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莫燕华
  • 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植物叶性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选取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25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干质量(DW)、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面积(LA)、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和叶组织密度(LTD)等叶性状指标,探讨不同物种叶性状的差异以及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探究檵木群落老龄林植物适应岩溶石山生境的机制。结果表明,DW,LDMC,LA,LT,SLA和LTD在乔木层8种植物之间以及灌木层17种植物之间分别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1)。乔木层植物叶片具有相对较大的DW,LDMC和LT,灌木层植物叶片具有相对较大的SLA,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LA和LTD差异不显著。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乔木层与灌木层植物叶性状相关性除LTD与LDMC和LA,SLA与LA不一致外,其他性状两两之间相关性均表现为一致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在6个叶性状指标中,DW,LDMC和LTD可以作为反映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乔木层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叶性状指标,主要表征植物抵御外界干扰及不利环境的能力和对生长环境干湿程度适应的能力,具有“缓慢投资-收益”叶经济谱的特点。SLA和LTD可以作为反映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老龄林灌木层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叶性状指标,主要表征植物获取资源的能力,具有“快速投资-收益”叶经济谱的特点。

  • 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地上生物量模型构建及分配格局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6-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精确估测桂林岩溶石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立木地上生物量,建立以胸径(基径)和植株高度为自变量的二元模型和以胸径(基径)为自变量建立一元模型,通过AIC准则和BIC准则结合R2选择不同恢复阶段的最佳模型,并用校正系数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平均系统误差(MSE)和总相对误差值(TRE)来评价所建立模型的精确性,并用所构建的生物量模型对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地上生物量和檵木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 运用5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干和地上生物量估测效果极佳,叶和枝生物量次之。选用模型Ⅳ:W= a+b(D2H) 建立乔灌阶段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模型,选用模型Ⅲ:W= aDbHc 建立灌木阶段和小乔林阶段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模型;(2) 利用建立的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立木生物量生长模型对檵木群落的植被生物量进行估算,不同恢复阶段干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列顺序为:小乔林阶段>乔灌阶段>灌木阶段;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大小排列顺序为:乔灌阶段>小乔林阶段>灌木阶段;(3)檵木群落中作为建群种的檵木,其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列顺序为:乔灌阶段>小乔林阶段>灌木阶段,檵木生物量在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在持续下降。研究结果说明,随着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来源随着群落向更高级的演替阶段发展,而檵木的建群种地位可能会被逐步替代而退居亚乔木层。

  • 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4-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选取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灌木阶段、乔灌阶段和小乔林阶段)为研究对象,探究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经过1年分解后,3个阶段凋落物剩余率分别为灌木阶段 (59.58%) 、乔灌阶段 (61.79%) 和小乔林阶段 (62.02%) 。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随演替的进行而减小。3个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在12月份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在3月份最高,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在6月份最高。3个恢复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规律趋势一致,均在6月份酶活性最高,灌木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在3月份最低,乔灌阶段和乔林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均在9月份最低。檵木群落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凋落物层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均表现为: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活性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檵木群落灌木阶段凋落物层蔗糖酶活性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乔灌阶段脲酶活性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小乔林阶段各酶活性与分解速率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蔗糖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灌木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脲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乔灌和小乔林阶段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