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李昂
  • 2014—2021年北京市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及变化趋势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全球人群中急剧增长,已经影响着10%~40%的世界人口。该类疾病常在儿童期始发,但我国尚缺乏10年内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趋势分析数据,本研究拟通过对单中心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挖掘,从而为国内过敏性疾病预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流行病学支持。目的 分析2014—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0~18岁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年度构成比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2021年医院信息系统门诊电子病历数据,对过敏性疾病就诊年度构成比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性别、年龄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症、严重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就诊年度构成比。进一步分析年度构成比排名稳定在前10位的过敏性疾病构成比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1年门诊过敏性疾病就诊儿童累计1231890例次,去除缺失数据后共纳入1231863例次,其中男童727082例次(59.0%),女童504781例次(41.0%);过敏性疾病就诊患儿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46.9%);过敏性疾病就诊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删除过敏性紫癜、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非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纳入疾病谱分析病例1208265例次。2014—2017年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2018—2021年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年度构成比变化趋势分析显示,2014—2021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食物过敏占全部过敏性疾病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比峰值分别达45.4%、11.1%及2.8%;湿疹、荨麻疹及支气管哮喘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构成比峰值分别为46.5%、24.9%及11.3%。结论 2016—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过敏性疾病门诊就诊例次在全院门诊就诊例次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4—2021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食物过敏年度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湿疹、荨麻疹及支气管哮喘年度构成比呈下降趋势。

  • 微时代手机客户端时政新闻的互动性传播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随着网络、科技等的进步,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受众习惯于通过网络,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阅读新闻。而传统纸媒虽然打造了自己的手机新闻客户端,却难以像门户网站等的客户端那么个性化、灵活化,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时政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媒体进行报道的重点,而手机客户端的出现无疑为人们阅读和获取时政新闻创造了更便利的平台。本文主要分析手机客户端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深入人心。

  • 我国草原恢复与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草原总面积为 392.8 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 40.9%,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草原发生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退化。迄今,“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分析了我国草原恢复与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草原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的对策,旨在为我国草原的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大学生新冠疫情心态认知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0-18

    摘要: 疫情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也深深影响到当代大学生。新冠疫情发生后,大学生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疫情下政策的不断调整,封校等行为导致大学生交往与休闲活动被限制,大学生情绪出现了波动。这种复杂的情绪反应,传统的量表都不能完全反应出其忽高忽低的反复性情绪。大学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目前针对大学生疫情心态认知及其影响的研究欠缺,使得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疫情防控方法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属于群体生活,心态具有社会和群体属性,其形成和变化涉及多种因素。它不是个人心态的简单累积和机械叠加。民众心理健康测量(DASS)更倾向于负性情绪严重时的测量,不能完全表达疫情好转时的积极心态。SCL-90(90症状清单),SDS(抑郁状态量表)都更倾向于个体测量,而非民众风险认知及其心理行为研究。针对大学生疫情心态认知测量方法缺乏,我们经过研究,编制新冠疫情下心态认知量表并检验。研究对于疫情下大学生心态认知有着积极的意义。准确把握大学生疫情心态认知,有利于进行科学的疫情防控,助力打赢抗击疫情这场战争。

  • 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的历史演变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28

    摘要: 摘要 美国经历了草地退化、治理和管理政策调整三个时期。我国在经过放牧地退化和治理阶段之后,目前也正在面临“禁牧”政策适时调整问题。为此,本研究以文献综述方法,回归了美国放牧地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其中值得我国制定相关政策的借鉴之处。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演变如下:1, 1862年《宅地法》颁布后,中西部州公共放牧地的私有化面积也限制为160英亩,因此保留了大量公共放牧地。随着中西部畜牧业的高速发展,美国放牧地退化和荒漠化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2,在罗斯福新政背景下,国会于 1934年颁布《泰勒放牧法》,对联邦放牧法案进行分类管理,要求在公共土地上放牧的牧民申请放牧许可证,并交纳放牧费用,并设立了行政机构对联邦公共土地进行管理。 3,国会在 1944-1962年间组建了土地管理局,上调放牧费。土地管理局开展季节性的休牧和禁牧,合理和规划放牧地,普及可持续的经营方式,并进行补播和围封等具体工程技术,初步遏制了草地退化的势头。 4,在 1960-1980年间,国会通过了《土地分类和多重利用法案》、《联邦土地政策和管理法案》、《公共放牧地改良法案》等一系列放牧地管理法案,确立了放牧地多功能管理原则,稳定了联邦对公共土地的所有权,将公共土地上的放牧权定义为许可证而非产权,具体规定了土地管理局的职责,建立了多部门协调机制,建立了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体系。 5,在 1980年前后,美国中西部牧民发起“山艾树叛乱”,以反对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随着秉持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里根总统上台,美国放牧地管理2 政策开始回调。草地的放牧用途在草地管理中的地位回升。环保组织此时转向法庭诉讼来推动美国公共土地保护。 6,近期,美国政府通过信贷、保险、补贴等经济手段调节私有草地的生态环境,但是效果不甚理想。美国环保利益集团基于市场化生态补偿的“购买—禁牧”模式,没有取得法律地位。 7,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的创立、发展和回调,与美国政治经济潮流密切相关。 最后,本文总结了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中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方面。