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郭佳欢
  • 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的冠层光分布特征及产量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针对近年来“林农生产争地争光”的问题, 以株行距为3 m4 m 南北行向栽植的枣树||冬小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 大田条件下设置枣麦间作(JZ)和冬小麦单作对照(CK)两个处理, 以2013—2014 年生长季冬小麦光合生理参数和冠层光照强度为基础, 以两棵枣树的定植点连成1 条测定样线, 在样线上以距枣树的东(E)、西(W)距离为基准, 每50 cm 设置1 个测定点, 设E50 cm、E100 cm、E150 cm、E200 cm(W200 cm)、W150 cm、W100 cm、W50 cm 共7 个测定位置, 在不同调查时期测定各测定位置的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并在冬小麦成熟期调查各测定位置上的产量。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定区间积分等方法计算冬小麦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冠层达到饱和PAR 的时长与时空窗, 探讨枣麦间作系统中枣树遮光对间作作物冬小麦冠层光照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照强度及产量整体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 且相较于单作小麦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单作冬小麦冠层的饱和PAR 时空窗比间作处理大56.1%, 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间作小麦高14.7%、15.9%、33.5%和53.0%。相对于单作对照, 间作物冬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内在距枣树E50~E100 cm、E100~E150 cm、E150~E200 cm、W150~W200 cm、W100~W150 cm、W50~W100 cm 处的冠层PAR 时空窗损失严重, 分别达92.5%、45.7%、7.0%、5.4%、10.9%、54.0%。冠层PAR 时空窗损失导致冬小麦减产, 在以上各处减产程度分别达46.2%、39.6%、26.3%、24.7%、32.4%和37.6%。故枣树遮阴程度的差异导致间作物冬小麦不同程度减产, 且间作巷道内西侧光照质量体优于东侧。这就要求在冬小麦扬花期后对枣树进行适当修剪, 且适当增加巷道东侧枣树株距, 以避免枣树新生枝徒长, 提高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 使间作系统获得更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