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徐小林
  • 费米耀变体光学波段色指数变化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0-05-06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利用调整流量基准面的方法修正19个费米Blazars的光学波段流量与色指数,通过对比修正前后色指数与星等相关关系,研究多普勒因子对于色指数变化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1)修正前,只有5个源呈现明显的BWB趋势,2个源呈现明显的RWB趋势;(2)经过修正后,有9个源呈现明显的BWB趋势,6个源呈现弱的BWB趋势,只有4个源的色指数与星等不存在相关关系;(3)大约有一半的源的色变机制受到多普勒聚束效应的影响,在修正后,这些源的色指数与星等的相关性增强;(4)多普勒因子的变化可能是造成BWB趋势变弱的原因。通过研究色指数和星等的相关关系,能进一步解释Blazars的辐射机制。

  • 平谱射电类星体 3C 454.3的中长周期光变特性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5-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耀变体具有明显的、剧烈的大幅度光变,中长时标的光变研究对于揭示耀变体的光变特征和光变机理有重要作用。通过选取平谱射电类星体3C 454.3的光学B、V、R和红外J、K波段的2008年6月~2017年7月的原始光变数据,采用功率谱方法,研究3C 454.3的中长周期光变特性,研究得出光变主周期为1.25年,4.57年的周期为1.25年周期的叠加。3C 454.3在光学、红外以及射电波段的光变有一定的关系。研究显示出3C 454.3的红外光度比光学波段更为明亮,红外光变比光学波段更为剧烈。

  • AGN吸积盘辐射区半径的多方法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6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通过收集数据,用标准吸积盘方法,短时标光变法,连续波混响滞后法,微引力透镜法分析了活动星系核吸积盘辐射区半径,并对四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将耀变体和类星体参数比较,发现两子类的中心黑洞质量、光度和吸积盘辐射区半径都没有明显差别。本文选择了高光度源进行研究,因此出现了两子类以上参数无明显区别的情况;(2)短时标光变法得到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比和黑洞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连续波混响滞后法得到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比对黑洞质量的依赖性高于标准α盘模型法,对于无法确定中心黑洞质量的源,可以利用连续波混响滞后法得到吸积盘辐射区半径;(4)微引力透镜法得到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比和黑洞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该方法只适用于存在微引力透镜效应的类星体,(5)这些方法从观测上证明了吸积盘辐射区半径与黑洞质量存在相关性,验证了标准模型成立。为进一步在观测上寻找这四种方法所需要的源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对活动星系核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研究有重要意义。

  • Fermi 耀变体的 辐射特性和 演化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11-21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搜集和计算了 734 个 Fermi 耀变体样本,其中包括 322 个蝎虎天体(BL Lacs) (其中 148 个 HBLs、73 个 IBLs 以及 101 个 LBLs)和 412 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其中 18 个 HFSRQs,45 个 IFSRQs,349 个 LFSRQs)。我们研究了每个子类的红移分布,黑洞质量分布以及γ 射线光度的分布,并对其红移、黑洞质量、γ 射线光度以及同步峰值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红移与γ 射线光度分别从高到低的排序,Fermi耀变体的演化序列遵循:FSRQs→BL Lacs,且 HSPs→ISPs→LSPs,但根据黑洞质量从高到低所得到的演化序列不同,这可能是黑洞质量的估计误差以及黑洞质量样本数量较少造成的;(2)Fermi 耀变体每个子类的红移与黑洞质量、黑洞质量与γ 射线光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3)Fermi 耀变体每个子类的红移、γ 射线光度分别与同步峰频之间存在反相关,黑洞质量与同步峰频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 类星体长周期光变分析方法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9-13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给出了四种分析类星体长周期光变的方法,用一个模拟的周期信号y=sinθ 检验这四种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天体光变采样的数据点个数相对少到一定值时,Jurkevich方法,时间补偿离散傅里叶变换分析方法(DCDFT),离散相关分析方法(DCF)和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PSD)的分析结果不一样,获取最短的连续数据点后,Jurkevich方法分析结果在四种方法中可能最为精确可靠,且计算方法简捷实用。②、获得了Jurkevich分析方法的最佳参数,当m=9时分析结果最佳。③、用m=9时的Jurkevich方法分析了类星体3C 279天体及3C 454.3天体的光变周期,得出3C 279天体的可能光变周期为,3C 454.3天体的可能光变周期为457d。

  • 耀变体在射电波段的偏振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9-13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利用UMRAO数据库的22个耀变体源的偏振数据,根据Lazarian & Pogosyan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耀变体射电波段的偏振随波长的变化,得出不同类的耀变体偏振随波长的变化的原因。其结果表明,与Lazarian & Pogosyan的理论模型吻合较好。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反常去偏振耀变体源中反常法拉第旋光起主导作用,反常去偏振相对较少;(2)热辐射与同步辐射混合作用,高频波段的偏振度就小于低频波段的偏振度(反常去偏振);(3)当被观测波段波长小于吸积盘热辐射所对应的维恩波长时,高频波段的偏振度就大于低频波段的偏振度(常规去偏振)。

  • 不同有机培肥模式下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收益评估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本研究基于1981 年开展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系统碳固定与净碳汇的影响, 并对各处理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为实现农业低碳、高值、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所选取的有机肥处理包括: 不施肥对照(CK); 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 晚稻不施有机肥(M1); 早稻施用两倍绿肥紫云英30 t·hm2, 晚稻不施有机肥(M2); 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和猪粪15 t·hm2, 晚稻不施有机肥(M3); 早稻施用绿肥紫云英15 t·hm2+晚稻施用猪粪15 t·hm2 和冬季稻草覆盖4 500 kg·hm2(M4); 长期施用化肥(NPK)等5 个处理。每5 年于晚稻收获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 并测定每年的早晚季水稻产量与生物量, 用于估算系统收益与碳收支(5 年平均)。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对照相比, 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 增幅为30.88%~96.52%, 且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 M4 处理增产作用最大。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稻田土壤固碳能力, 且有机肥用量增加系统土壤固碳能力增强, M2、M3、M4处理土壤固碳量显著高于M1、NPK 和CK 处理; 稻田植株固碳量也显著提高(P<0.05), M4 和M3 最高, 双季稻植株固碳量为6.76~8.83 t(C)·hm2·a1。长期施用有机肥下稻田系统净碳汇显著增加, 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M1、M2、M3、M4、NPK)系统净碳汇增加1.43~3.93 t(C)·hm2·a1, 系统碳汇效应显著(P<0.05)。同一处理不同施肥年限由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碳排放量保持不变, 系统净碳汇量差异主要表现在系统固碳量上, 其变化趋势与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化肥投入, 稻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显著增加(P<0.05), 并以M4 处理最高, 达25 683.7 ¥·hm2·a1。综上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双季稻田碳汇效应与经济效益 (P<0.05), 绿肥紫云英与猪粪和秸秆配施稻田生态系统碳汇效益与经济效益较单施绿肥紫云英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