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05
  • 辽东栎幼苗生长对种子大小和子叶去除处理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在温室内盆播条件下,设置不去除子叶(对照)、去除1/4子叶、1/2子叶和3/4子叶4个处理,研究了种子大小和子叶去除处理对辽东栎幼苗生长及其形态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种子幼苗株高、基茎、叶片数、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和根冠比在所有处理均大于小种子幼苗,除株高外,上述其他参数在轻度子叶去除处理的不同大小种子幼苗间均差异显著(P<0.05),前者总干质量在中度子叶去除处理与后者也差异显著(P<0.05)。大种子幼苗比叶面积和比根长在各处理均大于小种子幼苗,比枝长则相反。随着子叶去除强度增大,大、小种子幼苗株高、基茎、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总干质量等均呈减小趋势,株高、基径、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在重度子叶去除处理均显著小于对照和轻度子叶去除处理;小种子幼苗对子叶损失反应更为敏感,其株高、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总干质量在中度子叶去除处理也显著小于对照(P<0.05);小种子幼苗根冠比随子叶去除强度增大而增大,在中度和重度子叶去除处理显著大于对照和轻度子叶去除处理(P<0.05)。随着子叶去除强度增大,大小种子幼苗的比叶面积和比根长均逐渐增大,但大种子幼苗比枝长持续减小,小种子幼苗比枝长在轻度子叶去除处理最大。

  • 南丹参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对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烯-28-乌苏酸(6)、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psiguanin A(8)、正十六烷酸(9)。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 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β,19α-三羟基-12-

  • 木薯MeHSF10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HSF) 是植物中重要的逆境调控因子。许多研究表明HSF通过对信号通路下游的逆境相关基因进行调控来提高植物适应逆境的能力,如提高植株在干旱和氧化损伤等逆境中的耐受能力。为研究HSF在木薯抗逆和采后储存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木薯品种SC124为材料,通过RT-PCR技术从木薯叶片克隆得到一个木薯HSF家族基因,将其命名为MeHSF10。结果表明:(1)该基因全长为1 098 bp,编码36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40.7 kD,理论等电点为8.15,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为细胞核。蛋白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eHSF10与麻风树JcHSF和橡胶树HbHSF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80.31 %和90.54 %。MeHSF10基因的蛋白序列含有HSF蛋白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如DBD、HR-A Core、HR-B Core、插入序列和核定位信号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表明MeHSF10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HSFC家族成员。(2)为分析MeHSF10基因在木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该基因在木薯11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eHSF10基因在木薯所有组织中都有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最高。(3)对MeHSF10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进行元件分析,结果显示其含有ABA响应(ABA responsive motif)、干旱诱导 (drought-induced motif) 和光响应 (light-responsive motifs) 等元件。(4)表达分析结果也表明MeHSF10基因能被干旱和ABA处理显著诱导,MeHSF10基因在木薯块茎的采后生理性变质过程中也被显著诱导表达。综上结果表明,MeHSF10基因可能在转录水平参与ABA介导的木薯干旱胁迫响应和木薯块茎的采后生理性变质,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木薯抗逆和采后储存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 滇西北高山冰缘带植物新记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高山冰缘带是陆地上海拔最高的植被带,自然条件恶劣,难以到达。滇西北高山冰缘带植物区系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特有性高。该文对滇西北高山冰缘带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通过采集标本、查阅植物志及模式标本等参考资料进行形态特征研究,发现云南新记录属1个,即囊种草属(Thylacospermum Fenzl),新记录种5个:囊种草[Thylacospermum caespitosum (Camb.) Schischk]、红萼蝇子草[Silene rubricalyx (Marq.) Bocquet]、狭叶丛菔(Solms-laubachia angustifolia J. P. Yue, Al-Shehbaz & H. Sun)、圆齿鸦跖花[Oxygraphis endlicheri (Walp.) Bennet & S. Chandra]及密垫火绒草[Leontopodium haastioides (Hand.-Mazz.) Hand.-Mazz.]。这些新发现一方面丰富了滇西北高山冰缘带植物区系资料,另一方面说明高山冰缘带植物多样性调查仍存在不足。针对青藏高原高山冰缘带,特别是植物多样性调查薄弱及空白地区,细致和深入的调查工作亟待开展和完善。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附生苔藓的组成与多样性格局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的调查与分析,揭示该地区两种植被内附生苔藓组成、多样性格局及其形成与维持机制。研究样地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每种植被类型选择10个20 m×20 m的样方,每个样方选择约10棵样树进行树干附生苔藓调查。结果表明:(1)本调查共记录到附生苔藓20科39属60种,其中热带雨林附生苔藓有19科33属48种,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附生苔藓有9科14属19种,共有种6种;(2)热带雨林最优势科为平藓科,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最优势科为锦藓科;(3)热带雨林比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4)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皮粗糙度宿主上附生苔藓植物的盖度差异显著,而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5)苔藓植物的生活型对植被类型有所偏好,表现为悬垂型、扇型、交织型、粗平铺型集聚于热带雨林,丛集型、垫状型、细平铺型集聚于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6)直接排序结果表明,宿主特性特别是树皮粗糙度显著影响苔藓植物生活型的组成和分布。热带雨林比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能提供更多样的微生境,因而孕育了物种更丰富的附生苔藓植物。考虑到不同的植被类型或宿主特性条件下孕育着不同生活型组成的苔藓植物,因此可将苔藓生活型作为今后森林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

  • 蒋家沟流域不同海拔灌草层群落特征与土壤关系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干热河谷区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水分之间的关系,选择干热河谷典型流域——蒋家沟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流域内海拔1 400~3 000 m范围设置样带,并对样带内8个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统计不同海拔梯度灌草层的物种组成,测定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和持水量,并将土壤指标与植被多样性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样地共发现灌草层植物32科77属80种,且灌草层植物群落组成、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磷(TP)含量、土壤含水量和持水量均受海拔梯度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持水量、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随着海拔升高不断增加,且高海拔区域SOC含量显著高于中低海拔区域(P<0.05)。土壤TP含量与Pielou指数,土壤含水量与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除海拔梯度外,土壤养分、水分含量也是影响植物群落灌草层组成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 荞麦黄酮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荞麦属植物资源丰富,且富含黄酮类成分。通过文献查阅,总结了荞麦黄酮历年研究情况以及热点研究领域。荞麦黄酮研究论文最早发文于1952年,在1952—1999近50年的时间内,荞麦黄酮的研究论文较少,年发文量少于10篇,荞麦黄酮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自2000年后,荞麦黄酮逐渐获得更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年度发文量逐年上升。近20年来,荞麦黄酮研究热点集中在植物学、食品科学技术、农学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领域中,黄酮抗氧化活性相关的研究论文被引用次数较高,荞麦黄酮的生物活性与营养功能一直备受关注。目前,从荞麦中已经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达80种。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鼠李素、异鼠李素、小麦黄素、柚皮素、杨梅素、芹菜素以及橙皮素是荞麦中常见的黄酮苷元结构,芍药色素、花翠素、矢车菊素为荞麦中多见的花青素类型。荞麦黄酮生物合成起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PAL、CHS、C4H、4CL、CHI、LAR等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多个关键酶以及MYB转录因子基因已被克隆鉴定。荞麦MYB转录因子在黄酮生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诱导调控作用,影响荞麦黄酮合成积累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因素以及品种等,多个因素可相互交叉调控和影响荞麦黄酮的合成。通过回顾历年荞麦黄酮研究概况,总结黄酮化合物的种类,归纳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优质荞麦种植生产和优化提升荞麦产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可行方案,为荞麦黄酮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 氮沉降对不同入侵程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全球氮沉降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扩张的作用机制。该文通过受控模拟试验,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为对象,研究了3种氮水平(N0、N5和N12)下5种不同入侵程度(种内及种间竞争)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对本地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 N0、N5和N12处理下的不同入侵程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浸提液均显著抑制莴苣的萌发和生长。其中N5土壤入侵初期(S1A3)处理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显著,其发芽速度指数、发芽活力指数、根长、株高和叶长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1%、79%、84%、68%和13%。此时凋落叶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48 mg·g-1和1.50 mg·g-1。(2)相同氮添加下,入侵程度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显著减弱。入侵初期(S1A3)凋落叶化感作用显著高于入侵后期(S3A1)。(3)相同入侵程度下,氮添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有显著影响,N5氮沉降处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比N0或N12处理显著增加。(4)氮添加与入侵程度有交互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显著影响了莴苣种子的综合化感作用。因此,氮沉降可能会增强入侵初期加拿大一枝黄花凋落叶对本地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进一步促进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这为进一步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作用及生态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有机肥对粉垄蔗地土壤养分及甘蔗产量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粉垄条件下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蚯蚓粪、猪粪分别与复合肥配施于粉垄蔗地中,并以单施复合肥作为对照,研究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对粉垄土壤理化性状及甘蔗养分、产量、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可在不同时期分别提高粉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且对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的提升主要集中于甘蔗生长前期(6月—8月),但在土壤pH值和容重方面影响不显著。(2)蚯蚓粪、猪粪与复合肥混施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甘蔗生长前期的+1叶和根系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使产量分别比对照提升了28.09%和32.81%。砍收时甘蔗的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蔗汁糖分、甘蔗糖分高于对照但不显著,出苗率、分蘖率、锤度影响不显著。(3)粉垄耕作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也能提高甘蔗根叶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提高甘蔗产量。

  • 海拔高度对暗紫贝母叶特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索海拔高度对暗紫贝母叶特征的影响,在岷江上游的卡卡山北坡设置低、中、高三个海拔部位,并在高、低部位之间进行植株的移栽试验,然后测定每个部位上植株的叶寿命、气孔密度和长度、单叶面积及比叶面积等叶特征。结果表明:叶寿命从低海拔部位的121.3 d,到高海拔部位的108.5 d,缩减了大约13 d。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气孔密度逐渐升高,低海拔部位只有48.5 个·mm-2,高海拔部位与之相比增加了42.8%。而气孔长度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从低海拔部位的82.4 μm 到高海拔的71.3 μm,降低了13.5%。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都逐渐增加,其中单叶面积由低海拔部位的1.61×10-4 m2 到高海拔部位的2.20×10-4 m2,增加了36.6%;比叶面积则由低海拔部位的7.7×10-4 m2·kg-1 到高海拔部位的12.5×10-4 m2·kg-1,增加了62.3%。另外,同一海拔部位的对照植株和移栽植株之间叶特征并无显著差异;植株在移栽后总是表现出移栽后所在部位对照植株的特点,而没有表现出移栽前所在部位对照植株的特点。可以看出,海拔高度对暗紫贝母叶特征影响显著,暗紫贝母的叶特征在海拔梯度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 番茄对不同养分水平下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化感作用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外来入侵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能够影响本地植物的生长生理特性,养分水平对入侵植物的化感潜力有重要影响。通过将番茄植株分别与同种番茄、南美蟛蜞菊、蟛蜞菊植株相邻原位种植,以15%、25%、50%、75%的Hoagland培养液模拟不同养分水平开展温室控制实验,探究不同养分水平下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及其亲缘植物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对本地植物番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番茄在75%养分水平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物量显著优于其余三个养分水平。(2)随着养分水平降低,番茄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及植株的总生物量显著减少,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植株根系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增加。(3)在25% Hoagland培养液处理下,与南美蟛蜞菊混植番茄的Fv/Fm、Y(II)、qp和总生物量显著低于与蟛蜞菊混植番茄,NPQ和根系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与蟛蜞菊混植番茄。上述结果说明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可能通过根系分泌化感物质抑制番茄的生长发育,且南美蟛蜞菊的化感作用强于蟛蜞菊,而增加栽培基质中的养分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对番茄的化感胁迫作用。

  • 植物菌根块菌分子鉴定及菌丝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块菌属(Tuber)是由真菌感染其适宜植物根系形成,部分块菌如法国黑孢块菌(T. melanosporum)和中国印度块菌(T. indicum)等为珍稀药食两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对块菌的过度挖掘造成野生块菌资源匮乏,块菌人工栽培技术则是实现块菌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外人工栽培主要采用块菌子实体匀浆制成的子囊孢子悬浮液,与人工种植苗木根系共生。利用块菌菌丝替代子实体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具有减少对块菌子实体的依赖性和生产成本、保护林下块菌野生资源、促进块菌人工繁育进程的积极意义,但需要成熟高效的菌丝培养技术。因此该研究从云南、陕西等地林下采取块菌样品,在ITS分子鉴定并纯化得到纯种菌丝的基础上,以菌丝直径为指标,经单因素实验和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L9(34),筛选得出最适宜的菌丝生长培养基。结果表明:(1)形态和ITS分子鉴定得到的13份块菌样品分属印度块菌(T. indicum)和假凹陷块菌(T. pseudoexcavatum)两种。(2)纯化的印度块菌菌丝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马铃薯浸出液,最佳氮源为酵母膏,VB1对印度块菌菌丝生长并无显著性促进作用。(3)最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组合为马铃薯浸出液150 g·L-1,酵母膏3 g·L-1,MgSO4 2 g·L-1,KH2PO4 2 g·L-1。25 ℃,自然pH下培养8 d菌落直径可达49.44 mm。

  • 基于Pacbio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厚朴基因组测序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厚朴为著名的传统药用植物,归于木兰科、木兰属,于我国广泛种植,其树皮、根皮、枝皮、叶片、花、果实均能入药或食用。为获取厚朴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以厚朴叶片DNA为材料,该文采用Pacbio Sequel第三代测序技术构建厚朴全基因组数据库,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组装、功能注释以及进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测序数据过滤后获得140.91 Gb三代数据,Read N50约为13 784 bp,经过组装得到厚朴基因组大小为1.68 Gb,Contig N50约为222 069 bp,单拷贝基因完整性为78.05 %。组装后的序列通过与NR、KOG、KEGG等功能数据库比对,共有98.40 %的基因得到了功能注释,其中KOG功能注释结果发现厚朴的蛋白功能主要集中在一般功能预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伴侣以及信号转导机制;GO功能分类表明厚朴的基因集中在细胞组分及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发现厚朴参与代谢通路的基因占主要地位。通过与葡萄、拟南芥、水稻、杨树、银杏、无油樟、茶树及牛樟基因组的比对分析,发现厚朴23 424个基因中有20 801个基因可以分类到12 129个家族,其中有515个基因家族是厚朴所特有的,而厚朴与牛樟(樟科)亲缘关系较近,两者的分化时间约在122.5百万年前(mya)。该研究首次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厚朴全基因组解析,有利于对其进一步进行深入的开发与利用,也为研究其它药用植物全基因组奠定了基础。

  •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Lilium spp.)的育种应用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索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方向及途径,获得具有其独特遗传背景的育种材料,将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的抗病毒及独特观赏特性等优良遗传性状渐渗到栽培品种中去,该文借助切割柱头杂交及胚抢救技术,选取6种秦巴山区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宜昌百合L. leucanthum、山丹L. pumilum、野百合L. Brownii、宝兴百合L. duchartrei、川百合L. davidii)及亚洲百合(Asiatic hybrids,AA)品种‘Elite’、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OO)品种‘Sorbonne’、‘Siberia’和‘Marlon’及OT百合(Oriental×Trumpet hybrids,OT)品种‘Yelloween’、‘Serano’、‘Corel'door’进行了32组共计263朵花的(品)种间杂交,并针对膨大变软的果实剥离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结果显示:(1)不同杂交组合坐果率、胚获得及萌发率呈现较大差异,综合坐果率为11.4%,共计对30个膨大的果实中的38个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最终7株萌发。(2)以野生百合为父母本的12组杂交组合中,5组获得了膨大果实,得到了6株杂交后代。(3)栽培百合做母本,野生百合做父本的20组杂交中,共9组获得了膨大果实,除‘Elite’×山丹可直接收获种子外,共得到1株杂交后代。(4)以岷江百合及宜昌百合为亲本的远缘杂交TT×AA及回交OT×TT成功获得杂种后代。(5)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在远缘杂交中获得育种后代的几率存在较大差异,宜昌百合和岷江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高,宝兴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低,而野百合未获得后代。试验表明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母本的TT×AA杂交,宝兴百合为父本的TT×AA杂交及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父本的OT回交为三种百合的育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野百合的育种应用途径需继续探索。

  • 箭叶淫羊藿与近缘种天平山淫羊藿花粉形态对比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箭叶淫羊藿与天平山淫羊藿亲缘关系密切,许多宏观形态特征,甚至关键分类性状存在过渡。为探讨两类群的分类学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对箭叶淫羊藿13个居群(含箭叶淫羊藿光叶变种1个居群)、天平山淫羊藿7个居群进行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的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类群的花粉均为近球形,具三孔沟,大小相近。箭叶淫羊藿花粉大小为(18.21~21.66) μm × (19.55~23.63) μm, 天平山淫羊藿花粉大小为(18.32~21.43) μm × (19.73~23.48) μm。外壁纹饰是花粉形态的重要性状。不同居群间花粉外壁纹饰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分为网纹纹饰、条网纹纹饰和颗粒状纹饰3大类,继而根据网脊类型和网眼密度分为6亚类。其中,箭叶淫羊藿的花粉形态包含了全部的3大类6亚类,天平山淫羊藿包含其中的3大类4亚类。天平山淫羊藿花粉特征为箭叶淫羊藿花粉形态变异的子集。整体而言,外壁纹饰类型呈现随纬度和海拔增加,由网状纹饰向条网状纹饰过渡的趋势。花粉主要形态性状特征均与海拔存在密切相关性。在花粉形态及外壁纹饰特征上,天平山淫羊藿在箭叶淫羊藿变异范围之内,与其他宏观形态性状变异一致。花粉形态性状无法将两类群有效区分,未能提供天平山淫羊藿作为独立种的有力支撑。暗示花粉形态证据在厘清近缘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意义相对有限,但能否对该属系统发育树大支的界定提供有力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苦荞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明确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苦荞的水分敏感时期,及其合理灌溉、稳产栽培、节水生产,本研究以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苦荞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试验,研究了苗期、花期、成熟期三个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这两种苦荞的生长,表现为株高、茎粗、叶面积、茎叶干重、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干重、根系活力、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根系SOD、POD、MDA、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干旱胁迫下迪庆苦荞比黑丰一号表现更优。(2)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这两种苦荞各指标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花期>苗期>成熟期。花期干旱胁迫对茎叶干重的影响最大,花期干旱胁迫与对照相比,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的茎叶干重分别降低了44.47%、51.04%。干旱影响了这两种苦荞的生长,花期干旱胁迫对其影响最大,迪庆苦荞在干旱胁迫下生长更好,受到的影响更小。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苦荞花期水分的及时供应。

  • 高寒草地类型和海拔对濒危藏药独一味生长繁殖特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高寒草地类型和海拔对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e)生长与繁殖特征的影响,在玛曲3种草地类型和3个海拔梯度下进行随机样方调查和样品收集,并对独一味的生长和繁殖特征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草地类型中,独一味地上部特征表现为高寒沼泽化草甸>高寒山坡草甸>高寒灌丛草甸,地下部特征表现为高寒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草甸>高寒山坡草甸;(2)独一味生长繁殖特征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3)不同草地类型和海拔下,独一味有性繁殖结构的投入与植株大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无性繁殖投入与植株大小间不存在相关性;(4)不同草地类型和海拔下,独一味两种繁殖方式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认为:(1)独一味资源分配方式受到草地类型影响,是与环境长期适应后的结果;(2)有性繁殖的发生需要植株一定量的营养生长积累,而无性繁殖投入可能是植株固有特性,与植株大小无关;(3)根茎芽无性繁殖可能发生在地上部破坏之后而非主动行为,两种繁殖方式间的无相关性是否会受到除草地类型和海拔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地黄RgCDPK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CDPKs)是高等植物细胞中重要的钙离子信号受体,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地黄为材料,设计特异引物,克隆地黄RgCDPK基因全长序列,并使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克隆得到的地黄CDPK基因长度为1 770 bp,编码个589个氨基酸;(2)多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含有钙依赖蛋白激酶典型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区及EF-手性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与拟南芥 AtCDPK28 的同源关系最近,因此命名为RgCDPK(Genbank登录号为MT024235);(3)组织特异性分析得出RgCDPK在地黄叶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成功克隆出地黄CDPK基因,且发现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为以后深入研究CDPK在地黄连作障碍等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中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黔产钩藤茎、叶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钩藤富含生物碱类成分且资源丰富,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等作用。目前对钩藤茎、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报道较少,为了明确钩藤茎、叶的物质基础,以及为该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研究了钩藤茎、叶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筛选。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 HPLC 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 MTT 法对人白血病细胞株 K562 、HEL 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从钩藤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东莨宕素(2),异去氢钩藤碱(3),去氢钩藤碱(4),Vallesiachotamine(5),钩藤碱(6),异钩藤碱(7)。从钩藤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八烷醇(8),β-谷甾醇(9),三十烷酸(10),2-methyl-5,7-dihydroxy-chromone-7-O-β-D-glucopyranoside(11),齐墩果酸(12),槲皮素(13),常春藤苷元(14),山柰酚(15),(6R, 9R)-9-hydroxymegastigman-4-en-3-one(16),熊果酸(17),表儿茶素(18),大黄素甲醚(19)。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5对HEL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7.96 μg·mL-1和73.01 μg·mL-1。化合物5对K562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16.45 μg·mL-1。其中,化合物1, 8, 10, 16为首次从钩藤植物中分离得到,钩藤茎化学成分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 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体外抑菌活性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初步探讨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特异性菌株以及进一步开发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化合物,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剑叶龙血树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7 d,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制得粗提物,采用牛津杯扩散法,以10种常见病原菌和5种临床耐药菌为靶标检测其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并对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剑叶龙血树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45株内生真菌;294株对一种以上指示菌有抑制活性,其中84株内生真菌对5株临床耐药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24.35%,75%的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这说明剑叶龙血树中存在多种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剑叶龙血树内生菌抗菌活性成分挖掘及新型抗菌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