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世雄
  • 基于功能性状的外来植物入侵预测模型框架构建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0-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预测外来植物的潜在入侵性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物种间的亲缘 关系是预测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达尔文归化难题却预测了两种截 然不同的结果(即达尔文归化假说和预适应假说)。该研究解析了达尔文归化难题的内涵, 提出基于功能性状的外来植物与乡土群落间的相似性关系应该是进行外来植物入侵预测的 重要切入点,而功能性状的种间分化与种内变异可能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两种不同生态策 略。在此基础上,该研究通过物种功能性状的多维超体积构建了外来植物与乡土群落间的相 似性,提出了基于这种相似性的外来植物入侵预测的研究框架和基本流程。该模型框架的建 立有助于理解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对外来植物的潜在入侵性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 要实现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的准确预测,不仅依赖于功能性状的选择,还要考虑入侵的生 境依赖性、尺度的重要性以及乡土群落的可入侵性等,未来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控制实验对该 模型进行验证和进一步完善。

  • 黄土高原油松和辽东栎林下植物β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4-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β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论题,相同的β多样性格局可能由不同的生态过程所决定。该研究通过构建零假说模型和典范变异分解的方法,比较了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Form.Pinus tabulaeformis)和辽东栎天然林(Form. Quercus wutaishanica)林下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确定了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在β多样性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旨在揭示两种林型林下植物群落β多样性形成过程的差异,为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的林下群落均具有相似的β多样性大小,也均呈现了明显的种内聚集过程。(2)环境和空间共同解释了两种林型林下物种组成的较大变化(草本层:[E + S] = 33-45%;灌木层:[E + S] = 21-35%),且主要以环境解释量为主(包括纯环境变量[E | S]和空间化的环境变量[E ∩ S])。(3)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林下群落β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生境异质性差异以及特定的环境因子间,海拔梯度、枯落物厚度以及土壤养分(速效氮和速效钾)是引起两种林型林下物种差异的显著环境因子。结果说明,黄土高原的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的群落构建均由确定性的环境过滤为主导;但是,两种林型的环境过滤过程并不一样,主要表现为生境异质性的差异和不同的环境限制因子。对于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应该保证不同群落的生境异质性,同时,不能忽视扩散限制及其与生境异质性二者交互作用对β多样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