结果不确定性, 用时间换时间以降低延迟折扣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新行为经济学应当通过“为什么”的功能性分析, 找到行为助推的心理杠杆。化解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助推; 化繁为简是行为助推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