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柏兆海
  • “饲料–畜禽–粪尿”链磷高效利用与减排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磷是动物必需的矿物元素之一,影响着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但是畜禽生产中磷利用效率通常较低,未被消化利用的磷会随粪尿排出,使得环境中磷不断富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粪尿利用等环节均影响着磷的利用效率,因此本文综述了我国“饲料–畜禽–粪尿”链中磷的流动规律,探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全链条磷减排机理和技术途径,并对今后畜禽生产中磷减排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 北京“土壤-饲料-奶牛”系统氮磷流动及环境损失时空特征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分析大城市郊区“土壤-饲料-奶牛”养殖体系养分流动和环境排放特征是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促进农牧 结合、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畜禽产品供应等政策制定的基础。本研究选取北京市郊区28 个规模化奶牛农场, 调研包括饲料来源和投入、奶牛生产和粪尿管理以及产品输出情况。结合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和北京市统计数据, 利用NUFER-animal 模型对1980—2013 年北京市规模化奶牛农场“土壤-饲料-奶牛”生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利用效率和环境损失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 1980—2013 年, 奶牛个体尺度(仅包括泌乳牛)氮利用效率从14.9%增加到21.2%, 磷利用效率从13.8%增加到27.3%; 群体尺度(包括犊牛、育成牛、青年牛、泌乳牛和干乳牛)氮利用效率从14.5%增加到18.2%, 磷利用效率从15.8%增加到24.9%; 系统尺度(土壤-饲料-奶牛)氮利用效率从11.3%增加到15.8%, 磷利用效率从13.3%增加22.3%。北京市奶牛养殖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系统尺度氮利用效率在1985 年前减少; 而1985 年后逐渐增加。个体尺度、群体尺度和系统尺度磷利用效率均不断增加。系统尺度氮总损失从1980 年的1 516 t 增加到2013 年的16 973 t; 磷总损失从114 t增加到1 763 t。生产1 kg 氮磷产品造成的氮和磷损失均表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北京市“土壤-饲料-奶牛”生产系统氮磷流动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养分利用效率和总环境损失不断增加。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模式从传统向集约化转变和环保管理措施的完善。因此, 调整奶牛养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提高喂养技术和粪尿管理水平等是提高都市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 科技部“十三五”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集约化农田通过投入大量化肥和灌溉提高作物产量, 过量的化肥养分通过淋溶损失到地下水, 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这种高强度的人为干预, 形成了集约化农业特有的根层深层包气带地下水系统。我国农业主产区集约化程度和污染负荷居全球之首, 对环境影响为全球典型。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 80%监测点地下水为Ⅳ和Ⅴ类, 与农田淋溶相关的“三氮”(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是最主要的污染源。黑土、潮土和褐土区是我国粮仓, 氮磷肥、灌溉过量投入, 也是农田氮磷淋溶和地下水污染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因此, 开展氮磷在根层深层包气带地下水淋溶机理和阻控机制的理论研究,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迫切需求。农田点污染控制向区域农田氮磷淋失风险控制分区及其相关氮磷消减政策法案的结合治理是国际上农田氮磷淋失污染控制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EU-27)制定硝酸盐指令(nitrate directive)和水指令(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规范肥料与灌溉水的施用量和方式, 提高氮磷的利用效率, 减少氮磷淋失, 并通过划分硝酸盐脆弱敏感区, 进行重点防控。由此可见, 研究从农田到区域的氮磷淋溶规律和区域阻控途径意义重大。针对这一社会需求, 近日,科技部联合农业部启动了第一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项目”属于专项2016 年首批启动的基础研究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