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 不同道德情境下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道德反应的影响——心智知觉理论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2-02

    摘要: 品牌名称是建立品牌-消费者关系的重要连接点,是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品牌语言学的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音特征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但鲜有研究考察语音特征对消费者的道德反应的影响及其路径。本研究基于心智知觉理论,探究了品牌分别作为道德主体和道德受害者两种不同的角色时,叠音品牌名称影响消费者道德反应的非对称性路径。具体而言:品牌作为道德主体违规的情境下,相较于非叠音,叠音品牌名称能通过降低消费者感知的品牌心智的思考维度(而非感受维度),来缓解消费者对品牌的消极道德反应(愤怒、厌恶、谴责、惩罚行为意图);而当品牌作为道德受害者受害的情境下,叠音品牌名称则通过提升消费者感知的品牌心智的感受维度(而非思考维度),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积极道德反应(同情、怜悯、遗憾、购买支持行为意图)。本研究通过7个实验证明了假设,从理论上创新性地探索了语音特征与道德反应的因果关系,揭示了品牌心智的两个维度作为不对称中介存在的机制,为实践中品牌道德事件公关和公益营销传播工作提供了借鉴。

  • 为家所困还是弥补缺憾?负面家庭事件对有效领导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22

    摘要: 现有文献对负面家庭事件在个体内层次如何跨领域影响有效领导行为存在为家所困和弥补缺憾两种不一致的观点。本文引入跨领域领导身份认同理论,通过两个经验取样法研究发现: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经历的负面家庭事件一方面会产生为家所困效应,通过自我耗竭降低领导身份认同和有效领导行为;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弥补缺憾效应,通过弥补提高领导身份认同和有效领导行为。当领导者具有高外向性人格时,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经历的负面家庭事件会提高领导身份认同,促进有效领导行为。当领导者具有低外向性人格时,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经历的负面家庭事件会降低领导身份认同,减少有效领导行为。研究加深了对负面家庭事件如何影响有效领导行为的理解,丰富了对外向性人格在领导力中作用的认识,并拓展了领导身份认同的前因研究。

  • 公平感知如何影响生育意愿?社会比较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11

    摘要: [目的] 近年来不断创新低的生育率昭示着中国的人口问题越发严峻。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个体生育意愿的因素。[方法] 本文基于3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31125个样本和一系列实验研究揭示了社会公平感知和个体生育意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中的心理机制。[结果] 本文发现提升个体的社会公平感知能够减少向上的社会比较,使预期的生育成本下降,进而提升个体的生育意愿。最后,本文还进一步探究了社会比较方向(向上的社会比较 vs. 向下的社会比较)对上述效应的调节作用。[结论] 公平、平等是共同富裕的核心,本文使用大样本数据建模和实验范式结合的方法研究社会公平感知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根据具体心理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提升个体的生育意愿、有效落实生育政策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数智时代的道德伦理”专栏)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具有真人特征的虚拟人物,他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获得影响力,然而其背后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当社交媒体虚拟人犯错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其道德判断会有何不同?本文基于心智感知理论,通过五项实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在被告知虚拟人的不道德行为后,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但这种文化差异没有出现在对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上(实验1a-1c)。并且不论虚拟人是由真实人类还是人工智能驱动,这种文化差异都会存在(实验1c)。这种文化差异是通过感知心智能力的中介实现的(实验2)。具体而言,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的心智能力更高,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此外,对虚拟人更高的道德责任判断会导致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更倾向于对虚拟人施加道德惩罚(实验3)。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将道德责任判断和心智感知的对象拓展到虚拟人上,并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后续影响。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数智时代的道德伦理”专栏)

    提交时间: 2023-03-16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具有真人特征的虚拟人物,他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获得影响力,然而其背后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当社交媒体虚拟人犯错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其道德判断会有何不同?本文基于心智感知理论,通过五项实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在被告知虚拟人的不道德行为后,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但这种文化差异没有出现在对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上(实验1a-1c)。并且不论虚拟人是由真实人类还是人工智能驱动,这种文化差异都会存在(实验1c)。这种文化差异是通过感知心智能力的中介实现的(实验2)。具体而言,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的心智能力更高,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此外,对虚拟人更高的道德责任判断会导致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更倾向于对虚拟人施加道德惩罚(实验3)。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将道德责任判断和心智感知的对象拓展到虚拟人上,并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后续影响。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2

    摘要: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具有真人特征的虚拟人物,他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获得影响力,然而其背后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当社交媒体虚拟人犯错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其道德判断会有何不同?本文基于心智感知理论,通过五个主要实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在被告知虚拟人的不道德行为后,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但这种文化差异没有出现在对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上(实验1a~1c)。并且不论虚拟人是由真实人类还是人工智能驱动,这种文化差异都会存在(实验1c)。这种文化差异通过感知心智能力来中介(实验2)。具体而言,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的心智能力(特别是感知力)更高,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此外,对虚拟人更大的道德责任判断会导致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更倾向于对虚拟人施加道德惩罚(实验3)。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将道德责任判断和心智感知的对象拓展到虚拟人上,并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后续影响。

  • 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概念内涵及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9

    摘要: 网络建构行为(networking behavior,也被译作结网行为)是指员工为实现职业目标开展的联系构建、维持与使用行为。与聚焦结构特征的传统社会网络研究不同,网络建构行为研究强调个体能动性,认为员工可以通过主动开展网络建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促进职业发展。在系统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炼出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概念内涵;其次,结合资源、情感、网络与交换等视角,梳理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影响结果及作用机制;最后,围绕深化并整合不同理论视角、扎根社交工作平台研究新场景、应用非结构性数据和仿真算法等方向提出未来研究建议,推进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研究的持续深化,增进管理实践对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理解。

  • “增益”还是“损耗”?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双刃剑”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4-17

    摘要: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不确定管理理论,采用日记研究法收集81个样本10个工作日的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通过明晰挑战性工作要求的不同属性(每日水平、平均水平、日间变动、波动变化),全面检验了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静态模型中,挑战性工作要求通过工作专注度(增益路径)和放松(损耗路径)作用于工作-家庭增益,且在个体间的平均水平模型中,放松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2)在动态模型中,挑战性工作要求的日间变动和波动变化,均通过减少员工工作专注度和放松,进而降低工作-家庭增益。最后,本研究讨论了管理者应重视挑战性工作要求的双刃剑作用等实践启示。

  • “美男诱惑”真的奏效吗:男性代言女性产品对女性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02

    摘要: 男性代言女性产品的广告策略真的奏效吗?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产品代言人性别与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评价之间的关系。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与女性代言女性产品相比,男性代言时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会显著降低。该影响是通过身份威胁感的中介实现的。此外,身份肯定对该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当被试受到女性身份肯定操控时,主效应会加强。本文实证研究了男性代言女性产品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性别认同一致性理论拓展了产品性别属性的下游结果。

  • 天气和空气污染对诚信行为的影响:一项校园丢钱包的现场实验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4-17

    摘要: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天气状况和空气污染对诚信行为的影响。研究1通过重新分析Cohn等人(2019)在全球范围内对诚信行为的研究数据,发现了天气状况和空气污染对诚信行为的影响;研究2通过准实验的研究方法,在三所高校进行了丢钱包的实验并记录当天天气和空气污染状况。两项研究共同表明:(1)在非晴朗的天气下,人们会做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2)空气污染越严重,人们越有可能出现不诚信的行为。

  • 冲突对绩效的影响:个体、团队宜人性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0-28

    摘要: 以往个体和团队冲突研究主要考察了个人特征或团队特征对冲突结果的影响,而尚未充分关注冲突管理过程中个体特征与团队特征间的交互效应。基于个人—团队匹配理论,本研究探讨了个体层面宜人性与团队层面宜人性异质性对团队中个体冲突(关系冲突、任务冲突)和工作绩效间关系的影响。基于来自64个银行服务团队(包含339名下属和64名主管)的多来源、多时点纵向数据,本研究所得结果显示:(1)关系冲突显著负向影响工作绩效,任务冲突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不显著。(2)个体宜人性能够显著减弱关系冲突对工作绩效的负面影响,而增强任务冲突对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3)关系/任务冲突、个体宜人性和团队宜人性异质性间存在着三重交互效应,共同影响工作绩效。具体而言,当团队宜人性异质性水平较低时,个体宜人性对关系/任务冲突与工作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 工作压力对建设型和防御型建言的差异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0-11

    摘要: 以往研究普遍从建言行为的建设性意图特征出发,探讨其关键前因、产生机制和情境因素,但却较少关注建言行为的工具性目的。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工作压力影响员工建设型建言和防御型建言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某建筑企业386名员工进行两阶段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防御型建言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与建设型建言存在负向相关关系,自我损耗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另外,领导开明性正向调节自我损耗和建设型建言的负向相关关系,并正向调节工作压力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建设型建言的间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